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

分類: 图书,法律,司法制度,刑事侦查学,
品牌: 李昌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页码:41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11094606
·条形码:978781109460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立足于现代侦查法治的背景,力图通过内在的逻辑主线,并结合相关的典型案例,详细论述犯罪现场勘查的一般事项、相关要素和工作方法等内容,力图将先进的犯罪现场勘查理念、制度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李昌钰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县。四岁那年,母亲李王岸佛带着十一个孩子(两个孩子暂留大陆)由上海迁居台湾。父亲李浩民是企业家,不幸由上海赴台湾探亲时在船上遇难,倾家荡产。世纪老人过世时,年纪已达一百零六岁的母亲,严格教育子女勤恳治学,含辛茹苦把十三个子女抚养成人,个个享有博士学位,干什么行业的都有:商人、科研工作者、律师、服装设计师、教师、艺术家、证券分析师、广告设计师。排行老六的李小枫任纽约大学教授,曾发表对抗艾滋病毒的论文而震惊医学界。
在家排行第十一的李昌钰,十八岁那年考入台北中央警官学校,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于二十四期刑事系,任台北市警察局外事室巡官。一九六四年,他带着两个箱子和五十美元赴美国留学。他做过餐馆的侍者、证券行小职员,教过中国功夫,也当过化验室技术员,前后半工半读历经十年。他在兼职三份工作维生的情况下,以两年半时间修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法律、刑事、生物化学。获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生化博士学位后,一九七五年应聘在康州纽海芬大学刑事科学系教学,先后任刑事科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两年后升为终身正教授及系主任。一九七九年应聘担任康州刑事鉴识科学化验室总管。一年后,升任试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以精湛的鉴定技术,首开以科学证据将嫌犯定罪之先河,屡破奇案。不到五年,他已成为享誉全美的知名度最高的警界精英之一。当初由男厕所装修而成的简陋的刑事鉴识科学研究室,二十五年后的今天,由他捐出全部心血结晶,一手扩建,已发展成为拥有四千万美元的仪器设备、现代一流的、闻名于世界的一级警政机构。去年六月二十一日,美国刑事鉴定学会正式颁发认证书,认定该所符合国际水准,可承办世界各国重案。这是全美唯一获得该学会认证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州级刑事鉴定机构。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十日,他荣任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成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任厅长两年期间,他的办公桌上竟积压了八百多个悬而未决的案件等着他处理。二零零零年七月一日,他正式退休。目前,他又重回办案与教授岗位,受聘在美国十一所医学院与法学院授课,他力争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培养接班人”。
李昌钰投入刑事鉴识科学界以来,先后在美国各州与全球十七个国家参与调查六千多起重大刑案,平均每年主持处理三百多个案件。先后出庭作证一百多次,主持研讨会八百多次,到世界各地讲学与培训刑事侦察人员达四、五百场。他独立撰写的及与人合著的专业著作有二十余本,已发表的论文达两百余篇,编辑十种学位专刊。由他侦办过的许多刑案,都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他先后荣获八百多个奖牌,其中包括:美国鉴识科学学会颁发的鉴识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刑事领域杰出服务奖,美国法庭科学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国际鉴识学会终身荣誉奖,美国物证技术学家委员会的优秀服务奖,美国司法基金会的最高司法荣誉奖,以及康州政府官员道德委员会所颁发的首位公共服务操守奖。一九九九年,他还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外专局颁发“友谊奖”,并受到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的亲切接见。
李昌钰之所以能迅速登上国际刑事科学鉴识界顶尖权威的宝座,赢得检控双方、辩方,法院、法官、民众等各方的尊重与高度信赖,关键在于他主持的实验室,坚持作业完全独立,鉴定结果绝对不受上级部门的侦办方向所左右,实行直接向州警察总监报告负责制,达到刑事鉴定独立公正,破案勿枉勿纵。不但高效率的破解了无数奇案、疑案和震惊世人的棘手案件,而且使警方准确无误地将凶手绳之以法。例如:被称为世纪大审判的轰动全球的前美式足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以微物证据侦破轰动全美的“锯木机杀妻案”等。
具机智、锐利、灵敏天分的李昌钰说,我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是:“科学办案,明察秋毫。”既不能让无辜受冤枉,也不能让坏人逍遥法外。刑事侦察的第一步是现场的处理采证,一定要确保犯罪现场完整,只有现场的迹证才是破案的关键。而微物证据的搜集、检测、查核,则要经过实验室精密的分析。如果在图象转移和痕迹转移的分析中取得突破,就能出奇制胜是破获许多难以侦破的疑案和悬案。
李昌钰最大的成就和贡献是提高了刑事鉴识科学在司法界的地位。由于他多年来对警界与司法界的刑事鉴识人才的培养,在刑事鉴识科学化、科技化方面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使刑事鉴识科学从过去居于辅助警方办案的角色,跃升为主导调查办案的地位。
退而不休的李昌钰目前除担任美国康州政府荣誉鉴识中心主任,负责主管重大刑案侦察以及鉴识科学、刑事科学的鉴定之外,还担任台北刑事警察局、调查局、法医中心总顾问。他被聘为中国的北京、上海、四川省刑事鉴识中心名誉主任,并担任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安大学、汉江大学、沈阳刑警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的名誉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名誉院长,2008年10月20~21在华东政法大学八百人报告厅讲学,李博士已曾多次到该校讲学。
李昌钰智力过人,思路敏捷,精力充沛,风趣幽默。他将今天的成就归功于母亲和太太。他说,母亲是他一生勇于奋斗的榜样。始终做后盾的马来西亚华裔太太宋妙娟的支持,则使他毫无后顾之忧地天天坚持工作十六小时以上。
[编辑本段]李昌钰简历
1938年 出身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县
1959年 台湾“中央”警官学校毕业
1972年 纽约市立大学刑事科学系学士
1974年 纽约大学生物化学硕士
1975年 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
1975年 纽海文大学刑事科学助理教授
1978年 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刑事科学系主任
1979年 出任康涅狄格州警政厅刑事化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
1998年 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厅长
[编辑本段]经典案例
我参与调查了8000多起案件,获得800多项荣誉。在美国,我经常被请去演讲。美国警察问:“Dr.Lee,那么多的案子,您是怎么找到证据的?”我说:“我归纳了7种简单方法———站着看、弯腰看、腰弯深一点看、蹲着看、跪着看、坐着看、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看。”
【经典案例一】
一年暑假,一位13岁的小姑娘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游泳队。一天游泳回来,教练把她送到离家100米远的地方,让她自己走回去。可从那天起,她再没有出现。两年后,小姑娘的尸骨在野外发现。尸体已经腐烂。当时在场的警察,都直着身子站在那里看。我蹲在地上看了一会儿,发现小姑娘的尸骨上少了三根骨头,旁边有一些狗毛。据此推断,那三根骨头可能被狗叼走了。于是,让就近的警察局查找两年来的报告,看有没有狗带骨头回家。警察局发现:一年半以前,有一位女士报告过。我马上访问报案女士,这位女士说,有一天,她的狗叼了一根人骨头回来,她很害怕,打了狗一顿,第二天,狗又叼回来一根人骨,她向警察局报警,警察没有来,第三天,狗又叼回一根骨头,她对丈夫说了情况。丈夫说:“没有关系,我来处理。”
第四天,狗果然没有再叼骨头回来。因为,她的狗也失踪了。
答案有了,我让人把他丈夫找来,经过调查,案情真相大白:原来,是这位女士的丈夫将小女孩强奸后用枪杀死的。发现狗叼回来骨头后,他又用枪杀死了狗,然后把狗埋在草地里。我们找到狗的尸体,将小女孩身上的弹孔与狗的弹孔比对,果然是同一支枪所为。
这样,我蹲着找到证据破了案。
【经典案例二】
公安局长杀妻案
我曾在夏威夷遇到一个案子。丈夫是公安局分局长,有一天报案说误杀了妻子。他说,妻子大怒,从车窗跳了下去。他想稳住车,可一倒车,发现轧了妻子。
我到后先检查肇事车,可车身、车轮子上什么都没有,车底下反而有血迹,而且是旋转型的,这证明出血物体曾在车下旋转。死者脸上有一个五角形伤口,我在车底盘上找到了一个形状相同的螺丝钉。分局长先打死了妻子,制造了肇事现场。
【经典案例三】
酗酒男子自杀案
一名酗酒男子死在自己家里地面上,周围全是血迹。警方认为其女友是第一嫌疑人。
我到现场后,觉得男子尸体有点异常。尸检结果表明,其肝部已经完全硬化,这一结果提示我注意看血迹的形状,发现大多都是圆形,中间是空的。“他是因喝酒过量吐血而死”,我由此得出结论,因为肝脏不能吸收酒精了,肺气泡跟血一起被吐出来,气泡落地之后,裂开,自然形成了空心圆。
编辑推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犯罪分子反侦查技能的提高,犯罪现场勘查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式,更不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状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将这些领域的最新成果尽快融入到犯罪现场勘查领域?如何提高犯罪现场勘查管理工作的水平?如何提高侦查人员的现场意识、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如何避免现场勘查工作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读《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
撰稿人
鸣谢
译序
第一章 犯罪现场概述
简介
犯罪现场的种类
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
宏观现场与微观现场
其他的犯罪现场划分方法
小结
刑事侦查活动中的物证
内容评介
物证的使用
科学的犯罪现场勘查
第二章 犯罪现场管理工作的要素
简介
富有成效的犯罪现场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信息管理
从被害人处获取的信息
从证人处获取的信息
从犯罪现场/证据中获取的信息
从犯罪嫌疑人处获取的信息
从数据库中获取的信息
从档案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和培训资源的分配
技术和装备管理
后勤管理
现场指挥中心
侦查部门与媒体的关系
侦查部门间的联络
资源配置
制定规范的工作程序
选择适当的犯罪现场勘查模式
第三章 犯罪现场勘查的一般步骤
简介
最先进行现场处置的执法人员的角色
救助被害人
搜查和逮捕犯罪嫌疑人
保护犯罪现场
犯罪现场的最初处置
犯罪现场巡视
现场勘查人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的相互交流
通知上级官员和其他机构
犯罪现场搜查工作涉及的法律问题
犯罪现场记录
犯罪现场搜索
物证的收集/保存和封装初步的犯罪现场重建
犯罪现场解禁
犯罪现场勘查小组
与犯罪现场相关的生物性危害源
常见的病原体
一般性预防措施
第四章 犯罪现场记录
第五章 犯罪现场记录
第六章 物证的搜寻
第七章 物证的收集和保存
第八章 现场测试和增强显示试剂
第九章 特殊犯罪现场的勘查技术
第十章 犯罪现场重建
附录
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2
案例分析3
索引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