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世纪文库)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
品牌: 张荫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19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2543226
·条形码:978753254322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世纪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史纲》作者荫麟先生为民国时期极具才和思想的者,曾受到其师辈们梁启超、寅恪、钱穆等诸多大师的器期,惜英年早逝,住世仅37年。《中国史纲》是他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透又睿永的思想。《中国史纲》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由史学家王家范教授特为《中国史纲》撰写的导读文,也是有血肉,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可谓珠联璧合。
编辑推荐《中国史纲》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纵:叙述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横:展示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郊;市区与郊野;皇室与民众;皇宫、御苑、寺庙、佛塔、雕塑、绘画、书法等等艺术的概观或细节。所有这些,尽可能以照片和地图辅助表达,可谓文图并茂,多姿多彩。《中国史纲》更是国人不可不读的又一名作。
目录
前言/王家范/1
自序/1
初版自序/9
再版自序/10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1
第一节 商代文化/2
第二节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9
第三节 周朝的兴起/12
第四节 周代与外族/16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21
第一节 封建帝国的组织/21
第二节 奴隶/23
第三节 庶民/26
第四节 都邑与商业/29
第五节 家庭/31
第六节 士/33
第七节 宗教/36
第八节 卿大夫/41
第九节 封建组织的崩溃/43
第三章霸国与霸业/47
第一节 楚的兴起/47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49
第三节 晋楚争霸/52
第四节 吴越代兴/56
第五节 郑子产/59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64
第一节 鲁国的特色/64
第二节 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65
第三节 孔子与其时世/67
第四节 孔子与政治/70
第五节 孔子与教育/74
第六节 孔子的晚年/79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81
第一节 三晋及田齐的兴起/81
第二节 魏文侯李克吴起/83
第三节 秦的变法/86
第四节 经济的进步与战争的变质/89
第五节 国际局面的变迁/93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99
第一节 新知识阶级的兴起/99
第二节 墨子/102
第三节 墨子与墨家/104
第四节 孟子许行及周官/106
第五节 杨朱陈仲庄周惠施老子/112
第六节 邹衍苟卿韩非/115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121
第一节 吕不韦与赢政/121
第二节 六国混一/123
第三节 新帝国的经管/126
第四节 帝国的发展与民生/130
第八章 秦汉之际/135
第一节 陈胜之起灭/135
第二节 项羽与巨鹿之战/138
第三节 刘邦之起与关中之陷/141
第四节 项羽在关中/143
第五节 楚汉之战及其结局/147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151
第一节 纯郡县制的重建/151
第二节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154
第三节 武帝开拓事业的四时期/158
第四节 武帝的新经济政策/164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167
第一节 道家学说的全盛及其影响/167
第二节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172
第三节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响/175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179
第一节 外戚王氏的专权/179
第二节 哀帝朝的政治/181
第三节 从王莽复起至称帝/183
第四节 王莽的改革/187
第五节 新朝的倾覆/190
第六节 东汉的建立及其开国规模/194
附录
张君荫麟传/王焕镳/198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商民族以一个王室和它的都邑为核心。这都邑商人自称“天邑商”。在
商朝六百年间,这“天邑商”曾经六次迁徙,最初是在亳,即今河南商丘北
四十里;中间五迁皆不出今山东的南半和河南的东半;最后的二百七十余年
是在殷,即安阳的殷墟。商王统属着许多部族的君长,即他的“诸侯”。原
则上他们对商王的主要义务,是当他需要时,派兵去助他或替他征战,此外
也许还有定期的贡献。这些诸侯的来源,大抵是本来独立部族的君长,为商
王所征服的,或震于商朝的威势而自愿归服的;似乎还有一部分是商王把田
邑分给自己的臣下或亲族而建立的。商王对各诸侯的控制能力并不一致,诸
侯对商朝也叛服不常,他们彼此间也不永远是和平的友侣。卜辞里每有商王
命这个诸侯去伐那个诸侯的记载。诸侯领土与王畿之间,民族和文化的关系
疏密不一。有些诸侯所领的部族与王畿的人民是属同一民族,或原来虽不属
同一民族,而已经与商人同化的,这些可以概称为商人;但也有些诸侯所领
的部族在语言习惯上皆与商人相异,而始终对商人保存着“非我族类”之感
的,例如当商朝末年居于泾渭流域的周人。
商朝王位的继承,自第二传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
,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但传末弟之子抑传其先兄之子
,似无定制;多数是传末弟之子,但有不少例外。每因堂兄弟争位酿成王室
的大乱。最后的四传皆是以子继父,似乎已鉴于旧制的不善而有意把它改革
了。诸侯的继承法是否也以兄终弟及为原则,无从知道,但至少有例外,如
“周侯”的继承,始终是以子继父的。
在商朝的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散布着许多文化远较商人落后的游牧民族
,不时寇略商朝或其诸侯的领域。商朝后期的最大外敌是西北的鬼方(其根
据地盖在山西北部及陕西的北部和西部)。历史上记载商王武丁曾对他用兵
至三年之久。此外卜辞所记商人的外敌还有好些,但其中除羌人外都与后来
的历史失了连络。卜辞所记商人对外战争,用兵至多不过四千、五千、俘虏
至多不过十五、十六,但这些似乎不能作代表的例,因为卜辞曾记一次杀敌
二千六百五十六人。
战争所获的俘虏,当有一部分是用作祭祀的牺牲,卜辞中屡有人祭的记
录。但那不是常见的事。大多数俘虏当是用作奴隶。 卜辞中有奴、奚、臣
、仆等字皆是奴隶之称。奴隶除用执贱役外,当亦用于战争,卜辞中有“呼
多臣”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