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读解(修订版)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艺术专业,
品牌: 颜纯钧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106024163
·条形码:9787106024161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作者简介颜纯钧,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协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电视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个人著作有《电影的读解》、《记述与呈现》、《影片分析教程》等六部,主编《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影视写作教程》.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一个国家部委课题和三个省社科课题,业余从事文艺创作.有小说、散文、随笔百余篇,影视剧本十余部。
编辑推荐电影的读解,说到底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分析是为了读解,读解又是为了欣赏。从分析到读解,再到欣赏和评论,都是围绕着影片来进行的,都是为了对影片更深入、更充分的把握。
目录
序论 从分析说起
一、对“分析”的分析
二、影片的分析
三、分析的目的
第一章 分析的范式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一、造型意识
所谓电影造型,是指通过视听形象来表现电影创作意图的各种形式和动
作。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了电影所拥有的全部造型成分的总和——
如摄影造型、美工造型、演员形体动作的造型、由镜头画面组接而产生的蒙
太奇含义的造型效果。电影造型与一般所说的形象塑造是不同的,不是随便
什么形象的塑造都可以称之为造型的。在艺术世界中,一般只有绘画、雕塑
和摄影被归人造型艺术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它们在处
理被表现的艺术对象时,都同样去选择某个最能显示形象特征的瞬间。比如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个满脸皱纹的父亲捧着粗碗的瞬间;比如西方雕塑
《掷铁饼者》那只执铁饼的手绕到身后,即将作出有力一掷的瞬间;比如摄
影作品《希望工程的女孩》那个睁着忧郁的大眼望向世人的瞬间……这些艺
术作品对题材的处理都显示出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尽可能去把握、去强化形
象某种突出的特征,并以此去完成表达的任务。戏剧艺术虽然不被称为造型
艺术,但同样是要塑造形象的。一般情况下,演员只是根据情节把人物呈现
于舞台,但在服装和化装上,在演员上台之初的亮相上,在一些武打场面或
唱腔设计上,戏剧艺术同样也在强化着形象的突出特征。尤其是古代戏剧在
化装上的脸谱化,孙悟空的脸谱、包公的脸谱、关云长的脸谱,都是基于强
化形象的突出特征而设计的。由此看来,造型的概念如果狭义地理解,那就
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动作使形象特征得以强化的方式。
在默片时代,无声的电影画面是电影叙事的惟一语言,那时的电影理论
家便理所当然地认为:“电影就其艺术材料和表达手段而言,是属于造型艺
术的。”(卡赞斯基,1927)后来,随着摄影棚的舞台化设计,随着声音进入
电影,以语言为表达工具的戏剧也逐渐渗入电影,戏剧艺术的许多基本法则
自然而然地成为电影的法则。这一时期,电影逐渐形成以情节结构为核心的
电影思维。电影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如何对戏剧情节结构加以“电影化”,
以蒙太奇剪辑手段来突破戏剧被局限了的时空。这时出现了大量的从文学或
戏剧改编而来的影片,造型的意识反倒被戏剧冲突的意识所取代。到20世纪
二三十年代,电影在西方出现了一股反传统的潮流,这就是被称为先锋派的
电影史时期。先锋派电影两个最重要的反传统表现就是反形象再现论和反情
节叙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