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
分類: 图书,政治,各国政治,日本,
品牌: 西村幸夫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
·页码:30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302148171
·条形码:9787302148173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的诞生,源于与日本国内17个小城镇的保护活动家们的小范围交流,对于《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里讲述的保守的历史保护和社区营造的故事,正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中国读者将会怎样阅读呢?带着期待与一丝不安,将《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呈送到你的面前。作者还是深信这些来自异国的故事可以打动中国读者的书。为何如此,是因为对自己出生的故乡、自己成长的地方,或者是你所选择生活的城镇的热爱,无论在世界任何的地方都应该是相通的。
作者简介西村幸夫,1952年生于日本福冈市。国际知名的城市计划、城市设计、城市保全与历史古迹保存专家。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都市工学系,工学博士。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会议(ICOMOS)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及世界文化遗产审核委员,“亚洲及西太平洋都市保存联盟”发起人等。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
编辑推荐《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收录了日本国内17个小城镇的保护活动,而这些来自异国的故事可以打动中国读者的心。为何如此,是因为对自己出生的故乡、自己成长的地方,或者是你所选择生活的城镇的热爱,无论在世界任何的地方都应该是相通的。
目录
序 夏铸九
译者序
中文版序
推动社区营造工作的人们——代前言
本书相关城镇位置略图
01 十年后的小樽运河 北海道小樽市
02 为自己的城市着色 北海道函馆市
03 把这条街道送给您 木县足利市
04 从制丝之城到藏造之城 长野县须坂市
05 一切都从若林邸的修复工程开始 新县村上市
06 适合狐狸娶亲游行气氛的社区营造 新县津川町
07 青空下的土藏街道 爱知县足助町
08 每天都在前进的飞匠师聚落 岐阜县古川町
09 从一条污水沟开始的故事 滋贺县近江八幡市
10 红砖的“发现” 京都府舞鹤市
11 鲭鱼街道 熊川宿的春天 福井县上中町
12 城下町崭新的第一步 冈山县高梁市
13 石见银山和生活产业 岛根县大田市
14 散播锦川新种子 山口县岩国市
15 陶瓷之乡新魅力 佐贺县有田町
16 寻找生活的新街景 大分县臼杵市
17 突破百分之十七 冲绳县嘉手纳町
附录 各地的街屋社区营造运动
……[看更多目录]
序言认识日本东京大学西村幸夫教授已经很多年了。他是日本的都市计划、都市设计与古迹保存方面的出色学者,尤其重要的是,西村教授对古迹保存的关切角度,全然不同于我们过去熟知的,传统式的,技术取向为主的保存。他总是先关心地方居民的感受,由社区参与的角度,保存地方特色,塑造聚落形式,改善生活环境之品质。这种草根社区参与的过程,表现了日本地方社会的活力与自我组织的能力,是日本市民社会的重要基石。这些“社会键结”具体表现在各式各样的“俱乐部”、“协会”、“组织”、“义团” 、“研究会”、“侦探团”、“协议会”……中,是所谓“都市社会运动” 动员团结网络(network)作用的关键。本书中的“造街”个案遍布全日本,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草根社区运动的结果。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快速经济发展之后社会反省力量的表现,也是使日本能成为值得人们长居久留之乡的根本力量。现在,更是经济全球化力量拉扯下,地方得以求生存、抵制与自主的根源。
以西村幸夫教授为代表的规划与设计专业者,在社区参与过程中细腻的社会动员,是那些以服务人民为职志的另类专业者不可或缺的功夫。对比于以风格创造为唯一职志的现代形式主义专家而言,西村教授所介绍的“社区营造”,保存了居民的集体记忆,勾勒了人民对明日城市的想象,提出了新专业者的出路与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在目前,即使在日本古迹保存的技术高度之上,西村教授最近仍向西欧孕育的“公共信托”(Civic Trust)制度再三致意,试图将这种机制引入日本。
我们的文化肯定“人杰地灵”的内在复杂关系,就社区营造而言,它其实还具有更积极的“改造风水”的主体性。地方的魅力来自,也造就了有魅力的人,这是地方之特色。我们在本书中看到了活生生的社区营造推动者的身影,与日本社区造街的种种经验,这些有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点子、构想,可以启发我们在地的灵感,而不是生吞活剥、直接套用。消化与吸收他们的教训与创新能力,是我们最值得向日本学习的地方。经由本书,希望有志于中国大陆的小区规划与设计,以及小区维权(在台湾称做小区营造,也就是小区培力,小区增勇)的朋友们,能够更进一步地“接合”中国大陆的具体特殊情境,推动改造中国大陆的城市与聚落,让它们慢慢能成为有魅力的地方。中国大陆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的,规模如此巨大,速度如此逼迫人的,空间与历史的巨变,过去西方的既定理论架构很难硬套在中国的城流乡动之上,自以为是地指指点点。面对当前特殊处境的设计与规划的专业者,以及小区的居民们,吸取国外的经验以为参考就更需要眼光了。本书所引介的方法与创新行动是一种在社会过程中的创新,有别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社会所强化的传统个人工作室的极端个人创新神话。这是全新的社会与文化经验,有无穷的潜力,值得尝试,以释放社会与人民的活力。当然,它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以及它与政治之间必须取得微妙关联,保持适当的自主性,最后我们才得以期待一种文化上的百花齐放。
让我们由大田市大森町,石见银山的故乡,布拉房生产的经验取得启发:“群言堂”“只有蜡烛、火灶里的炭火和井水的世界里,可以一边喝酒一边谈天——令我想起我们所曾经有过的宝贵空间”……这里是公共空间,是 “非常热闹,人人都可以提出自我主张的意思”。这里不是有权力的人一锤定音的“一言堂”。这种社会活动,不只是企业,包括了公共事务,甚至是社会运动的源头活水,这才是21世纪中得以生存的动力,而这竟然是我们在封建礼教压抑下久已遗忘的传统。
无论如何,由于地方是人生活的空间,社区营造提供了改造地方的动力,然而,就社区营造的过程,以及目标而言,其实,它要改造的是人。在社区营造的行动中,浮现了新社会。
夏铸九 于台北 2006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