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马拉卡纳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作品集,世界,综合,
品牌: 戈乌迪奥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020061672
·条形码:978702006167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再见了,马拉卡纳》风格独特的“地理小说”集粹,以作品登载在《世界文学》上的时间为序,精选了一些外国翻译文学文章,包括冯亦代先生翻译的《蒂伏里的命相家》,苏杭翻译的《西西里柠檬》……,都让你重温到年少时阅读那些外国经典文学时候的感觉。
文字和城市,幻像与真实。且随文学的脚步,神游遥远的异邦。探访墨西哥谷地,徜徉威尼斯市街,访毕蒂伏里的命相家,前往安达卢西亚的小客店……
编辑推荐翻译名家、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余中先博士撰序推荐。
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获奖画家Günter Mattei绘制封面画作。
戴·赫·劳伦斯、弗·纳博科夫、川端康成、约翰·厄普代克将是您的旅伴。打开《再见了,马拉卡纳》,《世界文学》地理文粹邀您共赏大师们的钟灵文字。
目录
序言
蒂伏里的命相家
西西里柠檬
凡尔赛归来
塞纳河
塔兰赛村的外邦人
英国女人
再见了,马拉卡纳
日德兰岛上的一家客栈
大风城
里昂怪物或情欲
浦口渔村
加拿大经历
萨拉热窝失恋记
尔塔的春天
维罗纳:一个年轻女人说
喜马拉雅,山茫茫
纽约女郎
堪萨斯
塞利娜公园
阿朗松之夜
飞翔在鲁波广场上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两本“地理文粹”是由《世界文学》编辑部编选的,其编选的标准十分简单:一是作品曾在《世界文学》上发表过,二是篇名中带有一个地理名称。
于是,一本便成了类似游记选集的“散文篇”,另一本成了想象之地的虛构故事的“小说篇”。
说到游记,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话,而且还是行路在先,读书在后。可见先有感知,后有认知,先有地理,后有文理。在外国,游记也同样是散文中很重要的一类。据我所知,不少篇名中带有地理名称的作品都是佳作,其中包括在此选译了片段的劳伦斯的《大海与撒丁岛》等。另外,哥伦布写有《发现美洲》,司汤达有《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斯特恩有《穿越法兰西和意大利的感伤旅行》,奈瓦尔有《东方之行》,斯蒂文森有《西尔维拉朵之路》等等。如果要编,当可再编选它一本或几本。
而想象中、虛构中、小说中的地理,我小时候最爱读的《西游记》当数经典,它也是世界游记小说中的精品。但我们这里选编的非严格游记小说类的“地理小说”(姑且这样称呼),篇名中地名的选择,有的是点明主题,有的则是借地名影射历史事件,有的具有象征的意义,有的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其中《萨拉热窝失恋记》一篇,地名的选择完全服务于小说主题的有意安排。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萨拉热窝这个巴尔于城市直接爆发的,而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也正是在这个城市中认识到了,自己对那位有妇之夫教授的恋情属于一种“肆爱”,于是毅然与教授分手,就像当年那个刺杀大公的爱国青年普林齐普那样,第一枪没打中,第二枪打中了大公的妻子,第三枪打中了大公以及他的子子孙孙。女主人公在萨拉热窝这个有历史意义的地点的醒悟是那么及时。
在外国的精彩小说中,篇名中带地名的佳作,当可在此再举出一些。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多斯·帕索斯的《曼哈顿中转站》、米勒的《北回归线》、格拉克的《西尔特沙岸》、沙拉莫夫的《科雷玛故事》、基尼亚尔的《罗马阳台》等等。
不过,还是让我们从这两本书开始吧!
余中先
2007年4月1日于北京
文摘这天晚上,我只有两三位顾客。一天收入还抵不上一日开支。除了在附近喝上一杯我经常喝的淡酒和吃上一块腌猪肉之外,简直所余无几了。生意实在清淡得很。
但这时却来了一对年轻人。女的热心地看着我的招牌;回过头去和身边的男人说些什么。以后,他们俩就走了进来。
女的有张红艳艳的脸;她的色调是种娇嫩的粉红色。男的却有些儿发窘,好像他对这件事有些儿惭愧似的。
“分析性格要多少?”
“一个克隆纳。请坐吧。”
“是这位小姐要……”
这样的情况很简单,我一点儿不会碰到困难。我完全有稳操胜算的机会。一对互相恋爱的青年男女。年轻的女孩子要问她的性格,无非想使她所爱的男人也知道。这正是一位有经验的命相家所乐于招揽的生意。
我照例拿起女孩子的手,捏了一会儿。她现在可以听到隐藏在她灵魂里的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