公共政策分析引论/公共管理硕士
分類: 图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MPA考试,
品牌: 顾建光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198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543027208
·条形码:978754302720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全书力图以一种较为简明通俗的表达来说明公共政策分析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范畴。《公共政策分析引论》的第一、二、三章侧重公共政策的学科背景、学科构成以及学科意义的论述;第四、五、六章讨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模型的意义;从第七章到第十一章则以公共政策过程为主线,分别展开政策分析在政策过程各阶段表现的概括和探讨。
作者简介顾建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现任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系主任,1992年9月至1 1月、1994年3月至1995年5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赴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部做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撰写发表了大量专著和论文,成绩卓著。发表专著如《机遇与挑战一一论上海国际中心城市的建设》等10余种,论文如《从公共管理到公共行政的范式转型》等7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公共政策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现代公共政策主要特征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分类
第二章 现代公共政策学科及研究
第一节 公共政策学科成型与发展
第二节 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主体
第四节 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公共政策研究者
第三章 现代市场经济与公共政策理性
第一节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第二节 采取公共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第三节 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四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证原理
第二节 政策分析的价值原理
第三节 政策分析的规范原理
第四节 政策分析的可行性原理
第五节 政策分析的优化原理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 进行公共政策分析的准备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当前政策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分析模型
第一节 模型与公共政策研究
第二节 关于公共政策模型的评估标准
第三节 建立概念模型的步骤
第四节 类型学
第五节 评估类型学的标准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二节 政策问题分析及其过程
第八章 政策形成
第一节 政策目标的设定
第二节 政策方案设计
第三节 关于政策形成的解释模型
第四节 政策决定的不同阶段
第五节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体制特征分析
第九章 政策实施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实施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节 政策实施的不同阶段
第三节 政策实施的运作过程与机制
第四节 政策实施效能的实现条件一
第五节 政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纠正
第六节 确保政策有效实施的条件
第十章 政策评估
第一节 政策评估的意义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类型
第三节 政策评估的一些方法与特点
第四节 我国的政策评估状况及其完善
第十一章 政策修正、终结与创新
第一节 政策修正
第二节 政策终结
第三节 政策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发展经济,固然要重视提高经济领域的管理水平,但如果公共管理水平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提高,那就或迟或早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极影响,有时甚至非常严重。一个常见和简单的例子,如某些行政审批手续,在发达国家两三个小时可以办妥的事情,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要两三天、两三周、两三个月,甚至两三年或更久。这就是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究其原因,总少不了人员素质问题。
近现代对管理的研究,是从工商界开始的,并将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建立和发展,一直保持着最积极、最活跃以及不断创新的研究状态和势头。其理论观点和学派之多,有"理论丛林"之称。新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很多首先在经济领域提出、试行和实施,然后推广、普及到其他领域。值得注意和必须指出的是:在企业管理研究的带动下,研究管理之风逐渐形成和进入其他管理领域。在时间顺序上,公共管理学科的问世,正是紧随其后的事。
本来,社会经济要发展,各级政府和所有公共部门的工作,都必须予以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而不能有所妨碍。否则,社会进步便难以顺利向前发展,更不用说加速发展了。可见,发展和繁荣经济必须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是大势所趋。
文摘三、实证分析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及其克服 在实际的公共政策分析研究过程中,由于进行政策研究的人的立场、观点不可避免地会带进分析研究当中,因而容易造成先入之见,亦即我们常说的"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处理这样的问题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与将研究人员本身也作为被调查者之一,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最初看法作为一种看法,单独列出,在分析中将其与其他被调查者设计同样的权重。
由于政策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归纳不完全的风险也是常常可能出现的。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调查;范围不够,以偏概全。而在公共政策实践中,这类政策研究任务:往往是较为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特异点调查法",这是一种把极端情况作为样本的抽样调查方法,再采用对比分析、典型解剖的方法。
政策研究中调查的对象即研究客体,有的是政策制定和实施者,有的是政策的直接或间接承受者。他们会从各自的角度来阐释政策问题。要提高政策实证分析的精确度,必须通过走访大量关键人物,征求他们对政策问题的认识、对政策效果的评价,并把各方的评价和认识加以综合分析。
在对公共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中,由于政策不是孤立的,各种政策结果往往是多种政策共同作用产生效果的合力之结果。所以,就某个单项政策而言,其对实际社会问题的作用的结果到底怎么样,特别是影响到多大程度,是难以直观感觉到的。要把各种政策的作用效果单独分离出来,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来进行多因素分析。政策研究人员必须掌握多变量分析技术,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手段作为研究的基础。
后记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随着公民意识的提升,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日益广泛、日渐增加、日趋复杂,这些都说明了包括现代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责任的增加,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由公共政策来加以调控的。此外,现代市场经济并不等同于数个世纪以前的原始和粗放的商品经济。完全意义上的放任主义的市场经济理念已经不被人们所认同。现代市场经济是人类理性对于市场运作调控、规制、规范的结果,而这些也都是现代公共政策的成果。实际上,法制的本质是达成社会共识的公共政策恒定化的结果。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对于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社会的压倒性需求会推动一门科学学科的成型和发展。公共政策学科就是这样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意义的学科,它从上个世纪的中期开始迅猛发展起来。由于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的时间不长,至今也尚不能算成熟。但是,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公共政策成了现代政府的主要行为方式,成为研究政府和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参与探讨研究。因而,也已经登堂入室,进入一些著名大学相关学科的课程目录。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MPA教育试点一开始,就把"公共政策分析"作为十门核心课程之一。公共政策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无论是改革开放的起始,还是之后的推进,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均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