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社会观察,
品牌: 郭海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35628039
·条形码:978753562803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癲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是由我国当代艺术家郭海平先生深入精神病院内与精神科医生王玉女士合作完成的跨学科专著。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精神病人艺术研究领域内的一项空白。
作者简介郭海平,中国当代艺术家。1962 年生于南京,生长在红旗下,为了艺术,辞职下海,并且“偷渡未遂”。1986、1987、2002 年策划参与南京“晒太阳”艺术活动,1989 年组建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艺术分析部(全国首家)。 近年来,转向精神病艺术研究领域, 2005年策划“病:我们今天的艺术”展。近年参加“我们的障碍”、“限制与自由”、“移走换景”、“各自表述”等多个主题的展览。
王玉,1965年生于南京,1991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2000年至今任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病房主任。
编辑推荐在《癲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中,作者以生动翔实的文字与图片综合介绍了我国精神病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被人知晓的特殊精神状态,尤其是书中一系列不同寻常的观点,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观念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癲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为中英文对照。
目录
前言一艺术的治疗和我们时代的精神之“病”(朱其)
前言二 疯癫从来就不是一种疾病(汪民安)
自序 (郭海平)
第一章拜倒在机械面前的农民
第二章打开“天书”的秘密
第三章用豆腐建起的金字塔
第四章魂不附体的视角
第五章没有他人的世界
第六章自我的治疗
第七章一个“公主”的命运
第八章天堂里的微笑
第九章冷漠背后的激情
第十章难以抗拒的“睡眠”
第十一章“无意识”的显现与消失
郭海平住院日记(节选)
专业术语解释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序言一
序言一:艺术的治疗和我们时代的精神之“病”
文/朱其
艺术可以作为一种自我精神治疗的手段,也可以将之称作一种语言的精神拯救。在2006年,艺术家郭海平勇敢地尝试了一个行为实验,他一个人住进了南京的一家精神病院,该院叫“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他在这家医院与精神病人一起生活了三个月,并且教这些精神病人进行绘画和陶塑的创作。
在进行下面的叙述前,首先要界定一个核心词:精神病,这个词是否成立?目前精神病院收治的所谓精神病人主要指两类,一类是具有攻击性行为的行为失控者,对他人人身和财物造成伤害者;另一类是指不具有攻击性行为,仅仅是生活日常行为错乱并严重失范。
所谓“精神病”是指精神上有病的人。但精神上是否有病,实际上是说这个人的精神是否逾越一个时代大多数人所能容忍的行为底线。事实上,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时期,大多数人在某一个时代认为少数人精神有病时,往往真正有病的是大多数人,而不是最终被逼疯或被监禁的少数人。在三十年前的文革时期,红卫兵疯狂批斗知识分子,狂热的崇拜毛泽东,上万人在街头游行跳忠字舞,这实际上才是一种集体精神病现象。而少数怀疑这场政治运动的人则被认为是反革命和精神病,甚至被逼成疯子,而这些人在今天看来恰恰是真正精神健全的人。
人类精神是自由和多元的,精神在理想的意义上应该是一种灵魂自由想象和漫游的状态,人类精神向何处走都是它自身的一种选择,没有对错和正常与否。精神本身并不存在是否有病的问题,就像在文革时期,当大多数人认定少数质疑政治运动的人精神有病时,实际上真正精神处于疾病状态的是大多数人。所以,精神病这个词带有一种多数人的精神排他性的专制色彩,在中国成为了一个人格主体贬义词。
实际上,没有一种精神是可以称作有病的,只有精神不适应主流社会的失常者或者行为失控者。所以,我不赞成使用“精神病”或者“精神病院”这样的称呼,这实际上带有反人文主义的意识和立场。“精神病”称为“精神失常者”,“精神病院”称为“行为神经失控者治疗中心”,这样更为准确和人道一点。从严格的意义上,攻击性行为者和不具有攻击性行为者也不应该在一个同一个机构场所受到治疗,前者只是一种行为控制有问题,后者对他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