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插图本)(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品牌: 陈寿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7591676/9787807591672
·条形码:978780759167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三国志》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交毂岂愿见之乎?』 精美古代版画,使您的阅读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注音、注释,丰富读者的文史知识,提高读者的文史素养。译文,用现代语言解读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编辑推荐《三国志》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
毛佩琦教授作序特别推荐。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热播足以证明这一点。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魏书
武帝纪
董二袁刘传
吕布张邈臧洪传
苟或苟攸贾诩传
钟繇华歆王朗传
张乐于张徐传
蜀书
先主传
后主传
诸葛亮传
关张马黄赵传
庞统法正传
吴书
孙破虏讨逆传
吴主传
周瑜鲁肃吕蒙传
……[看更多目录]
序言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作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人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人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
文摘插图:


刘表的长子刘琦,也非常器重诸葛亮。刘表偏信后妻的话,疼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常常想与诸葛亮商议一个让自己保全的方法,诸葛亮动不动就推托敷衍,不肯给他谋划。刘琦就带着诸葛亮到后花园去游玩,一起登上高楼,在饮酒中间,让人撤去梯子,借机对诸葛亮说:“今天我们上不接天,下不着地,话从您嘴里说出来,进入我的耳中,您可不可以说呢?”诸葛亮回答说:“您没有见到申生在宫中遭到杀害,重耳在外地就平安无事吗?”
刘琦领悟到了诸葛亮的意思,就在暗地里谋划离开襄阳的主意。正巧黄祖死了,刘琦得到机会外出,就去做江夏太守。不久刘表去世了,刘琮听说曹操来进攻,就派使节去向曹操投降。刘备在樊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他的部下向南撤退,诸葛亮和徐庶一起跟着刘备走,被曹操的追兵打败,曹军抓住了徐庶的母亲。徐庶向刘备告辞,指着自己的心说:“我本来想要和将军您一起谋划建立称霸天下的王侯大业,凭的是这颗心。现在失去了老母,心里乱了,对您的事业没有益处,请让我就此和您分手吧。”他便到曹操那里去了。
原文
先主至于夏日,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日:“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①,北面而事之②!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③,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④,祸至无日矣⑤!”权日:“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⑥?”亮日:“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⑦,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