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哲学理论,
作者: 冯友兰 著;涂又光 译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12-1字数: 280000版次: 2页数: 295印刷时间: 2003-1-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02586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哲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一直没有中文本,1985年由冯先生的学生涂又光先生据英文本译为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中国哲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出版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和南斯拉夫文的译本出版,在欧美颇有影响。此书过去没有中文本,现由著者的学生涂又光同志据英文本译成中文,供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同志参考。中文译本对英文本所引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文句,一一作了核实。
作者简介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和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等职。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曾赴美国任客座教授。1948年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并曾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事论》、《新理学》、《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中国哲学史新编》、《三松堂学术文集》等。论著已编为《三松堂全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语言障碍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上 农”
“反者道之动”
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司马谈和六家
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和六经
孔子作为教育家
正名
仁、义
忠、恕
知命
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兼爱
天志和明鬼
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
国家的起源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早期道家和隐者
杨朱的基本观念
杨朱基本观念的例证
《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道家的发展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人生善
儒墨的根本分岐
政治哲学
神秘主义
第八章 名家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第十四章韩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儒家的形上学
第十六章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第十七章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第十九章新道家:主理派
第二十章新道家:主情派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发生论者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人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