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印象记/陈季同法文著作译丛(陈季同法文著作译丛)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古代,明清,
品牌: 陈季同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63359354
·条形码:9787563359356
·包装版本:2006-03-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陈季同法文著作译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一位与辜鸿铭、林语堂齐名的人物,他用法文所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可以说在西方风靡一时。他与辜鸿铭、林语堂一起,被称作“福建三杰”。陈季同是近代史上第一位用法文写作的中国人。如今这位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已经被历史所淹没,然而回顾中法文化交流所走过的历史道路,不得不重新追述陈季同和他的法文著作。本书作者结合法国的文化对中国的居家、宗教节日、民众节日、公共娱乐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对西方人认识中国的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
19世纪末,在欧洲的文化舞台上,活跃着一位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他频繁出入于欧洲外交界和文化界的沙龙,成为政治杂志的封面人物;他还用法文创作了多部作品,是第一个在西方获得巨大成功的中国作家。在中学西传的历史上,即使辜鸿铭、林语堂也只能瞠乎其后。他就是晚清的外交官、曾朴的法文导师——陈季同。本书是《陈季同法文著作译丛》中的一册,这套《译丛》包括五本小册子,按照当年在法国初版时间的先后编排,分别是《中国人自画像》(1884)、《中国人的戏剧》(1886)、《中国人的快乐》(1890)、《巴黎印象记》(1891)、《吾国》(1892)。
作者简介陈季同,字敬如,号三槎乘客,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青年时期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在欧洲学习和工作了十八年,曾任清朝驻法国使馆参赞。归国后,他又在晚清的政治、外交、文化活动中发挥过独特的作用。
媒体推荐书评
在索邦大学的阶梯教室里,在法语联盟的课堂上,一位中国将军——陈
季同在讲演。他身着紫袍,高雅地端坐椅上,年轻饱满的面庞充溢着幸福…
…他的演讲妙趣横生,非常之法国化,却更具中国味,这是一个高等人和高
级种族在讲演。透过那些微笑和恭维话,我感受到的却是一颗轻蔑之心:他
自觉高于我们,将法国公众视作孩童……着迷的听众,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蛊
惑,报之以疯狂的掌声。
——罗曼·罗兰
摘自1889年2月18日的日记
编辑推荐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一位与辜鸿铭、林语堂齐名的人物,他用法文所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可以说在西方风靡一时。他与辜鸿铭、林语堂一起,被称作“福建三杰”。陈季同是近代史上第一位用法文写作的中国人。如今这位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已经被历史所淹没,然而回顾中法文化交流所走过的历史道路,不得不重新追述陈季同和他的法文著作。本书作者结合法国的文化对中国的居家、宗教节日、民众节日、公共娱乐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对西方人认识中国的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言
婚姻
狂热
万国博览会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如果说现代文明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容易,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舒适和福利等,它也造成了一种在我这样的守旧之辈看来十分奇怪的后果,
那就是今天的人们生活在无休止的骚动之中。
持不同见解的欧洲人视对方为疯子,更不用说他们每天还用其他名称相
互攻击。参观过夏朗东医院之后,我才相信人们竟然如此夸张地相互辱骂。
这种情形就算不是疯狂,起码也是一种病态。如何定义这种病态,自有医生
们作主;而本人则仅限于观察一种症状,即狂热,人们身受其苦,这一点无
可争议。
要确定这一现象并非难事,甚至用不着为患者把脉!只需睁开眼睛,随
便看看周围的人,就可以看到这一病症的表现:
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闲逛,我注意到的第一样东西,就是大量的印刷品
,人们将这些白色或黄色的纸张称为报纸,疯狂转动的机器每小时将四万份
报纸倾倒在街上。
进入一个以百万计生产这些报纸的厂房,一个巨大的锅炉带动成百上千
个滚筒以疯狂的速度在运动;一个巨大的纸卷转动得令你头晕目眩,它像蛇
一样在印版之间扭动,出来时已经奇妙地印上黑字并裁剪开了。一些铁臂抓
起这些纸张,将它们举起来,然后在桌面上一下子折叠十六张,这一切动作
都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举国上下以同样的狂热来消费这些产品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在街上
,行色匆匆的人们抓起他们热切盼望的报纸,无论是吃闲饭者、工人还是职
员,每个人都急不可耐地浏览。钱包鼓鼓的,车夫坐在座位上看得津津有味
;门房坐在门口,沉浸在他的报纸带来的真真假假的新闻浪潮里;就连农民
也受到这种普遍的感染,只消看看最畅销的报纸,仅售一个铜板的《小报》
已经侵入了在此之前保持宁静的农村,令外省平静的老百姓也变得狂热起来
。
所有人都在阅读、寻找、探究,他们放下自己的事情,却是为了管别人
的闲事。而且,他们如此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国家以及本国政府的所作所
为。人们宣称认识全世界,并且通过这四页纸了解地球上发生的全部事情。
无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最偏僻的乡村,每个欧洲人都想知道上自
君王下至黎民百姓的一切事情和举动,想知道部长大臣们在干什么,也想知
道最默默无闻的农夫犯下的最微不足道的过失。
外交官的会晤、一位国王无关紧要的一句话、某次宴会上最无聊的讲话
,都可以引起人们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