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之路
分類: 图书,经济,金融投资,各国金融银行,
品牌: 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302027757
·条形码:9787302027751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沃伦•巴菲特之路》通过实例精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巴菲特投资生涯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公司分析和估价技术,展示了巴菲特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谓“秘密”,书中还收入了贝克夏•哈维公司1977-1994年的年报和若干公司股票在内价值估算过程及结果,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巴菲特投资策略的精髓,更理性地投身证券市场。
作者简介海格士多姆,Focus共同基金公司的管理人。
编辑推荐《沃伦•巴菲特之路》是《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彼得•林奇作序并力荐。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传奇,从100美元到420亿美元!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点石成金的投资秘诀。
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投资理念:在公司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进,然后静等回升。
目录
彼得·林奇序
作者再版前言
第一章小概率事件
第二章两位智者
第三章市场先生与旅鼠
第四章购买企业
第五章长期持有
第六章固定收益证券
第七章股票投资
第八章几只好股票
第九章一个非理性的人
附录 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投资组合及若干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估算过程及结果
译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1989年初的一个周末之夜,我家的电话铃响了。我11岁的二女儿安妮先接的电话,她告诉我是沃伦·巴菲特打过来的。我想这一定是个恶作剧。这个打电话的人一开始就说:“我是奥马哈(译注:奥马哈为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城市)的沃伦·巴菲特(好像我会将他和其他叫沃伦·巴菲特的人搞混)。我刚读完你的书,非常喜欢。我想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引用你书中的一句话。我自己也一直想写一本书,但总是没有时间下笔。”他说得非常快,在十五到二十秒的时间内恐怕讲了四十个单词,中间还夹杂着一连串的笑声,并且满腔热情。我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我们在电话里一共谈了差不多十分钟。我记得他最后邀请我去奥马哈,他诙谐地说:“如果你到了奥马哈而不光临寒舍的话,你就会在内布拉斯加州声名狼藉。”
我当然不想在内布拉斯加州声名狼藉,于是大约6个月后,我接受了他的邀请来到奥马哈。沃伦·巴菲特让我把他办公室的每一平方英尺都看了个够(这并不需很长时间,因为整个过程都在还不到网球场一半大的地方里进行的),我与他的11个雇员都一一打了招呼。在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既找不到一台计算机,也找不到一台股票指数行情机。
大约一小时后,巴菲特带我去了一家饭馆,品尝了当地味道极好的牛排,在那里,我平生第一次喝了樱桃可乐。我们谈到了小时候所做的事情,谈到了棒球和桥牌,还介绍了各自的公司以往投资的故事。沃伦讨论了或者说回答了有关贝克夏·哈斯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所持有的每只股票和每次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说沃伦·巴菲特是历史上最好的投资家呢?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股东、投资管理公司的经理以及整个公司的股东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年度报告独特之处在哪呢?为什么他在这方面投入了那么多精力呢?人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一方面和他进行长谈,一方面又重读了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前5年的年报以及他担任公刮重争长时的报告(1971年和1972年的年报正文只有两页)。我还和九个在不同方面与沃伦·巴菲特有过四到三十年交情的各种人交谈过,包括杰克·拜伦、罗伯特·邓汉姆、唐·考夫、卡罗·鲁米斯、汤姆·穆菲、查理·门格、卡尔·理查德、弗兰克·罗尼和希斯·斯菲尔德等。
对于巴菲特的个人品质,大家的反映非常一致。首先,巴菲特很知足。他热爱他所做的一切,诸如与人打交道,研读大量的公司年度、季度报告以及大量的报刊杂志等。作为一名职业投资家,他既讲原则,又不乏灵活性,同时具有耐心、勇气和信心,决策果断。他总是寻求风险已被消除或最小化的投资。他非常了解概率,善于捕捉机会。我相信巴菲特这方面的能力既来自于他对简单数学计算的内在热爱和对桥牌的热衷,也来自于他长期从事高风险资产的保险与再保险的经历。当全输的可能性很小而预期获取的回报又很丰厚时,他愿意承担风险。他经常列出他的失败和错误,但并不辩解。他乐于自我解嘲,并客观地赞美他的同事。
沃伦·巴菲特是一个伟大的公司研究者和虔诚的聆听者。他能够迅速而又准确地决定一家公司或一个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决定放弃投资,也能在几天后大举买进。他总是有备而来,满载而归。正如他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年度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诺亚不是在下雨的时候才开始修造方舟的。”
作为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掌门人,他几乎从不打电话找部门经理或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但无论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候,只要下属去向他汇报事情或寻求咨询,他都非常乐意。当投资某只股票或购买某个企业时,他便充当啦啦队队长和传声筒,对此,他用棒球管理类比说:“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我不告诉击球手如何击球。”
沃伦·巴菲特乐意学习和改善自己的两个例子是公开演讲和使用计算机。五十年代,巴菲特花了100美元去聆听戴尔·卡耐基的课程“不是利用公共演讲来防止膝盖打软,而是在膝盖打软时去作公共演讲”。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股东年会上,面对2000多名听众,沃伦·巴菲特和查理·门格一块坐在讲台上,不带讲稿发表演讲并回答问题,他的风采可以迷倒韦尔。罗杰斯、本·格雷厄姆、金·所罗门、菲利普·费雪、大卫·莱特曼以及比利·克莱斯特。为了能有更多的机会打桥牌,1994年初,巴菲特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以便加入一个桥牌网络和其他人打牌。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他会使用计算机上的信息服务功能查询公司信息,进行投资研究。
沃伦·巴菲特强调投资的关键因素是确定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并支付公平或者低廉的价格。巴菲特不关心股票市场最近或未来会怎样。1988年至1989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已经比六年前涨了五倍,比六十年前涨了五百多倍,很多人认为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处于高估状态,但巴菲特却在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上投资了10多亿美元。三年后,巴菲特当初的投资增值了四倍,但他仍坚持继续持有,他打算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在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上挣更多的钱。1976年,他曾大量买进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尽管当时该股票价格已从每股61美元跌至2美元,并且市面上普遍认为它将肯定会跌到零。
普通的投资者怎样才能应用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呢?沃伦·巴菲特从不投资他不了解的企业或超出他“能力范围”的企业。所有的投资者能够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或他们所乐于研究的那部分业务中找到并扩大他们的“能力范围”。巴菲特认为,一个人不必在一生中多次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为他自己在四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作出的十二个投资决策就使他赢得了非凡的业绩。
如果风险要求投资者们做更加仔细和深入的研究的话,那么,仅仅集中投资于一小部分股票,就可大大降低收益风险。通常,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投资组合中,75%以上的普通股仅仅包含五种不同的证券。本书多次明确阐述的一个原则是:购买那些暂时出现问题或股市下跌甚至低迷时的大公司股票。不要去预测股票市场、整个经济、利率或选举的走势,也不要把钱浪费在专门预测这些事情的人身上,应该去研究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估公司的未来。当一切你都认为可行时就买下它。巴菲特幽默地指出,很多人在投资时像打扑克牌一样,打了一晚上,却一眼都没有看清过他们手中的牌。
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威尔斯·法高公司以及通用动力公司不景气时,很多专业人士都说这些公司有很大的麻烦,此时,几乎没有几个投资者能具有巴菲特那样的胆识、敢投资购买这几家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投资了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吉列公司、华盛顿邮报以及可口可乐等公司的股票(投资这些公司为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创造了60多亿美元的利润),这些公司都有很强的赢利历史,经营有方,并且是特许经营公司。
除了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股东外,巴菲特还利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年度报告帮助大众成为更好的投资者。巴菲特父母双方的上辈人都做过报纸编辑,他的姑妈艾丽斯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公立学校教师。沃伦·巴菲特既乐于教书,又喜欢写一般性的商业文章和做特别的投资。他二十一岁在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读书时,就做过义务教员。1955年,巴菲特在纽约工作时,还在斯加戴尔中学教授有关股票市场的成人教育课程。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的十年里,他一直在克瑞顿大学免费讲课。1977年,他服务于爱尔·索默爵士领导下的一个委员会,负责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有关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建议。从这以后,他亲自撰写的贝克夏·哈斯维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告形式变得更像他1956年到1969年期间编写的合伙人报告。
从八十年代早期开始,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年度报告开始向股东通报公司所持有股份的收益以及新的投资,同时还更新有关保险和再保险业务的情况。从1982年开始,年度报告还列出了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企业收购标准。报告的边上是一些例子、类比、故事以及有关股票投资所要做和不要做的一些格言警句。
沃伦·巴菲特为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未来收益制定了较高的标准,他定下了每年内在价值增长15%的长期目标,很少有人敢定下这样高的目标。1956年到1993年期间,也只有巴菲特自己的公司达到了这个目标。他曾经说过,由于公司的规模很大,维持这个目标的确很难,但仍然存在实现的机会。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留有很多现金以备投资,公司的现金还在逐年增长。从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93年6月份的年度报告上第六十页的最后一句话中,他的信心可见一斑:“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67年以来从未派发过现金红利。”
巴菲特自己也想写一本有关投资的书,但一直抽不出时间,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能读到巴菲特自己的著作。在此之前,贝克夏·哈斯维公司的年度报告差可填补这一空白,有点类似于19世纪写连载小说的作家,如埃德加·爱伦·坡、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和查尔斯·狄更斯。而在这一过渡时期,我们现在又有了小罗伯特G·海格士多姆所著的《巴菲特之路》一书,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巴菲特投资哲学与策略的途径。该书描述了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并举例说明了他的投资哲学和方法是如何不断改善的。同时介绍了参与巴菲特投资过程的一些重要人物。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为巴菲特创下无以匹敌的收益记录的关键性投资决策实例。最后,这本书介绍了一个投资家利用对任何人——无论其财富多寡都适用的投资理念和能不断挣钱的投资策略。
彼得S·林奇
经营保险业务
后记1996年3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中心委托我对John Wiley & Sons出版公司赠送的一批经济管理教材及论著中的金融财务类书籍进行介绍和评价,其中这本《沃伦·巴菲特之路》深深地吸引了我。本书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巴菲特独特而又简明的投资哲学和策略,以及巴菲特如何运用其投资哲学、准则与估价技术方法投资可口可乐、吉列、美国运通、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动力等著名公司股票、可转换证券并大获成功的实战范例。读后印象极为深刻,深受启发,获益颇多,余味无穷,同时,产生了将其翻译出来与国人共享的强烈意愿。
沃伦·巴菲特是全球最伟大和最富有的证券投资家。他于1956年以100美元开始了其投资合伙人的生涯,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成为美国巨富之一。在美国《幸福》杂志1994年最富有的个人排序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净资产上10亿美元以上的个人中,只有巴菲特是从股票市场中发家致富的。他掌管的贝克夏·哈斯维公司投资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投资业绩位列同行之首,并被评为美国1996年最具盛名的10家公司之一,也是金融业唯一进入前10名的公司。
巴菲特在证券投资领域从小本经营的无名之辈到富可敌国、声名远播,奥妙在其独特、深刻,但又简单且易于理解的投资哲学、选股准则、估价技术以及投资策略。证券行业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失去理性的世界,而巴菲特却在这个容易失去理性的世界中始终保持了清醒,并且赢得了非凡的胜利。
巴菲特早年师从被称为“金融分析开山鼻祖”的金融家格雷厄姆,吸收了格雷厄姆内在价值和安全收益的思想。后来又吸收了另一伟大的投资家费雪有关公司分析、集中持有的投资哲学。经过综合和创造,形成了自己注重公司分析、关注股票内在价值并且长期集中持有的投资哲学。与众多在股市中随股票价格变动而时喜时忧的投资者不同,巴菲特远离股市,从而免受了股票市场情绪的影响。巴菲特更关注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即通过考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素质、财务地位及中长期竞争优势等因素,评估企业未来预期产生收益的水平、持续时间及稳定性,从中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而分析当前股价是否高估或低估。巴菲特不关注股市近期波动,不欣赏也不采纳股市技术分析方法。巴菲特认为,股市的唯一作用就是用来发现是否有人犯错误,从而造成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低于其内在价值,形成安全的收益差额,这样,使他可以在合理的价位上购进该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曾在实业性公司担任过经理,在公司经营质量判断、股票内在价值分析方面形成了独特而又简单的评价准则、估价方法及投资策略。巴菲特对财务会计准则及财务报表的缺陷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他采用股权自由现金流方法来估算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股权现金流预测及贴现率选择方面稳健而又独特。例如,现代金融理论极力主张并且绝大多数证券投资者选取的贴现率都或多或少考虑了风险补偿,而巴菲特独树一帜,采用美国政府长期债券收益率为贴现率,不作风险补偿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巴菲特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都作过极为详尽的分析,因而避免了风险。
巴菲特不主张实业性公司进行多角化经营,他欣赏的公司大都具有业务专一且易于理解、经营业务历史上前后一致等特征。巴菲特不购买多角化经营的公司或虽然经营业务专一,但自己不理解、对其经营前景分析把握不准的公司股票。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投资,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巴菲特反对实业公司多角化经营的同时,也不欣赏流行的现代证券组合投资理论及投资策略。巴菲特认为,现代证券组合投资理论只有在对企业都知之甚少时才适合,否则,就可能犯在好企业投资过少、投入精力不够,而在状况糟糕的企业上投资以及花费时间过多的风险。巴菲特坚信:把众多的鸡蛋放在1~2个篮子里专心而又精心地呵护,比放在多个篮子里顾此失彼而破裂的风险更小,收益也更大。因此,巴菲特始终奉信集中投资、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在他所掌管的基金的投资组合中,75%的资金仅集中投资在5只不同的股票或可转换证券上,并且对所选准的每只股票都投入巨资,通常不少于10亿美元。同时,注重中长期投资增值。巴菲特从不关心股市近期波动及预测未来走势、不关注金融市场利率变动、选举等事件。也不因公司一时出现经营困难而“用脚投票”,正所谓不畏浮云方遮望眼,持股期限平均在3年以上。巴菲特的平均投资回报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这在美国证券投资领域中是极为难得的。
公司分析已经越来越为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接受和重视,目前,已有不少投资者从公司分析中受益。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注重公司分析和投资价值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和估价行为必将更为盛行。同时,这种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对消除我国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也大有益处。
为了给读者奉献一本质量较高的译作,使读者能准确地了解原书作者所描述的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和估价方法,我们对译文几经修改,力图使译文在专业术语规范的同时,符合中文习惯。
本院国际金融与财务专业的部分同学承担了本书部分章节的初译工作:李树憬、许进(第一、二章),孙燕军、粱洪昀(第五章),谈英红、张小刚(第六章),张小刚、刘鲁旦、吴捷强(第八章),徐晓辉(第九章)。在此深表谢意。书中翻译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朱武祥樊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