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的笔记:我是说谎者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外国,综合,
品牌: 费里尼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0年
·ISBN:7108014505
·条形码:9787108014504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费里尼的笔记:我是说谎者》里收录了费里尼写下的工作笔记(更多的是像梦魇一样的絮语),画的漫画、速写,还有他一生的履历等等。电影界评价费里尼的电影,说有着强烈的“费里尼风格”的个人标记,这种鲜明的风格同样存在于他的文字和绘画中。
作者简介费里尼(1920—1993年),生于意大利里米尼小镇。早年当过记者、编辑,喜文擅画。曾为很多电影编剧(如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城市》和《游击队》)。从影后拍摄多部20世纪的伟大电影,如《大路》、《卡比莉亚之夜》、《甜蜜生活》、《八部半》、《罗马风情画》、《阿玛珂德》等。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并获得五次奥斯卡金奖。
媒体推荐书评
即便后来他的语汇倾向于矫饰,但费里尼从来没有放弃过与大众沟通的
信念。至于他有计划的反智作风也从不稍减:费里尼的知识分子总是绝望的
,在所有例子中,比较好的是在《八部半》中的上吊自尽,当情况失控,像
《甜蜜生活》那样,则先把孩子杀掉以后再举枪自戕。费里尼多次被归入巴
洛克主义,是因为他不断强化摄影影像,想把漫画转为视觉。不过他脑中始
终有一个像起跑点那样精准的表现法,要找到最具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形式。
——卡尔维诺
我的影片是我终身漫长的、连续不断的一场演出。
——费里尼
编辑推荐《费里尼的笔记:我是说谎者》作者费里尼,是意大利著名电影导演,被西方称作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
目录
前言 观众回忆录 (卡尔维诺)
一 我记得
二 与罗西里尼相遇
三 开 机
四 卡比莉亚之夜
五 信手涂鸦
六 编故事
七 谁迷茱丽叶
八 萨蒂里康
九 献给马戏团
十 电 视
十一 罗 马
十二 再见里米尼
十三 电影是什么
十四 结 语
启示录 (丽莉安娜·贝蒂)
费里尼大事记 (倪安宇整理)
费里尼作品年表 (倪安宇整理)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生命流逝缓慢,在“商业咖啡馆”亦然。它位居卡富尔广场转角,一个
正派经营的咖啡馆,镶木地板、下午五点的巧克力、台球桌、西洋棋,来往
的客人都是资产阶级和专业人士。老年人的咖啡馆,这使人有点却步。
在商业咖啡馆有一个智力发育不全的朱迪吉欧,他帮女士们搬卸车上的
货,工作得像个傻子,因为他本来就是傻子。傍晚六点,他突然丢下这些白
干的工作,到沿海公路去散步,穿得跟小丑一样。其实,在陌生人之间,他
受到一种上流社会的热情尊敬。冬天时,他则帮忙把台球桌的小木柱归位,
换取几根香烟。他懂得所有以一球击两球的技巧。晚上,他负责额外的夜间
巡逻。把一顶不知道从哪儿找来的帽子套在头上,在真正的巡夜警察把“查
过了”的小纸条放进商店铁卷门缝里之后,塞进另一张写着“还有我”的纸
条。
一天晚上,我们在咖啡馆进行老掉牙的永无止境的争论时,听到一辆汽
车的尖鸣。门一开,出现三个外国人:就像是汉斯、阿尔贝斯、安妮塔·艾
克柏玛丽莲·梦露站在一起。我们大家都出神地看着他们。那个男的,穿着
一身皮衣,点了某一个牌子的酒,但柜台没有,便只好叫另一个牌子。两个
女人中的一个,最震撼人心的那个,眺望着远方。之后他们离开,上了那部
古怪的汽车,在夜色中消失。我们犹哑口无言的时候,朱迪吉欧在静默中说
:“每,塞一奎拉一乌一得斯一兹匡达一法兰克,艾伊一达利阿一随一波大
。”(我,要是那个女的给我五十法郎,我就上。)
“艾挂”皮肤黝黑,双眼通红,红得像那些只有三月在港口才钓得到的
黑鱼。他说,他参加过1915年到1918年的战争。可是年岁显然不符,因为尽
管“艾挂”说他50岁,但他绝对没超过30岁。他鞣制皮革,在工作上的表现
十分出色。他的工作室像一种没有门的山洞,而他在里面一待一整天,从不
跟任何人说话。只有放映战争片时,他才去戏院;下午两点进去,半夜瞪大
着眼睛出来,喃喃自语。一转眼,仿佛他听到一个声音、一句口令,挨了一
记“疯拳”的“艾挂”马上丢下一切,匆忙穿上他某一套军服(冲锋赶死队
、水兵、山地狙击部队,他有各式各样的制服,破破烂烂的、滑稽可笑的;
还有一仓库的匕首、刺刀、手榴弹,真假掺半),拉下工作室的铁门,像一
只猫沿着房子外墙匍匐前进,牙间咬着刺刀,手上握着手榴弹,到达广场,
扑倒在地。然后就扁扁地趴在那儿,脸贴着石板路,一动也不动,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