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丛书(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丛书)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综合,
品牌: 聂珍钊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70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6223098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文学批评的责任是由文学批评者对作品和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决定的。文学批评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违背良知与道德。它不仅要对好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推荐,而且还有义务指导读者如何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既要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履行自己的义务,也要遵守进行文学批评的伦理标准。正是基于这个理由,编者邀请部分学者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对英国文学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也是国内第一次运用特定的批评方法对英国文学进行的批评实践。
目录
导论:文学伦理学批评
第一章 英国人文主义小说的道德传统
第一节 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双重道德背景
第二节 乔叟作品中的人文主义道德观
第三节 托马斯·莫尔小说的乌托邦道德理想
第二章 英国人文主义戏剧的伦理倾向
第一节 人文主义戏剧的勃兴
第二节 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主题
第三节 人文主义戏剧的衰落
第三章 莎士比亚诗歌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莎士比亚诗歌的艺术观与伦理观
第二节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伦理分析
第三节 世俗爱情的颂歌:《维纳斯和阿都尼斯》
第四节 人文主义的伦理悲歌:《鲁克丽丝受辱记》
第四章 17世纪英国诗歌的伦理批评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诗歌的道德基础
第二节 邓恩诗歌的道德理想与追求
第三节 弥尔顿诗歌的伦理观
第四节 德莱登的道德矛盾与伦理思想
第五章 18世纪英国诗歌的伦理主题
第一节 18世纪启蒙时期的英国诗歌与伦理主题
第二节 蒲柏与理性时代的启蒙道德
第三节 感伤主义诗歌与情感主义道德
第四节 彭斯的道德理想与追求
第六章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伦理分析
第一节 资产阶级道德规范的确立
第二节 笛福小说的道德思想
第三节 斯威夫特的政治讽刺与人性忧虑
第四节 菲尔丁:回归人本身的价值平衡
第七章 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小说与道德劝善
第一节 感伤主义小说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塞缪尔·理查生的小说与道德说教
第三节 劳伦斯·斯特恩的道德探索
第八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伦理批评
第一节 布莱克的诗歌与伦理道德
第二节 湖畔派诗歌与伦理道德
第三节 雪莱的诗歌与伦理道德
第四节 拜伦的诗歌与伦理道德
第五节 济慈的诗歌与伦理道德
第九章 19世纪诗歌的伦理内涵
第一节 19世纪诗歌的道德批判
第二节 宪章派诗歌的伦理道德观
第三节 丁尼生的伦理思想
第四节 白朗宁夫妇诗歌中的道德主题
第五节 史文朋的诗歌与伦理道德
第十章 王尔德与唯美主义戏剧
第一节 唯美主义思潮
第二节 王尔德的喜剧
第三节 悲剧《莎乐美》的伦理阐释
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小说的道德批判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与伦理道德
第二节 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道德的探索者
第三节 夏洛蒂、艾米莉和梅瑞狄斯的道德小说
第四节 哈代的创作与伦理道德思想
第十二章 萧伯纳的戏剧与伦理思想
第一节 萧伯纳所处时代的伦理思想和社会道德风尚
第二节 萧伯纳的伦理道德思想
第三节 “社会问题剧”的道德激情
第四节 锻造新的道德理想
第五节 萧伯纳戏剧创作中表现出的悲观情绪
第十三章 20世纪英国小说的道德探索
第一节 20世纪英国小说道德主题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20世纪英国小说的道德主题
第三节 DH劳伦斯:自然与社会道德
第十四章 20世纪英国戏剧的伦理寻求
第一节 英国现代主义戏剧与伦理问题
第二节 叶芝:象征主义戏剧的伦理理想
第三节 贝克特:美德的缺失和戈多的游离
第四节 品特:威胁来自何方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的文学批评被介绍引入中国,如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批评、以社会和历史为出发点的审美批评、在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批评、在人类学基础上产生的原型一神话批评、在语言学基础上产生的形式主义批评、在文体学基础上产生的叙事学批评,还有接受反应批评、后现代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文化批评、比较文学批评等。这些批评是我国文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批评方法,并形成我国文学批评的中西融合、多元共存的局面,推动着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文学批评明显的西化倾向。从总体上看,我们使用的文学批评方法基本上都是西方的批评方法和批评理论,尽管我们应该对西方批评的作用做出积极和肯定的评价,但是我们在享受西方文学批评成果的同时,也感到在文学批评领域中我们存在遗憾。这种遗憾主要表现在文学批评方法的原创权利总是归于西方人。我们不否认把西方人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介绍进来为我所用的贡献,也不否认我们在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中使用西方的批评话语或采用西方的标准(如名词、术语、概念及思想)方便了我们同西方在文学研究中的对话、交流与沟通,但是我们不能不作严肃认真的思考,为什么在文学批评方法及话语权方面缺少我们的参与和原创?为什么在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的成果中少有我们自己的创新和贡献?
其实西方的文学批评的光彩不是永恒的,它们往往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或者一定的环境下产生和发挥影响。总体而论,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有较强的针对性,如精神分析批评对潜意识和性心理的强调,女性主义批评对政治因素的重视,文化批评对社会影响的关注等,这说明西方批评方法的运用不能失去其适用的领域。正由于这个特点,一种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不能用于文学的所有领域,不能解决文学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可能发现种方法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显赫一时,但很快就要让位于另一种新的批评方法。正是这种相互促进和推陈出新导致西方文学方法枯荣交替,有生有死,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文摘一、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我国的文学批评,尤其是外国文学批评,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局面,这就是各种西方新批评方法的介绍和运用。
我国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推动着我国文学研究和批评的发展,并逐渐在我国文学批评中占据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介绍、研究、阐释和运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如心理分析、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接受美学、生态批评等,都是我国文学批评中常用的理论与方法。可以说,西方任何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出现,都会很快被介绍到中国,不仅引起注意,而且很快就被运用。我们可以说,现代媒介的发展以及频繁的学术交流,西方文学研究的最新信息都能很快传入我国,从而使我们在对最新信息的了解方面能够做到与西方同步。各种不同的西方新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阶级论为基础的主流文学批评方法,从而使我国的学者们认识到批评文学的方法多样性以及阶级论的局限性,尤其是认识到阶级论批评方法所带有的极“左”政治倾向。从总体上看,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在中国传播的初期,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这正是我国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所带来的结果。
中国学界对待当代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经历了一个从拒绝、怀疑到接受的过程。某些当代西方新批评方法刚被介绍到中国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都被看成是同我国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相互对立的批评方法,因此遭到怀疑和抵制,其原因是有人害怕它们动摇了我们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但是中国更需要的是激活我国的文学批评与研究,只有新的批评方法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因此当代西方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和运用,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国对西方文学批评新方法的一种期待与渴望。同时,我国传统的批评方法也需要新的批评方法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从而造成西方文学批评新方法在中国生根、开花和结果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