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孩传奇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小说,外国,
品牌: 吉卜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3922891
·条形码:9787533922894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狼孩传奇》充分表现了吉卜林诗人兼小说家的长处,它诗文并茂,每篇故事前有序诗,后有歌谣,突出了故事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诗歌语句纯朴,单调铿锵,与曲折动人的故事相得益彰。译者在翻译这些诗歌时力图保留原来的韵律和格调。吉卜林的毛葛利故事的魅力一百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政治上要强调民主、法制,环境上要保持生态平衡;因此严格按照“莽林法规”生活的动物世界也会对我们有所启迪;目前的世界,环境污染,森林滥伐,公害无穷,机器人又充斥于读物和电视节目中,在这种情况下,毛葛利故事译本的出现无疑是一服绝好的清凉剂。
作者简介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曾是孟买艺术学校教师,后任拉合尔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馆长。吉卜林6岁时被送往英国,在一家儿童寄养所住了5年,后来他把那里的可怕情景写进了《黑羊咩咩》(1888)。接着他又进了一所低劣的寄宿学校,那里的情况后来被写进《斯托基公司》(1899)。1882年17岁中学毕业返回印度,父亲为他在拉合尔找了份工作,担任拉合尔市《军民报》副编辑。他敏锐地观察印度的风土人情,把见闻写成小品文和轻快诗,发在他为之工作的报纸上。1889年返回英国,一年之内就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1892年结婚后迁居美国,在美期间发表了《消失的光芒》、《勇敢的船长们》(1897)和被认为是儿童读物的经典著作《基姆》、《丛林之书》和《丛林之书续篇》。后将后两篇故事集中的8篇毛葛利故事加上1893出版的名为《许多发明》的短篇集中的一片毛葛利故事——《在保护林里》从三个小说集中抽出来,于1933年编成《毛葛利故事集》。1902年返回英国,定居萨塞克斯郡。该地为他后期的《普克山的帕克》(1906)、《奖赏和仙女》(1910)等作品提供了背景。后来他在南非度过很长时间,和C.罗兹交往,加强了他关于白人使异教黑人开化的使命等帝国主义信念。由于被普遍视为帝国主义侵略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作为严肃作家的名声衰落。后来又享有较高的声誉。T.S.艾略特曾想恢复吉卜林在英国诗坛的声誉,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将不会很高。
1884年9月,吉卜林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百愁门》,从此便不断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吉卜林早期较出名的有诗集《机关打油诗》(1886)、短篇小说集《山的故事》(1888)和《三个士兵》(1888)等。这些作品风格清新自然,生动展现了印度的风土人情,曾使当时英国读者耳目一新。
90年代到本世纪初是吉卜林创作鼎盛时期。他的诗集《营房谣》(1892)、《七海》(1896)以豪迈风趣的笔调讴歌英国军队在异国的征战,为诗人赢得“帝国诗人”的称号。在小说方面,有著名的短篇小说集《生命的阻力》(1891)和最引人入胜的动物故事《丛林之书》(1894-1895)、长篇小说有《消失的光芒》(1891)和《基姆》(1901)等。《基姆》是作家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被批评家公认为是吉卜林最出色的长篇小说。此外,作家还创作了著名的童话《供儿童阅读的平常故事)(1902)和历史故事集《普克山的帕克》(1906)、《奖赏和仙女》(1910)等。晚年,吉卜林由于失子之痛和疾病缠身,创作上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少作品涉及战争创伤、病态心理和疯狂、死亡的内容。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各种各样的人》(1917)、《借方和贷方》(1926)等。
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他的作品简洁凝炼,充满异国情调,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马克·吐温曾热情洋溢地赞美吉卜林的作品说,“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由于吉卜林的“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英国第一位获此奖的作家。
其代表作品:
诗集:《机关打油诗》、《营房谣》、《七海》
短篇小说集:《山的故事》、《三个士兵》、《生命的阻力》、《丛林之书》
长篇小说:《消失的光芒》、《基姆》等
编辑推荐吉卜林是诗人,又是短篇小说大师,1907年,他因“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里的九篇毛葛利故事充分体现了他这几方面的特色。莽莽的热带原始森林,神奇无比的动物世界,就已经令人无限神往了,而更加引人入胜的是,这个动物世界的中心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狼孩。《狼孩传奇》的翻译,绝大多数词句采用直译,因为作者尽管把兽语禽言译成人类语言,但采用的词语往往代表了动物的观念。所以翻译时注意到了这一点。
目录
译本前言
毛葛利的兄弟们
西翁伊狼群的猎歌
大蟒蛇喀阿捕猎
斑达一罗格的路歌
恐惧是怎么来的
莽林法规
“老虎!老虎!”
毛葛利的歌
放莽林进去
毛葛利与人作对的歌
国王的象叉
小猎人之歌
红狗
奇儿的歌
春奔
远处传来的歌
在保护林里
独生子
新版附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莽莽的热带原始森林,神奇无比的动物世界,就已经令人无限神往了,而更加引人入胜的是,这个动物世界的中心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狼孩。狼孩毛葛利由母狼腊克沙的乳汁喂养大;棕熊巴鲁教给他“莽林法规”和各种鸟兽的“要语”;曾经在国王的兽笼里生活过的黑豹巴格伊拉给他传授捕猎技能和生活经验。他遭受过猴子们的绑架,最后由大蟒蛇喀阿把他解救出来。他同莽林居民经受了百年未有的干旱的磨难,听了动物世界的“创世记”,亲身体验到“莽林法规”的威力。他凭借自己的智慧驱赶排山倒海般的水牛大军,踩死了莽林恶鬼——老虎希尔汗。他指挥大象哈蒂捣毁了一座作恶多端的人拥有的村庄,让莽林把它吞并。他目睹了人为财死的经过:后来又以他的智慧挽救了狼群,消灭了野狗,一直到他十七岁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春天的冲动驱使他奔向人间。最后他成了一名出色的护林员,成了家,并有了孩子。这一切,通过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的生花妙笔描绘出来,使这些故事成了世界文学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约瑟夫·拉迪亚德·吉卜林1865年生于印度孟买,父亲堤孟买艺术学校的校长。他从小就熟悉印度的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六岁时,他被送回英国上学,十七岁又回到印度,担任报纸编辑,并开始发表作品。后来,他周游过亚非欧美的很多国家。1936年在英国逝世。
吉卜林是诗人,又是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出版过八部诗集,四部长篇小说,二十一部短篇小说和故事集。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杂感、随笔、游记、回忆录等等。1907年,他因“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里的九篇毛葛利故事充分体现了他这几方面的特色。
吉卜林在1893年出版的一部题名为“许多发明”的短篇小说集里,第一次收入了一篇毛葛利故事——《在保护林里》。随后于1894年和1895年先后问世的《莽林之书》和《莽林之书续集》中的十五篇故事中,又收入毛葛利故事八篇。1933年这九篇毛葛利故事从三个小说集中抽出来,编成《毛葛利故事集》。这个译本就是根据它译成的。
如同许多寓言故事一样,动物世界往往是人类社会的折射。在这里,兽语禽言都被译成人类语言,每个动物也都具有各自的姓名和个性。在动物世界,如同人类世界一样,有一种大家共同遵循的法规,那里也有真假、善恶、美丑的斗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人类的贪婪、残忍和荒谬,通过狼孩和各种动物的天真无邪的眼睛揭露出来,更显得饶有风趣。毛葛利尽管在动物世界里生活了十几年,但他的人性并未湮没在动物世界里,他受到动物兄弟原始、纯朴性格的熏陶,但人毕竟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赢得了莽林居民的爱戴和尊敬,被奉为“莽林之主”,最后他终于回到人间,在保护林里当了一名出色的林警,成了人类文明社会的一员,却没有与原始纯朴的动物世界完全隔离。
吉卜林的毛葛利故事的魅力一百年来一直经久不衰,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政治上要强调民主、法制,环境上要保持生态平衡,因此严格按照“莽林法规”生活的动物世界也会对我们有所启迪;目前的世界,环境污染,森林滥伐,公害无穷。机器人又充斥于读物和电视节目中,在这种情况下,毛葛利故事译本的出现无疑是一服绝好的清凉剂。
本书充分表现了吉卜林诗人兼小说家的长处,它诗文并茂,每篇故事前有序诗,后有歌谣,突出了故事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诗歌语句纯朴,音调铿锵,与曲折动人的故事相得益彰。译者在翻译这些诗歌时力图保留原来的韵律和格调。
本书的翻译,绝大多数语句采用直译,因为作者尽管把兽语禽言译成人类语言,但采用的词语往往代表了动物的观念。所以翻译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如,不采用“自古以来”、“许多年以前”之类的意译,而采用“自从露水出现以来”、“许多雨季以前”的直译,译者还注意到动物用词的细微差别,如许多动物管毛葛利叫“Mancub”,即人崽,独有大蟒蛇喀阿叫他Manling,故译为“人仔”,以示区别,所以“人崽”、“人仔”的交替出现为的是与原文有照应,并非是二字混用。另外,人名、地名、动物名字都来自印度方言,好在译者所遵循的原本专门有一页讲本书专有名词的读音,这样译名也就有所依据了,虽然这可以说是区区小事。译者尽管事事小心,但差错往往难免。还望读者大众批评指正。
译 者
1990年6月
文摘书摘
“这我知道,”巴格伊拉说,“要是巴鲁在这儿就好了;不过我们必须
尽力而为了。等到那块云把月亮遮住,我就到平台上去。他们在那儿开什么
会,在商讨那孩子的问题呢。”
“捕猎好。”喀阿面孔铁板着说,然后就向西墙爬过去了。西墙正巧又
是毁坏程度最轻的,大蛇耽搁了一会儿才找到一条道儿爬上了墙石。乌云遮
住了月亮,正当毛葛利心里嘀咕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的时候,他听见平台上
响起了巴格伊拉轻轻的脚步声。黑豹几乎不出一点儿声音就冲上了斜坡,在
猴群中间左右开弓,乱冲乱撞起来——他心里明白不能浪费时间去咬。猴子
们正围着毛葛利坐着,圈子有五六十层深。于是发出了一声害怕和愤怒的嗥
叫,巴格伊拉踩着乱滚乱踢的猴子身体轻快地跑着,这时一只猴子喊道:“
这里只有一个!杀死他!杀死他!”乱成一团的猴子便连咬带抓,连撕带扯把
巴格伊拉团团围住,有五六只猴子则抓着毛葛利,把他拖到夏宫的墙上,再
从破圆屋顶的洞里推了下去。要是一个在人间教养大的孩子,就会摔得皮开
肉绽,因为这是从足足有十五英尺的高处摔下来的,可是毛葛利却按照巴鲁
教的办法落下来,双脚着地,稳稳地站住。
“就在那儿待着,”猴子们喊道,“我们杀死你的朋友以后,再跟你一
起玩——假如毒族还让你活着的话。”
“你我都是嫡亲。”毛葛利说道,很快发出了蛇的呼叫。他可以听见他
周围的垃圾里一片沙沙沙咝咝咝的声音,于是再呼叫了一次,以便弄踏实些
。
“原来如此!全体把盖头收起!”五六个低微的声音说,(印度的每一个废
墟迟早都要成为蛇的住处,这座古老的夏宫便成了眼镜蛇的天下。)“别动
,小兄弟,因为你的脚会伤害我们。”
毛葛利极力安安静静地站着,从透雕细工往外窥探,听着外面黑豹周围
震天的杀声——猴子们喊叫着,唠叨着,扭打着,巴格伊拉声音深沉沙哑地
咳嗽着,因为一堆又一堆的敌人压在他身上,他只一个劲儿地顶呀,摔呀,
扭呀,冲呀。巴格伊拉有生以来,为生命而拼搏这还是第一次。
“巴鲁一定在附近;巴格伊拉不会一个来的。”毛葛利想道;然后他大
声喊道:“到蓄水池去,巴格伊拉。向蓄水池滚。连滚带冲!钻到水里去!”
巴格伊拉听见了,这喊声向他表明毛葛利安然无恙,他顿时就勇气倍增
。于是他奋不顾身,一英寸一英寸,不声不响地杀开了一条血路,直向蓄水
池逼近。接着从离莽林最近的那堵破城
……[看更多书摘]
后记这个译本最初于199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书名为《狼孩——毛葛利故事集》,前面的《译本前言》也是当时写的,这次略有改动。此书原书名为All the Mowgli Stories,中国文联版可能是较早的一个译本。当时印了6700册,出版社因印数不多,便以书顶稿费,那些书至今还扔在家里。近年来读者情趣大变,这类作品突然红火起来,出现了不同的译本。浙江文艺出版社有意出新版本,我借此机会对《故事集》中的译文和印刷差错做了一些订正。
译 者
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