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工科,
品牌: 胡宴如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16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040191849
·条形码:978704019184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编写,是胡宴如、耿苏燕主编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学习指导书,共7章:绪论,小信号选频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每章均按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内容提要及例题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书后附录提供了适量的参考试卷及答案。
《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对高频电子线路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归纳和总结,帮助读者把握教材的基本要求、各章的重点和难点。例题和参考试卷的选择主要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紧扣教材内容,所以例题的讨论,可使读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
编辑推荐《高频电子线路学习指导》是胡宴如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
一、基本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内容提要及例题
1.1通信与通信系统
1.2无线电波段的划分和无线电波的传播
1.3非线性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第2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一、基本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内容提要及例题
2.1谐振回路
2.2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2.3集中选频放大器
2.4放大器的噪声
第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基本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内容提要及例题
3.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特性分析
3.3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3.4丁(D)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3.5集成高频功率放大器
3.6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一、基本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内容提要及例题
4.1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4.2LC正弦波振荡器
4.3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稳定度
4.4石英晶体振荡器
4.5RC正弦波振荡器
4.6负阻正弦波振荡器
4.7特殊振荡现象
第5章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一、基本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内容提要及例题
5.1振幅调制的基本原理
5.2相乘器电路
5.3振幅调制电路
5.4振幅检波电路
5.5混频电路
第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一、基本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内容提要及例题
6.1调角信号的基本特性
6.2调频电路
6.3鉴频电路
第7章 反馈控制电路
一、基本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三、内容提要及例题
7.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
7.2自动频率控制电路(AFC)
7.3锁相环路(PLL)
7.4频率合成器
附录参考试卷及答案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指导书是教学辅导教材,是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照胡宴如、耿苏燕主编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体系,对高频电子线路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和总结。它可供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和自学读者学习辅导用,可与主教材配套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或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书。
高频电子线路是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内容丰富,应用广泛。高频电子线路主要研究通信系统中共用的基本单元电路,而且主要是讨论非线性电子线路。由于非线性电子线路分析方法的复杂性、非线性电子线路种类和电路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很强的实践性,因而给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编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编写了本学习指导书,其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把握教材的基本要求、各章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学习方法。
本书共分7章:绪论,小信号选频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每章均按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内容提要及例题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书后附录提供了适量的参考试卷及其答案。每章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简要说明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和应该掌握的程度,指明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使读者明确本章学习应该达到的目的;内容提要及例题,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归纳和总结,突出内容重点,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和求解,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
本书由胡宴如、耿苏燕编写,全书由胡宴如统稿。胡旭峰为习题解答校对做了大量工作。
本书承蒙南京工程学院杨志忠教授仔细审阅,杨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及修改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中错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不胜感激。
文摘插图:

本课程有如下特点:
①分析方法上的复杂性。在学习中应注意器件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工作条件的合理近似,而不必过分追求严格性。
②线路种类和形式的多样性。学习本课程时,不但要掌握各种典型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而且还要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善于总结归纳。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③实践性。因工作频率高、电路的复杂性以及非线性过程,在理论分析上常忽略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归纳和抽象,因此,许多实际问题(如电路的调试技术)及理论概念,需要通过实验进行学习和加深理解。
例1.4.1 何谓通信系统?通信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解: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1 所示,它由输入变换器、输出变换器、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信道等组成。
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
输入变换器的作用是将信源输入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
发送设备用来将基带信号进行某种处理并以足够的功率送人信道,以实现
信号有效的传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又称传输媒介。
接收设备将由信道传送过来的已调信号取出并进行处理,还原成与发送端相对应的基带信号。
输出变换器将接收设备送来的基带信号复原成原来形式的信息。
若基带信号为模拟信号时,图1.1 所示为模拟通信系统;若基带信号为数字信号时,图1.1 所示为数字通信系统。
例1.4.2 通信系统为什么要采用调制技术?
解:调制就是用待传输的基带信号去改变高频载波信号某一参数的过程。
采用调制技术可使低频基带信号装载到高频载波信号上,从而缩短天线尺寸,易于天线辐射,实现远距离传输;其次,采用调制可以进行频分多路通信,实现信道的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