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革命:一把从苏州河烧到黄浦江的烈火
分類: 图书,建筑,建筑设计,综合,
品牌: 登琨艳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61748191
·条形码:978756174819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也许是因为个人心性缘由,不愿意着于这一外在虚相,加上恩师再三叮咛告诫年纪尚轻,不要急于发表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都婉拒两岸出版社的盛情,不愿意出所谓的个人全集或传记。
可是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资料一天一天的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渐渐丢失,又担心自己年岁将老,记忆力总有衰退时候,加上上海经营出版的朋友仁定兄再三的劝说,要我就当作是阶段性个人资料整理,以及取得华东师范大学的出版认可,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点头,还因此被师父训了一顿,说我正事不做就好这些,实在有点冤。是啊,我不答应,出版社能奈我何,我不坚持啊 !而对于那些常来向我要资料的人,真是抱歉,以后他们只好自己出钱买这些书了。
说来惭愧,除了交出资料,接受编辑采访之外,个人并没有实际参与其事,所有初稿平面设计到我手上已经是送印刷厂的前三天了,我这个被认为从来挑剔的人已经失去插手自己出版的权利与机会,又无奈地要在一天交出这篇自序这实在也就是我坚持不愿意出版这些被恩师汉宝德先生认为不会是我最好的成就的乱七八糟的个人成长资料的原因,免得将来自己后悔,现在我是已经在后悔了。
而心理上,我却又很感激仁定兄的关心与努力,这实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是个被别人认为什么都参与的多面向工作者,所以大半生走来才留下这些堆积如山的资料。也许自己自信将来一生了结时候当有小成,所以也才尽力保留这些资料,多亏劳心的仁定和他的工作团队里的高飞与霍覃,以及我没见过的年轻朋友了,感谢!当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接受,我也必须佩服与感激他们的胆识。
如果真的认真读过这些资料里的文字,一定会发现这些结果论的显像其实都是被因缘的外人邀请或委托的工作,设计的专业工作、文字写作,出现在这些资料集子上的都有个外人,自己只是不自生的共生参与者,自己清楚自己在哪里,而因缘而来的他生外人却又说是因我而起,而读者似乎也被这些虚幻外相误导了,而我却没有说清楚的机会,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吧,否则怎么会有人生难得一知已的说法呢。只是我向来好命,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会有除了我师父之外的中国人理解我的,就像那些把我赞美得我都觉得惭愧的外国人一样,那么我要对我师父交差的建筑一相就有机会出现了。
而其实在我个人的标准里,我一生的建筑相早早已出现了,只是别人读不懂而已,否则我哪里招来的那么多外在虚名?所以我自己连这一相也不想着了,由你们去说吧,笑骂由人,反正我依然是我思、我说、我做、故我在,犹如在无人之境。
出了这些个人资料集子,我真想说清楚的是外人都以为我做的事都很热闹,让人眼花缭乱,以为我是个哪边凉快哪边去的人,而其实我自己自认为自己是个安静如清水的人,只是别人看不见而已,难道我必须剃光头吃素?!
离开名利缠身的台北,迁居上海,忽乎已越十六载,辛勤工作,劳碌异常,无奈屡招国人嫌弃,又自忖一事无成,如今发已秃,齿也摇,身体垂垂老去,慨叹无颜返乡,夜半梦醒也会泪水盈眶呢。惭愧啊!惭愧。
作者简介登琨艳,台湾高雄人,学农出身,因缘际会投身建筑大师汉宝德门下,在台湾少年成名。九十年代初定居上海,从苏州河老仓库的保护性开发,到杨树浦工业历史建筑再生,他不断地将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文化反省的思想传达于世。
登琨艳不是一个悲情的传统守护者,他因设计而时尚,因时尚而更有发言的力量,然而卸去时尚的外衣,他依旧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品格的建筑师。
媒体推荐书评
2006,从上海到长沙,登琨艳立起了一片空间的革命阵地。他要和自己的空间实验来证明,在被装进集中化生产的养鸡笼之前,我们未来的空间发展,还有另一种可能。《空间的革命》一书便是登琨艳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的思考与实绩。
这套书是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得主、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在内地首次授权出版的作品集,其中既包括他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的自述与实绩——《空间的革命》,也包括为他赢得时尚界诸多声名的实验性建筑作品集《蜉蝣建筑》,以及都市文化批判杂文集《失忆的城市》,和对他影响至深的建筑游记《流浪的眼睛》。
编辑推荐也许是因为个人心性缘由,不愿意着于这一外在虚相,加上恩师再三叮咛告诫年纪尚轻,不要急于发表这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都婉拒两岸出版社的盛情,不愿意出所谓的个人全集或传记。
可是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资料一天一天的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渐渐丢失,又担心自己年岁将老,记忆力总有衰退时候,加上上海经营出版的朋友仁定兄再三的劝说,要我就当作是阶段性个人资料整理,以及取得华东师范大学的出版认可,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点头,还因此被师父训了一顿,说我正事不做就好这些,实在有点冤。是啊,我不答应,出版社能奈我何,我不坚持啊 !而对于那些常来向我要资料的人,真是抱歉,以后他们只好自己出钱买这些书了。
说来惭愧,除了交出资料,接受编辑采访之外,个人并没有实际参与其事,所有初稿平面设计到我手上已经是送印刷厂的前三天了,我这个被认为从来挑剔的人已经失去插手自己出版的权利与机会,又无奈地要在一天交出这篇自序这实在也就是我坚持不愿意出版这些被恩师汉宝德先生认为不会是我最好的成就的乱七八糟的个人成长资料的原因,免得将来自己后悔,现在我是已经在后悔了。
而心理上,我却又很感激仁定兄的关心与努力,这实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是个被别人认为什么都参与的多面向工作者,所以大半生走来才留下这些堆积如山的资料。也许自己自信将来一生了结时候当有小成,所以也才尽力保留这些资料,多亏劳心的仁定和他的工作团队里的高飞与霍覃,以及我没见过的年轻朋友了,感谢!当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接受,我也必须佩服与感激他们的胆识。
如果真的认真读过这些资料里的文字,一定会发现这些结果论的显像其实都是被因缘的外人邀请或委托的工作,设计的专业工作、文字写作,出现在这些资料集子上的都有个外人,自己只是不自生的共生参与者,自己清楚自己在哪里,而因缘而来的他生外人却又说是因我而起,而读者似乎也被这些虚幻外相误导了,而我却没有说清楚的机会,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吧,否则怎么会有人生难得一知已的说法呢。只是我向来好命,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会有除了我师父之外的中国人理解我的,就像那些把我赞美得我都觉得惭愧的外国人一样,那么我要对我师父交差的建筑一相就有机会出现了。
而其实在我个人的标准里,我一生的建筑相早早已出现了,只是别人读不懂而已,否则我哪里招来的那么多外在虚名?所以我自己连这一相也不想着了,由你们去说吧,笑骂由人,反正我依然是我思、我说、我做、故我在,犹如在无人之境。
出了这些个人资料集子,我真想说清楚的是外人都以为我做的事都很热闹,让人眼花缭乱,以为我是个哪边凉快哪边去的人,而其实我自己自认为自己是个安静如清水的人,只是别人看不见而已,难道我必须剃光头吃素?!
离开名利缠身的台北,迁居上海,忽乎已越十六载,辛勤工作,劳碌异常,无奈屡招国人嫌弃,又自忖一事无成,如今发已秃,齿也摇,身体垂垂老去,慨叹无颜返乡,夜半梦醒也会泪水盈眶呢。惭愧啊!惭愧。
目录
自 序
编者手记·从几个关键词说起
第一章 号角
回望苏州河
老瓶子的新可能
上海苏州河沿岸仓库保护性的发展计划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三个假如
假如KTV像博物馆
虽然我不是KTV休闲娱乐的消费者,但是或多或少总有被迫去凑热闹玩玩的机会。不喜欢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点年纪了,另一方面是因为那些场所的室内空间的设计对我这设计专业人来说,实在是很不舒服,这是我个人一直抱有的成见。所以我常开玩笑说如果哪个经营K丁V的业主要真敢来找我做设计,我一定让他好看,有谁说KTV都是那般华丽俗气的,他们一定不相信我能把KTV搞成怎么样。今天真到了我手上,我就给你一个这样很像博物馆的KTV,让你瞧瞧,有谁说KTV不能改变形象?经我折腾的结果,就这样了。剽窃不用支付版权费用的祖先文化美学遗产,拿来当胡椒粉一样地随便挥洒一番,就美得吓死人,我哪还需要去复制什么欧陆假古董来吸引人?
假如室内像建筑
也许是因为一开始从事的设计工作就是建筑设计,所以一直以来,如果有室内设计的工作,我都是把它当作室内空间里有限的建筑设计在做,因此,如果说我的室内设计有什么特别,我个人可能会认为那就是室内设计的建筑化,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办法,古来很多以建筑设计工作为主业的建筑师,所做的室内设计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我日渐清晰明朗的建筑形式与空间处理风格,当然也会在我的室内设计里出现。今天的这家第一期规模就已经五千平方公尺的KTV,足以让我在里头挥洒,是有点像是在屋子里头盖房子。可惜因为受限于建筑结构的不可更动,与当地的法令,让我还是觉得稍嫌绑手绑脚,耍不开来,否则以我今天处理建筑的本事,我想应该不会仅只如此成绩而已。
所以,这室内简直就是一座苏州弄堂,要不是业主拿掉其中三楼屋顶一部分的园林空间与布置,那可真像一座新版的苏州园林呢,我最懊恼这一部分。但在人家苏州的土地上做设计,我当然得完全尊重人家的人文环境,这也是设计的基本道理,我想很多人都是会这样做的。
假如建筑像散文
有人认真地尊重我,给我完全的机会,我当然十八般武艺尽出,至少也出一半。所以一直有写作习惯的我,也就不客气地把我写散文与专栏方块文章的风格拿来使用在设计上。即将消失的江南母体文化象征之一的太湖百年老帆船,被我五鬼搬运似的把原件给搬到屋里来,飞上了天。原本铺在水乡建筑屋顶的屋瓦,被我侧砌到立面墙上,看起来有如国画里的水波纹一般。原本铺在园林地上的地砖,我不客气地也把他们贴砌到墙上去。原本应该装饰在屋顶上华丽的色瓷,我也戏谑地将它铺在地上或灯饰上。这一切,游玩起来,还真像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