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佛陀的证悟(卓越亚马逊网络独家销售)(胡因梦、李连杰作序推荐,宗萨钦哲仁波切传达佛法的核心教导)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禅,
品牌: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页码:16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0572245X
·条形码:9787505722453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正见-佛陀的证悟》一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藏传佛教的老师,也是闻名影坛的导演。在书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彷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他爽洁而利落地破除常人对佛教徒的误解:佛教徒等于祥和与非暴力;其实,这并非佛法的核心。对于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见地: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超越概念。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实证的经验加以分析,体现四见地最精要的部分,对于修行者有甚大的帮助。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悟无常,解脱万千烦恼;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媒体推荐简评
佛法的书读了不少,唯独这本,让我觉悟了佛法的真谛,写得清澈、明了、公允。一下子想到了金克木先生那句“书读完了”。
——王立
编辑推荐佛陀说:你是自己的老师。
“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善用真正的自由,只因为我们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李连杰的佛法上师的甚深教导
胡因梦、李连杰作序推荐。
我写《正见-佛陀的证悟》的目的,不是要说服大家都去追随释迦牟尼佛,成为佛教徒,修习佛法。我有意地不谈禅坐的技巧、修行或咒语。我主要的目的是要指出佛教与其他见地不同的独特部分。这位印度王子,到底说了什么,能赢得世人如此的尊敬与景仰,甚至包括如爱因斯坦等现代怀疑论科学家们都如此?他到底说了什么,能感动在千上万的朝圣者,从西藏一路跪拜到菩提迦耶?佛都与世界上其他的宗教有什么不同?我相信四法印提供了答案的精髓,而我在此试图将这些艰深的概念,以我所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
仁波切这位不平凡的导演不断地提醒我,我自己是演员,也是编剧。收到这本书,就如同收到一个剧本一样。其实学生遇到上师,就像演员遇到导演。——国际巨星 李连杰
《正见-佛陀的证悟》书中最大的理念是在讲,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完全取决于你的生活状态。比如有些人虽然穿着僧袍,言行在他看来却并不符合佛教徒的标准,而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听过佛教这个名字,却像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一般在活着。
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
胡因梦推荐序生命的真谛
李连杰推荐序一场没有戏的好戏
译者序
自序 又是一本介绍佛教的书
第一章 造作与无常
……[看更多目录]
序言许多人问我这本书是给什么样的读者看的。作为悉达多的追随者,能为他的教法和他所留给我们的一切提供服务,一直都是我强烈的愿望。我所有的上师们都曾说过,将悉达多的话语与想要了解的人分享,是最好的服务。因此,纵然已经有极多的佛教典籍和教法存在,我想再写一本也许不是坏主意,因为它可能会利益一些我跟他们有缘的人。因此,我心中没有特定的读者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缘,因此这本书可能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
不久之前,我和一位住在北京的友人陈冠中先生闲聊,谈起佛教在中国的情形。他的看法令我既惊讶又困惑。我一直以为佛教曾深植于中国,因此起了这个话头,但他却告诉我事实上基督教才是现在在中国发展最快的宗教。他的解释是因为许多人认为基督教代表现代化与民主,而把佛教和帝制、封建甚至迷信联想在一起。我对于大家选择基督教没那么困惑,但他所说的理由却令我不解,也更加强了我动笔讨论佛教的意愿。我的感觉是,虽然中国有极大的成长和改变,但一般人对佛教基本教法的接触还是非常有限;即使有一些,也大部分都是混杂而不纯正的。佛教被视为古老、过时、非民主的事实,就是它受到误解的最佳明证。虽然所有的宗教都各有优点,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佛教比基督教更平等,更现代。佛陀曾说,“你是自己的主宰。”还有什么比这更平等的呢?佛陀以这句话肯定了每个人最基本的人权。而大乘教义认为每个人都本具佛性,不是更平等的观点吗?事实上,佛教基本上是非神论的——佛教徒并不相信有个全能之神独裁地控制着一切。佛教徒也尊崇僧众的概念,和佛法、佛陀本身一样重要。
不过也许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因为佛教起源于亚洲,由东方的大师和信徒们所弘扬,因此我想象中国会骄傲地拥抱这些教法,一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于中东,而由西方世界所弘扬一般。
1982年我首度造访中国,其后又有数次机会前往。每次我都注意到两件事:巨大的经济成长,以及愈来愈多人对心灵性和精神面的渴望。许多混杂了健身和民间信仰的新式宗教兴起,支持了我的观察。最近一次的中国之旅,当我了解到有多少藏人在内地教法之后,我开始感觉到急迫性。因为在西藏虽然还是有许多优秀的喇嘛,但是也有很多冒牌货。除非你能遇见具足佛教正见而且慈悲的具格藏传佛教上师,他们真正关心众生的证悟,而不只是想号召大群弟子以便获取供养;否则的话,相当容易受到误导。
从我身为藏人的一点体验,我注意到一些藏人倾向于教导西藏法——西藏文化、西藏习俗等——多于佛法。我认为传达佛陀确实说过的话语,譬如: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一切现象既非无因,也非源于创造者,而是来自因缘;行之善恶取决于背后的动机而非行为本身等等,将这些教导给世人是非常重要的。举止穿着像个藏传佛教修行者,反而是比较不重要的。
另外,令人忧心的是,在这个物质主义的世界中,精神层面也物质化了。世世代代以来,无数的佛教大师们,以大菩萨的发心和事业,化现各种形式,从苦行僧到国王,不一而足。然而,乔达摩佛陀在街上赤足托钵的简单身影,似乎愈来愈不受重视了。现今,许多西藏喇嘛和他们的信徒们,比较热衷于建造金顶大庙。我怕再过个五十年,中国佛教徒会以为大寺庙、大佛像、大僧团就是佛教的全部了。
从内地和西藏的友人口中,我听说各式各样的郎中从四面八方涌现。而这些人大都前往了内地,因为大家渴求心灵与精神面的事物。这种渴求,更加强了必须把事情弄对的急迫性。
中国是个高速成长的国家。然而,在物质进步的刺激中,很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迷失而忘记了心灵的一面。也许对实用主义的中国人,要说服他们心灵方面的努力会有利益是不容易的。在经济如此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心灵层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从非常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以心灵为目标的物质主义,比起纯粹为物质的物质主义,更具有长远的利益。
最让我不解的是,我们花了这么多努力,却只去获得只能享用于此生的物质回报。如果唯一的价值只是让自己、眷属和朋友有钱有势的话,那么抢劫、诈欺、贩毒等各种可怕的事情,如果不是怕被逮捕,还有什么做不出来?设若连这也不怕了,那么我们何必还需要伦常、道德、善行、慈悲,甚至对国家的忠诚?因此,如果所有人想的只是这单一、相对短促的一生,结果可能是社会瓦解。难怪我们在报道中读到,在中国许多人贩卖赝品,不只是衣服,还包括药品、婴儿食品等不良甚至危险的货品。这都是只想到眼前、短视的后果。我们不必考虑来生,人类只要考虑到下一代的福祉,就会对整个世界带来极大的利益。即使来生不存在,业报也不存在,你就如植物般地活着,我敢毫不迟疑地说,即使你的目标只是满意和谐的此生,佛陀的智慧还是可以帮助你,或至少对你无害。
有一回我在缅甸的一个购物中心,看到一位比丘对着一小群人,正在给一个简短的开示。我的翻译者不太会说英文,但从我所了解的,这位比丘是在教导类似不要杀生或盗窃的基本善行。在这个世纪当中,追求物质的强大力量,已经让这种出家众的身影变得稀少了。能维系实际支持并供养出家众的传统,会带来世界的和谐。珍视这种系统,本身就是和谐的行为。
最后,我想说的是,除了几个不太长的朝代,几世纪以来,极度实用主义的中国人采用了儒家,而非佛家或道家,以至于道家几乎了无踪迹了。这是很令人伤心的事,因为即使是《道德经》的只字片语,都是无价的。我对儒与道所知有限,但是我的猜测是,儒家所提供的是常识,因此实际的中国人喜好儒家;而道与佛提供的却是超越常识的智慧。它不能带来即刻的获利,但是如果中国人能看到拥抱智慧的长远利益,我有信心中国人会再度拥抱佛教。毕竟,这是一个与文殊师利及观世音两位大菩萨有深厚渊源的民族啊!
宗萨蒋扬钦哲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