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

分類: 图书,语言文字,汉语,汉语词汇(训诂学),成语格言,
品牌: 郭漫
基本信息·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页码:23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801838645/9787801838643
·条形码:978780183864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华成语故事》是“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系列丛书,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学生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知识性、趣昧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学生们在青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百科知识,我们企藉以此引领学生们探求无穷的智慧魅力,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更加完美的自我。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编辑推荐《中华成语故事》正确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还能丰富、充实、增长历史知识,不失为秉承中华智慧的一种巧妙而简捷的方式。正是由于成语的巨大魅力和极高的实用价值,我们极力创新,精心打造了此书以飨读者。
目录
爱屋及乌
安步当车
安如泰山
暗度陈仓
百步穿杨
百闻不如一见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战
毕恭毕敬
伯乐相马
博闻强识
不得要领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堪回首
不可同日而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草船借箭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车水马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重蹈覆辙
踌躇满志
出人头地
唇亡齿寒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大义灭亲
东山再起
对症下药
反唇相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分道扬镳
奉公守法
负荆请罪
覆水难收
肝脑涂地
刚愎自用
高山流水
高枕无忧
各得其所
狗尾续貂
孤注一掷
刮日相待
瓜田李下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汗流浃背
鸿鹄之志
后来居上
胡服骑射
狐假虎威
画饼充饥
黄袍加身
鸡鸣狗盗
家徒四壁
狡兔三窟
精卫填海
酒池肉林
开卷有益
刻舟求剑
口蜜腹剑
老骥伏枥
老生常谈
乐不思蜀
乐此不疲
力透纸背
两袖清风
令人发指
洛阳纸贵
毛遂自荐
门庭若市
南柯一梦
弄巧成拙
破釜沉舟
破镜重圆
奇货可居
起死回生
气壮山河
倾城倾国
请君入瓮
罄竹难书
人死留名
人杰地灵
忍辱负重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伤风败俗
司马昭之心
四面楚歌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桃李满天下
铁杵磨成针
投笔从戎
退避三舍
完璧归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死不辞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望尘莫及
危如累卵
韦编三绝
卧薪尝胆
下笔成章
先发制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小时了了
笑容可掬
扬扬得意
一挥而就
一见钟情
一箭双雕
一鸣惊人
—诺千金
一丝不苟
一问三不知
一叶障日
一意孤行
一字千金
以卵击石
因势利导
有志者事竟成
约法三章
月下老人
运筹帷幄
朝不保夕
纸上谈兵
指鹿为马
中流击楫
重于泰山
逐客令
自惭形秽
左右开弓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安如泰山
汉景帝时,诸侯的权力很大,占有土地又多,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自立行事。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更是骄横,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恨,暗中图谋叛乱。
御史大夫晁错见到这种情况,知道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
晁错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定他的罪。他越来越狂妄自大,还私自开凿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听后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如果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起来造反,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听了晁错的话,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
没过多久,有的诸侯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诸侯被削掉几个县。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就笼络了同样反对削减封地的楚王、赵王等6位诸侯,准备联合起来发动叛乱。
当时吴王刘濞府中有一个郎中,叫枚乘,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在谏书中,他说:“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大意是: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垒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难;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自己的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仍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不久,吴王刘濞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7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看到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害怕了。此时,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侯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紧接着,又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示众。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批准了这个奏章。就这样,一心想维护汉家天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