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集(插图本)(家藏四库系列)
分類: 图书,国学,综合,
品牌: 苏轼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759134X/9787807591344
·条形码:978780759134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家藏四库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上,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人多如满天繁星,但能点亮夜空成为最耀眼的可就屈指可数了。苏东坡,这个生活在11世纪的读书人,失败的理想型政治家、杰出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哲学家、史学家 ……他天分卓异,学养深厚,人格坦诚,心性高远,但却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这一切赋予他毕生的作品以恒定久远的光辉,使他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东坡集(插图本)》共选录苏诗143首,词112首,散文2l篇,策论8篇,书信8封。选目兼顾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许多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读者从中可以感受苏轼的才情和作品的魅力。
媒体推荐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
古今文章,作者非一人,其以之名天下者,惟唐昌黎韩氏、河东柳氏、宋庐陵欧阳氏、眉山二苏氏及南丰曾氏、临川王氏七家而已。 ——(明)李绍《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
古之立言者,皆卓然有所自见,不苟同于人,而惟道之合,故能成一家言,而有所托以不朽。
——(明)焦竑《刻苏长公集序》
编辑推荐近二百幅版画配图,意境古远,与作品相得益彰,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注释译文,使原文和所用典故通俗易懂。生僻字和异体字分别注音,使育读畅快淋漓。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诗类
初发嘉州
郭纶
夜泊牛口
许州西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和子由渑池怀旧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和子由苦寒见寄
骊山三绝句
秀州僧本莹静照堂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游金山寺
戏子由
熙宁中,轼通守此邦,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
吴中田妇叹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新城道中二首
山村五绝
於潜僧绿筠轩
於潜女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声也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有美堂暴雨
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
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
无锡道中赋水车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小儿
祭常山回小猎
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留别雩泉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
石炭
舟中夜起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初到黄州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晓至巴河口迎子由
迁居临皋亭
闻捷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鱼蛮子
琴诗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东坡
海棠
别黄州
庐山二胜
题西林壁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
且遗二古铜剑
次荆公韵四绝
送沈逵赴广南
书林逋诗后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赠王寂
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
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登州海市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虢国夫人夜游图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遇吏民如家人,人安乐之。既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放怀自得。有书来求红带,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请黄鲁直、秦少游各为赋一首,为老人光华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送子由使契丹
……
词类
散文类
策论类
书信类
……[看更多目录]
序言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作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
文摘插图:
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为什么贤德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愿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是对的呢?我听申包胥曾经说过:“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天命,天命胜于人为因素。”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因此认为天是茫茫无知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真实意愿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还是四季常青,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上天赐予它的天性。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所见所闻来验证,上天的意愿一定会展现,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做了很大的好事而没有得到福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显赫于后汉、后周之间,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由于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当时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