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赋--共和前夜风云录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石之轩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页码:66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05952420
·条形码:9787505952423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作者简介石之轩 陕西人,自幼酷爱读史,本书是他积十余年之功思写作而成,为厚积薄发而石破天惊之作。
媒体推荐书评
一部将“走向共和”历程推向极致的宏篇大作。
编辑推荐自鸦片战争后,泱泱大国的雄风如昨日黄花,帝国如同垂死的巨人,虽做着无济于事的挣扎,但无法挣脱末日来临前的动乱,有为的国人,乱世的无赖都想在这个历史的交错处,竟欲探险,寻找未来中国的道路。作者就是贯穿了这段历史后,在阅读了大量近代人物的文集、奏疏、日记、书信、行状、年表、家谱,以及形形色色的晚清稗官野史、笔记杂谈基础之上,全景式展示了甲午战争到共和前夜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风云变幻;多角度演绎了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等形形色色人物的抗争和感情纠葛;揭示了共和与封建,维新与保守的你死我活的殊死较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沉浸其中不醒,常常有身处一百多年前的时空幻觉。其雄浑的气势,疏朗的线条,令人不由想起三国演义。
目录
引子 泪眼望江山,哭罢依然
第一章 奇山秀水醉中看,自古英雄相识难
第二章 双携手,欲将南天翻卷
第三章 欧美壮游,伦敦蒙难,波涛万里故国远
第四章 天涯芳草香浓,游子争拜旧衣冠
第五章 烈风忽来,一池死水将乱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1895年4月20日,赴日议和的全权代表,七十三岁的李鸿章从日本议和
归来,乘轮船驶入天津大沽码头。大沽炮台上炮声隆隆,向他致敬。岸上,
直隶的官员列队迎接,军兵如林,举枪敬礼。李鸿章头骨中还嵌着日本浪人
的枪弹,脸上裹着绷带。听见礼炮声,看见岸上恭迎的众人,他满面羞惭,
低头长叹说:“一世勋名,至此扫地矣!这是我此生的奇耻大辱,永世难忘
!”随行的长子李经方问:“爸爸,我至今也想不明白,为何我们竟打不过
小小的日本?”李鸿章仰天无语,半晌方摇头说道:“几十年来,文娱武嬉
,荒唐奢靡,又以大国自居,轻于一掷,如此焉得不败!”
上岸之后,李鸿章称病躲人天津寓所,却将自己画了押的《马关条约》
让随行参赞伍廷芳带往北京,呈光绪帝签字用玺。伍廷芳乘火车进京,将条
约经军机处呈人宫中。年轻的光绪皇帝见了条约,泪流如雨,哭倒在御案之
上。时恭亲王奕诉,帝师翁同稣在侧,也一齐下泪,痛哭失声。
《马关条约》共2l款,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2.中
国割让台湾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2
亿两白银。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准日本人在此设立领
事馆。5.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6.中国政府不许逮
捕为日本军队在情报等方面服务的中国人。
因为甲午之战大清的惨败,所以才有了《马关条约》。李鸿章在日本时
,已将条约全文电传北京呈皇帝御览,但光绪此次展开条约文本,还是禁不
住悲从中来,心如刀割。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地大物博、四万万国民的大清
竟然打不过弹丸岛国日本,陆军惨败、海军惨败,日军横行直入,大清的军
队节节败退。泱泱中华上国,因甲午之战而颜面扫尽,其自上而下的腐败怯
弱愚顽颟顸等等毫无遮拦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但二十四岁的光绪皇帝正年轻
气盛,怎甘心就如此签了这一纸屈辱的条约,他将条约掷到一边,传令发电
给天津的李鸿章,命他再与日本协商赔偿金额。白银两亿两,这个数字是大
清年总收入的三倍,如此巨大的金额从何处去筹措!
但李鸿章拒不听命,回电说:“如此时仍犹豫延宕只会导致与日本的决
裂。而且一人口中难说两样话,反复不定,徒惹外人耻笑。”
光绪无法可施,仰天呜咽,泪流满面。
此时马关条约的内容已传了出去,反对签约的电报雪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