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第5辑:行走的梦想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良友书坊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24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741321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良友》第5辑的一个重要看点是张北川的《一门学科和一个行者》。
本辑有两篇是来自海外女学者的文章,其一是李南央的《丹麦老人格珍》,其二是沈睿的《多丽丝·莱辛的中国行》。
本辑《良友》里的《一把不肯生锈的刀子穿过天空》和《“突然死去的人是残忍的”》则是对诗人自杀事件的剖析和揭秘。
“揭露历史真相确实会引发情感的挣扎,带来的痛苦超过慰藉,但如果社会要继续前进,只能不断面对过去的痛苦,以获得心灵的解放,取得真正的进步。”这是徐宗懋之所以写《一个女共产党员在台湾的身后事》的缘由。
周昌义的《文坛那些事儿(2)》所讲述的是关于王跃文与《国画》当年风云一时的故事。
张梦阳的《洛矶山下的刘再复》细致地记录了今日的刘再复在美国的生活状态:“从功利的牢房,概念的牢房中挣脱出来,守持生命的本真,这才是诗意的存在。”
编辑推荐我头顶的阳光也慢慢被阴云遮蔽。被现实所迫,我的命运一步步与秦的命运连接起来:两个性取向不同的学人开始了最初的携手,走上抗击传统观念对边缘群体的歧视和迎击艾滋挑战的征途。——张北川
小姑娘躺在地上,衣服都烧光了,虽然伤得不轻,但暂无生命危险,要抢救的人实在太多,一时轮不到她,她可怜巴巴地对阿姨说:老师,给我盖件衣服吧,我冷。那时候,她一定想不到为她带来荣耀和快乐的四肢终将离她而去。——黄妍
为我丈夫公司看守仓库的都是中国人,他们知道仓库里存的都是市场紧缺的面粉、咖啡、绸缎。但是仓库的东西从来没有失窃过。我和威德曼永远忘不了他们的诚实和忠厚。——李南央
1993年5月初,莱辛和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及传记作家麦克·翟洛伊德来中国访问。我那天陪他们逛北京。她问我:你觉得你们有自由吗?——沈睿
警察来了之后,进行现场取证,问话,在死亡现场的所有人在门外等着。过了一两小时.已经是10月4日凌晨3点了。警察办完事情后说,打电话给殡仪馆。是凤凰山的西郊殡仪馆。——张翔武
当生活欺负我到了我不能忍受的时候,也许我也会选择结束。当然面对了断。我会比面对生命中的任何一项选择更慎重,但我决不回避它。死亡的美丽有时候会让活着的污浊和丑陋汗颜。——刘春
揭露历史真相确实会引发情感的挣扎,带来的痛苦超过慰藉,但如果社会要继续前进,只能不断面对过去的痛苦,以获得心灵的解放。——徐宗懋
《良友》第5辑的一个重要看点是张北川的《一门学科和一个行者》。关于张北川先生,值得一说:2007年7月中旬,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皮奥向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张北川教授颁发了一个特别奖项,表彰他在长期从事特定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领导作用和所表现出的坚持科学的勇气。张北川在70年代中期上大学时认识了一位老师,一位极优秀的皮肤性病科医生。张先生的《一门学科和一个行者》所描述的是一位给他深远影响的老师秦士德教授,换一句说,张先生此文所要讲的就是他何以要从事同性恋研究,作为一名医生,在谈到他当年从维护秦教授的工作和正常生活的权利和他自己一步步走上同性恋研究的道路……
目录
一门学科和一个行者·张北川
1994年的克拉玛依之雪·黄妍
北大工农兵学员流水账·陈力丹
多丽斯·莱辛的中国行·沈睿
洛矶山下的刘再复·梦阳
丹麦老人格珍·李南央
一把不肯生锈的刀子穿过天空·张翔武
“突然死去的人是残忍的”·刘春
工程师和他的复兴梦·李发文
现代的“神迹”·傅光明
行走的梦想·兰泊宁
工地笔记·税剑
文坛里的那些事儿(2)·周昌义
一个女共产党员在台湾的身后事·徐宗懋
良友稿约
良友余话
……[看更多目录]
文摘一门学科和一个行者:
在科学的入口处如同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这里必须丢掉一切疑惧,这里必须清除一切畏怯!”
作为一名医生,我不断为同性爱者辩护并努力向他们提供支持,使许多不知根底的人士问我:“你为什么这样工作?”我一般会在给出的一组答案中,谈到“我看见了不公正”。这不公正,首先便是秦士德教授遭遇的不公正。
1:
在讲台上,衣着普通的他和同样衣着普通、不过看上去颇似农民的一个病人并肩站在一起。
“很巧,今天有个病人,”他边说边举起病人左前臂。病人的袖子撸了起来,可以看到一片大大的暗红色疤痕。“这是被暖水袋烫伤后留下的疤痕。”接着他让我们观察病人上肢并非烫伤引起的红斑,“暖水袋怎么就能引起严重烫伤呢?”他发问。然后他示范如何触摸病人肘部有病变的神经。
简短的“开场白”后,他请病人从课桌间狭窄过道缓缓走过,让每位学生触摸那皮肤病变和变粗的神经。病人又回到讲台,他小声叮嘱了病人几句话,把病人送到教室门口。转身回来,他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麻风”,“麻风已很少见到了。昨天有病人找我,今天提前讲这一课……”
像一阵风掠过静静湖面,教室里起了“骚动”。人人都听说过麻风足以让人恐惧,而且易于传染,我们还要做笔记,根本无法防止“传染”。但他的讲述很快使我们知道了大众流行认识的愚昧。
下课后同学们都很兴奋,嘁嘁喳喳说个不停,似是经历了一场小小“冒险”。我初中时曾在医学院食堂吃饭,常在医学院内玩耍,早早就看过尸体解剖和种种人体标本,所以没觉得太“震撼”。不过,那天他让病人直接参与的授课方式,在我心头烙下了深深印象。
那一课,是皮肤性病学。“他”是我的老师秦土德教授,“我”即我个人。那一幕,发生在三十几年前,当时我是年轻的医学生……
生命旅程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对自己来说特殊的事儿。个别人有大智慧又逢天纵其才,碰上不凡际遇便轻身一跃,进入所谓的命运“快车道”。绝大多数人不识“机遇”,很多人仍是悠哉游哉,旁若无事,沿着原路走,以致终其一生平平淡淡。还有些人本是几分愚笨,又喜欢“认死理儿”,被某件事情触动,就忽地拐个弯,不回头“一根筋”地走下去,结果看到另一个天地……我便属于最后一类人。在我国,关注和研究国人性现状与艾滋(艾滋病),曾经是个风涛四伏的领域。我的步入,首先是因为认识了他,一位“奇人”,有着少见性取向的人——秦士德教授,我知道了秦怎样生活、如何奉献自我和遭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