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官德论(当代学术文丛)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国家行政管理,人事管理,
品牌: 杨建祥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61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210037667/9787210037668
·条形码:978721003766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学术文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荀所创立的原则确立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他们主张道德治国,其道德理论的视野从来没有离开“官”。本书为“当代学术文丛”之一,从价值论、义务论、德性论三个层次,又以儒家诸思想家的阐释为蓝本,展现了儒家官德论的主要内容要求及其对官员的制约作用,勾勒出儒家理想官德境界。
目录
引言 儒家官德体系在道义论视阈中的定位
一、如何界域儒家的“道义论”
二、儒家官德在道义论意义下的“效率”问题
三、线索和脉络
上篇:道义论与官德论
第一章 官德:儒家的用心
一、身份的象征:从士到仕的道义性筹划
二、孔子“仕的”用心
三、官经与官德
第二章 道义论·义务论·规范论·德性论
一、道义论转化为义务论
二、义务论外化为规范论
三、规范论内化为德性论
第三章 官德境界:儒家需要一种集体性意识
一、义务境界
二、集体性意识
三、儒家哲学的政治道德用心
四、这番用心的官德命题:进退之辨和仁爱原则
第四章 从殷周开始的儒家道义论立场
一、殷人的“帝”,转化为统治人世间的异在力量
二、周人的“天”,转变为道义论的道德根据
三、德性与责任意识的积淀
四、儒家的开启:从政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情结
第五章 儒家规范论与官德理论的精神写照
一、先从一个契约论立场发问:规范的“契约”意义
二、儒家官德规范具有的“契约”性质
三、透过儒家“规范”论的语言视角
第六章 蕈儒家官德论的哲学基础:孟子的设计和证明
一、思路与定向
二、先王与法先王
三、儒家官德与孟子积淀
四、透视《大学》路径
第七章 三部儒家官箴中的一致性立场:透视道义论的政治道德意识和历史反省意识
一、儒家·官箴:影响力
二、《虞箴》开始的历史反省意识
三、扬雄《州官十二箴》的牧民觉悟
四、崔驷《官箴》三首的官德用意
五、历代官箴与儒家仕文化
第八轧辊内 儒家官德中的反武巫传统:道义论使然
一、由来已久的话题
二、“为官不接异色人”
三、当官戒巫,以义处命
四、儒家戒巫“散”论
中篇:做官的儒家定律
第九章 德与位
一、孔子拟定的三个基调
二、敬位意识
三、孟子的义务心扩展
四、《周易》的“中”位卦理
第十章 德与才
一、司马光“德才之辨”的性质研究
二、儒家德才之辨在仕途中的的道义考量
三、对“贤”的深化认识
第十一章 德与民
一、德、民问题的由来
二、水火哲学:孔、孟之道的张扬及其转向
三、儒家的民本义务性立场在实践中的严格性
第十二章 荣辱观:《三事忠告》中的发挥与儒家官德的基础性检讨
一、为官吏设计的《三事忠告》
二、儒家立场的基础性证明
三、荣辱观念在基本的知耻心中生发
四、道义论环绕
第十三章 义与利:坚定的道义论的立场与实学的开拔
一、义重于利的哲学溯源:儒家道义论立场的先在性
二、开拔出的“实学”真学问:真精神
三、儒家“义利”之辨中的“效率”观念:何种意义中的“效率”
第十四章 穷与达:儒家仕观中一种别样的道义情怀
一、“惟义所在”:孟子的经典话语和后儒的阐发
二、处穷达变化的为官之德
三、《淮南子》的佐证
四、“逸民”的“独善其身”:孔子之感慨
第十五章 先与后:理政中的策略——道义论的价值理性转化为理政层面的工具理性
一、榜样论
二、为政先学论
三、处危原则论
四、民本的取向
五、内圣而外王
第十六章 仕与学:人、官不二
一、儒家官德:学术与政治的“不二”
二、“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三、人、官不二
第十七章 和与中:儒家和谐能力思想的官德效应
一、贵“和”与“和而不同”,儒家和谐能力的政治考察
二、儒家和谐能力:仁爱原则的德性圆融
三、中庸之道:和谐能力的政治智慧
四、道义论引导下的和谐能力生长出的文明引申
五、一个扩展性的补充说明:《管子》与儒家和谐能力思想的“不谋而合”
第十八章 循吏之风:儒家官德的象征
一、循吏与古代官德
二、历代循吏的德政事迹
三、循吏折射出的官德精神:儒家背景引申的道义论义务性连接
下篇:熟仁与仕途
第十九章 官道中的熟境
一、求熟不误于生,讲熟不误于政
二、熟仁成为了官经、官道、官术
第二十章 孔子的熟仁观及其发微
一、孔子“熟仁”观念之三句名言
二、成人之道的底据:熟仁之实践价值
三、为政之道的底据:《诗经》之照观
第二十一章 孟子“熟仁”之考辨
一、美在熟中:生存论语境
二、熟在“集义所生”
三、“德慧术”与熟仁在“善用易”中的沟通
四、“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五、熟仁,道义论化在实践运用中的特例:为政之德的用意
六、地位,政治道德与历史跨越:造孟运动“熟仁”到了宋明理学
第二十二章 二程“熟仁”观念的承继与创意
一、依孔、孟而来的“熟仁”观
二、方法论上的成就
三、“熟仁”在仕上的用意
第二十三章 朱熹“熟”论之洞察
一、“熟仁”,来自于孔、孟之开启
二、“熟仁”的人生考量
三、“熟仁”的实践价值洞察
四、“熟仁”,自孔、孟以来的创意
五、“熟仁”与仕的关系
第二十四章 别有新意的船山“熟仁”观
一、对孔、孟“熟仁”观念的创新发微
二、“仁之熟”辨:做人和做官
三、熟仁底据之考辨:新意发挥
四、哲学底据的再挖掘:“熟仁”之于“研几”
第二十五章 王阳明论“熟仁”:意志考量
一、按孔、孟的教诲:承继的是孔、孟,开拔的是自家
二、“志与熟”:“工夫纯熟”的创意
三、“学与熟”:“只是一件事”
四、归根结底,熟在“致良知”上
五、做人与做官:都在道义论上做文章
第二十六章 “熟仁”在治道中的提炼
一、“自德性中走来”——吕坤的熟仁视野
二、李栗谷的实学思想与熟仁的表达
三、曾国藩的“熟仁”之精蕴
跋 道义论意义中的儒家官德之展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