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航天器的历史/开放人文(开放人文)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航空与航天,
品牌: T.A.赫彭海默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公司
·页码:5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2383725
·条形码:978753238372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开放人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详细地记录和解读了人类征服太空和航天器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也为人们提供了美国和苏联在发展航天科技过程中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科学家、宇航员为之奋斗的悲壮的真实蓝本。
书中通过记述苏联空间计划的奠基人和领导人——科罗廖夫的人生经历来折射苏联空间计划的发展历史过程。通过强调卫星侦察的重要性,揭示了美国发展空间计划的背景。书中以此为契机透露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空间霸主地位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背景素材和内幕。通观全书可以看到美苏两国之间生动的太空活动发展过程,概观人类征服太空和航天发展的历史。作者在书中还以翔实的资料,描述了人类在向太空攀登过程中经历的无数次失败和牺牲。
本书的后半部分记述了苏联和美国的载人月球计划与两国在冷战时期航天领域的竞争。本书还以探求历史的视角,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到月球去的问题。书中并没有把阿波罗计划看成是为了探索人类的将来,而认为它是特定历史时期最高成就的标志。
在中国载人飞船事业蓬勃发展之际,要想了解人类征服太空和世界航天器的发展史,本书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T·A·赫彭海默(T·A·Heppenheimer)是美国科普作家和航空学工程师,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航空宇宙、商业和技术史。他经常给《发现》(Discovery)、《自然》(Nature)、《财富》(Fortune)等杂志撰稿。此前他曾出过六本书,包括《骚动的天空:航空贸易的历史》等。
编辑推荐本书详细地记录和解读了人类征服太空和航天器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也为人们提供了美国和苏联在发展航天科技过程中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科学家、宇航员为之奋斗的悲壮的真实蓝本。
目录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神秘的武器和战俘集中营
斯大林和希特勒时代的火箭技术
第二章 能干的美国人
美国火箭工业的崛起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那是战争年代,1942年10月初,一个秋高气爽的中午,德国波罗的海海
岸佩内明德导弹中心,耸立着一枚火箭正准备发射。它看上去像一艘古典太
空船:船身细长,上端逐渐变细成一尖头,尾端安装了优美的鳍。一条白霜
环绕火箭的液氧储箱,遮掩了部分由黑白两色构成的粗体的纳粹十字党徽。
电缆从邻近电线杆上伸出,与火箭的头锥部旁的插头相连。否则,火箭将孤
立地耸立于户外。
忽然,火箭的喷嘴喷出一团云状烟雾,夹杂着从点火装置中溅出的火花
。火花很快变成火焰,接着是黄得发红的废气。火箭基座烟雾弥漫,电缆分
离脱落。火焰迅速变成耀眼的黄白色,看上去很明亮,像闪烁的太阳。与此
同时,火箭开始迅速加速,直刺苍穹。
火箭制导专家施图林格(Ernst stuhlinger)站在离发射点只有500英尺(
约150米)远的地方观察这一切。他回忆道:“火焰一产生,脸
P1上就感到了灼热,噪音巨大,不仅耳朵听到了这声音,而且全身能感
觉到它。全身的皮肤都像耳膜一样在振动。火箭平稳地上升,似乎世界上任
何东西都不存在。 随着火焰变长,火箭的速度越来越快。火箭垂直上升,
然后略微倾斜,而后又平稳上飞,它在波罗的海上空消失,似乎没有其他任
何运动存在。”
接着,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火箭加速突破了音速。火箭没有摇摆,继
续精确地飞行。忽然,火箭震动了一下!火箭后部形成一长条白色条纹,清
晰地挂在蓝天上。是爆炸产生的烟雾?当然不是,这是火箭废气在上层冷空
气中凝结而自然形成的烟雾状踪迹。高空遍布的强风很快就将这条白色条纹
撕扯成锯齿形。
发射一分钟后,大约在20英里(约32公里)远的上空,通过双筒望远镜可
以看到头锥部与大气摩擦起热而变成一个小红点。地面控制装置发出关机指
令,火焰与烟雾条纹一起消失。此时由于喷嘴发热而继续发光,火箭尾部仍
然呈耀眼的亮点。
项目经理多恩伯格(Walter Domaberger)正与佩内明德中心的负责人陆
军上校赞森(ko Zanssen)一起观看发射。多恩伯格后来写道: “我摘下双
筒望远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激烈地跳动着,激动得落下泪,我的情绪难
以控制,竟一时说不出话来。我看得出赞森上校跟我一样激动,他的眼睛都
湿润了。我抓住他向我伸出的双手,两人像孩子似地大声喊叫,相互拥抱。
”
当天晚些时候,多恩伯格向他的一些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