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熟语歌谣(新编)/福建方言熟语歌谣丛书(福建方言熟语歌谣丛书)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刘福铸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21103903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福建方言熟语歌谣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莆仙方言熟语歌谣》包括莆仙方言熟语和歌谣两大部分。熟语部分又分谚语、惯用语、歇后语三类,歌谣部分又分儿歌童谣、谜语歌、民歌民谣、打油诗四类。莆仙方言是闽语五大次方言之一。但因为通行的范围较窄,所以它的许多异于其他闽方言的独特之处,并不为外人所知晓。在闽方言五大次方言中,莆仙方言的研究者最少,研究的成果也最少。有之,亦主要集中在语音语法方面,词汇研究很少,对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熟语歌谣的研究就更少了。《莆仙方言熟语歌谣》可以说是第一次把莆仙方言的熟语歌谣合并编选并附评注,也是第一次用现代比较科学的标音方法标示读音后介绍给世人。
目录
新版前言
前言
熟语编
谚语
1.气象节令
2.日月山川
3.猫犬蛇鼠
4.物产美食
5.养生健康
6.人生态度
7.男婚女嫁
8.家庭生活
9.亲友邻里
10.钱财生计
11.劳动生产
12.为人处世
13.世道清浊
14.众生百相
15.谐喻事理
惯用语
歇后语
1.谐喻类
2.双关类
歌谣编
儿歌童谣
1.天无边
2.肉阿肉
3.鹗隹树顶吼
4.道一糕
5.大目明
6.抽签卜.卦
7.涂猴挖瓮
8.鸡角公
9.拖砻奇臼臼
10.开门撞撞
11.鹅
12.阿猪阿狗
13.好好歹歹
14.红目糟
15.生毒股
16.目皮顿
17.月娘阿姊
18.五日节
19.草蜢弄鸡角
20.蜀把米粉
21.阿舅许等
22.蜀头芒蟹
23.补鼎补面盆
24.蜀支竹担
25.漆阿漆
26.阿庆子
27.矮古电涂
28.锵锵镲
29.大哥头大大
30.驶牛厮搭
31.鞋
32.雷公阿
33.阿公舂舂
34.七月半
35.蜀岁牵
36.月阿月
37.月娘光轰轰
38.脶纹歌
39.阿粗担卵
40.拖砻咿弯
41.阿公掘田
42.新妇囝
43.阿兄给狗惊
44.乞食婆
45.草侬囝
46.揪揪皮厚
47.阿肥凸
48.摇摇摆摆
49.油甘橄榄
50.阿妹阿妹哥
51.学堂生
52.蜀株松树古
53.十五冥
54.金龟敲金锭
55.红涂舂
56.公担盐
谜语歌
57.米粉
58.柴头囝
59.鞋
60.井
61.秤囝
62.顶针谜
63.目啁
64.人影
65.门联
66.蠓
67.芒蟹
68.照镜
69.豆菜
70.八蜡爷
71.荔枝
72.水车
73.月娘
74.螺
75.红柿
76.油灯
77.四物谜
78.新娘妈
民歌民谣
79.囝婿谣
80.十二月歌
81.蜀尾鲤鱼
82.蜀果中二九
83.春不老
84.陈文龙
85.长年谣
打油诗
86.周公制礼
87.点戏谣
88.兴化戏走白
89.安床四句
90.挂表德四句
附录
莆仙话音系及标音说明
常用方言词用字说明
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熟语歌谣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凝聚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智慧、劳动经验、社会习俗和情感体验,在民俗学、语言学、文艺学、社会学等学科上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早在1921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就率先进行了民间歌谣的调查研究工作。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研究会,出版了《歌谣》会刊,分期发表收集到的各地歌谣和研究讨论的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发掘和继承,在上一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都组织了民歌的收集工作,成绩显著。但有两个方面的制约使这两次大规模的“采风”成果未能尽如人意:一个是当时极“左”的文艺思想误导了具体负责采集整理工作的基层文化组织。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片面地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指导工作,许多熟语歌谣的内容被认为“愚昧、落后、迷信”或“低级趣味”被排除在采集范围之外,而一些有明显伪造痕迹、实际上是宣传口号、宣传打油诗一类的东西因为能迎合主事者的需要,却塞了进去。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