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笔建筑表现技法(Marker Technique on Architectural Illustration)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技法教程,综合,
品牌: 李钢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9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60941966
·条形码:978756094196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0开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Marker Technique on Architectural Illustration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马克笔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学习使用并掌握马克笔这一便捷的表现工具,以充分表达建筑的设计构思。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通过对材质肌理的刻画,初步熟悉并掌握马克笔的用笔技法。阶段二:对建筑实景照片进行马克笔的改编。此阶段先只选用纯灰色系笔,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马克笔进行建筑表现的一般规律。阶段三:在灰色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使用单色系、低纯度系、高明度系、高纯度系的色笔,进行复色创作的技法。阶段四:要求融会贯通地掌握上述画法原理,能够运用马克笔对建筑方案设计的理念进行充分的表达。
编辑推荐《马克笔建筑表现技法》的著述是以课程教案为蓝本,因而相关的写作思路、内容编排以建筑学专业为主。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经过相应的学习,美术基础参差不齐的在校大三、大四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掌握马克笔的表现技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之中。
目录
0 绪论
1 马克笔工具特性及表现模式
1.1 马克笔工具特性
1.2 马克笔表现模式
1.2.1 马克笔渲染模式
1.2.2 马克笔快速表现模式
1.3 马克笔的运笔技法
1.3.1 笔触的肯定性
1.3.2 排线方法
2 马克笔形体表现方法
2.1 形体的线构成
2.1.1 平面立体的线构成方法
2.1.2 曲面立体的线构成方法
2.2 材质肌理的刻画方法
2.2.1 全反射材质
2.2.2 漫反射材质
2.2.3 反射透射材质
2.2.4 不反射材质
2.3 形体表现的技法原则
2.3.1 妙笔生花
2.3.2 点石成金
2.3.3 阳光普照
2.4 建筑形体的笔触方法
2.4.1 根据几何体的形状用笔
2.4.2 根据光影的走向用笔
2.4.3 根据材质的特点用笔
3 建筑马克笔画法原理
3.1 概括原理
3.1.1 色阶压缩
3.1.2 色块调整
3.1.3 色调转换
3.2 聚焦原理
3.2.1 重点集中
3.2.2 材质强化
3.3 纵深原理
3.3.1 衬托方法
3.3.2 进深方法
4 马克笔的彩色技法
4.1 彩色马克笔的分类
4.1.1 色立体原理
4.1.2 色笔分类方法
4.2 单色技法
4.2.1 色纸单色画法
4.2.2 色弧扩展方法
4.3 复色基础
4.3.1 色彩区域原理
4.3.2 低纯度方法
4.4 彩色技法
4.4.1 复色方法原理
4.4.2 高明度画法
4.4.3 高纯度画法
4.5 马克笔综合工具技法
4.5.1 干性色彩辅助方法
4.5.2 水溶性色彩
5 建筑设计的马克笔运用
5.1 概念构思
5.2 设计表现
5.3 计算机辅助画法
6 马克笔的教学实践及作品范例
附录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管子》一书《权修》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是管仲为富国强兵而重视培养人才的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源于此。它的意思是说,培养人才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既十分重要,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奏效的事。“百年树人”并不是非得100年才能培养出人才,而是比喻培养人才的远大意义,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要预先规划,长期、不间断地进行。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形势迅猛,急缺大量的建筑建工类应用型人才。全国各地建筑类学校以及设有建筑规划专业的学校众多,但能够做到既符合当前改革形势又适用于目前教学形式的优秀教材却很少。针对这种现状,急需推出一系列切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的高质量优秀专业教材,以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办学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且有助于加快改进应用型本科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多元化特色的教育体系。 这套系列教材整体导向正确,科学精练,编排合理,指导性、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符合学校、学科的课程设置要求。以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普适性,尽量满足同类专业院校的需求。教材内容大力补充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成果。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搭配比例,结合目前教学课时减少的趋势适当调整了篇幅。根据教学大纲、学时、教学内容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体现建设“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宗旨。
以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振兴建筑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己任,为发展我国高等建筑教育的理论、思想,对办学方针、体制,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以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主张。希望这套教材能够真实地体现我们的初衷,真正能够成为精品教材,受到大家的认可。
文摘插图:
后记本书的完稿,其实是一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由于笔者与多数同学具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因而在指导他们学习使用马克笔来表现建筑设计构思的教学中,自己也收获颇多。正如绪论所言,关于马克笔技法的书籍,尤其是针对建筑表现的,确实不多。本书出版,凝聚着众人的心血,这其中包括很多学生,应当说正是有了历届同学们多元化的探索和精彩的画作,才使本书的内容丰富起来。不尽人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优秀之作有所遗失,留下遗憾。今天书中的学生作者们都已走出校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天各一方,彼此难以保持联系,在此,笔者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书稿是以实际课程教案为蓝本的,在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后,由李保峰、李钢策划将其正规化并付梓,二人共同商定了主要章节的框架及写作思路,并一起校核了最后的定稿。适逢“建筑学专业‘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编纂相关教材,得以通过选题审查,使书稿有机会顺利出版,在此谨向丛书编委会表示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的是天津大学的章又新教授。通篇教材的写作全部由李钢执笔完成,由于才疏学浅,各种疏漏错误在所难免。章先生仔细审校了初稿,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且认真地写下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在本书的修订稿中,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引用了章先生的原文。由于时间的关系,尚有一些章先生建议加强的个别环节未及深化,这个缺憾只有留待再版时,当面向章先生请教了。至于书中尚存的偏失错漏,概由李钢承担。在此,谨向修养深厚、学风严谨的章又新先生致谢
在写作中,笔者参考并选用了若干书籍的插图。主要有:《宽线条铅笔画》([美]西奥多?考茨基编绘,黄克武译),《钢笔画技法》(张蕴才,高祥生编),《马克笔的魅力》([美]R?麦加里,G?马德森著,白晨曦译.中国建工出版社),《美国建筑画》([美]D?德皮克著,李迪十困译),《Architectural Rendering Techniaues》(M?W?Lin著)。在此对原著者及引用了插图的作者表示感谢!
书中插图的整理工作量较大,赵三军、王后军、吴耀华、李鹃、宋宁等同学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协助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对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王良勤先生、王彩霞女士等诸位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