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插图本)

分類: 图书,军事,战略战术战役,古代兵法,战法,
品牌: 余满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21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32544125
·条形码:978753254412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0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计”是人类在特定环境中,为达到某中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目的而采取的绝妙手段,其中充满着非凡的智慧。《三十六计(插图本)》通过对古往今来上百个范例的挖掘和探讨,揭示百年流传迄今《三十六计》的种种精髓,以引领读者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才智,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谋略有阴谋、阳谋之分,《三十六计(插图本)》力主予读者以正面教育,故而所选资料均采自中外阳谋范例,颇具大器感。此外,考虑到同样的计谋,在不同时间、地点、场合、人员中,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应,所以《三十六计(插图本)》不避艰辛,特对每一条计都辅之以三个决然不同的范例,从而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更有效地从宏观上把握“计谋”地本质,成为生活中智慧的应用者。
编辑推荐《三十六计(插图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目录
壹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洛
第二计 围巍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贰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今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批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叁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革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肆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代虢
伍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杂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层抽样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陆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定为上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田成子因无破敌良策,陷入了无尽的苦恼中。这时,他的哥哥完子献上一计:“请求大王恩准我率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遇敌定要真打,宁愿战败,甚至全部战死。唯有如此,才能镇住越兵,保住齐国。”此语一语,满座皆惊。
田成子迷惑不解:“你为何要带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呢?”
完于回答说:“大王刚刚拥有齐国,老百姓还不知道你的治国本领,甚至有人说你是窃国大盗、无能之辈,百姓不一定为你卖力气。只有那些认为齐国蒙受了耻辱的贤良之士,才愿意冒死迎敌。”
田成子又问:“为何宁愿战必败,败必死呢?”
完子答道:“越国出兵,无非是在诸侯面前摆摆威风,捞个‘正义’的名声。他们知道,当前吞并齐国是不可能的。我带贤良之士出城迎敌,战而败,败而死,这叫‘以身殉国’。越国见杀死了大王兄长,以为捞到了便宜。再说,越国知道齐国尚有这样一批视死如归的勇士,必生畏惧。所以,我们死后,越国定会班师回国。同时,老百姓知道大王有这样一批贤良人士为国捐躯,自然会跟随着你,无形中就提高了你的政治地位,起到了归顺民心的作用”。
田成子边听边流泪,深为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所震动。他想:完子是白己的骨肉同胞,贤良是齐国的宝贝,是治国安邦的依靠。让他们牺牲,于心不忍,一念及此,不禁痛哭流涕。可是,国难当头,为救齐国,他又不得不接受完子的建议。
于是完子带领了一批效忠齐国的贤良之士迎战越军.双方没战几个回合,这些缺乏军事素养和作战经验的贤良全部壮烈牺牲。果然不出门完子所料,赵国军队立即撤回了。齐国也转危为安。
显然,完子充当了“李树”的角色,成子扮演了“桃树”的角色,以此代彼,保全了大局。
后记计是谋略。谋略有阳谋与阴谋之分。把计用在治国安邦、治军强军和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上,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的的计谋,属于阳谋;相反,为一己私利,把计用在算计人、陷害人上.则属阴谋。区分阳谋与阴谋,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与目的用计。真正用计的大师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民族的脊梁。本书区别于其它研究《三十六计》的书籍,根本在于所选的事例绝大部分都是阳谋,立意较高,其出发点就是引导读者把大智大意用在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上。真正的计谋,并非是投机取巧,也不是靠占卜算命得来,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计的精髓,也是其本质属性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十六计》无论是自身的文学价值、学术价值,还是它的社会应用价值,都有很高的地位,有人曾把《三十六计》比喻为“天下第一兵书。仕途第一权略,商场第一圣经,世间第一人学”。
书中事例,典型性强。每个计都从众多事例中经过反复比较,精心挑选。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应用领域、不同方法手段进行具体剖析,使读者从中加深对计的理解,汲取知识营养。书中事例以中国古代典型战例为主,穿插了近现代经典例子,吸收了国外影响较大的战例,形成了一条从古至今、贯穿中西的智慧链。事例以军事题材为主。延伸到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从中窥视计的形成和发展的脉络,竭力揭示计的内涵,总结计的创新与发展,使计在新时代更加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