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研究(2007浙江就业报告)(2007浙江就业报告)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职业,
品牌: 陈诗达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38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0456334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007浙江就业报告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农民工问题研究(2007浙江就业报告)》课题是浙江省劳动保障厅和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省内高等院校和有关部门联合完成的。作者们在历时半年多的时间里,对浙江七市十县(区、市)的劳动力市场和百余家企业、两千余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在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紧扣农民工就业这一主线,抓住农民工就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农民工的收入分配、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存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理性思考,并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浙江农民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编辑推荐《农民工问题研究(2007浙江就业报告)》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目录
1 导论:农民工、农民工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解决(1)
1.1 农民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浙江人(2)
1.2 农民工问题呼唤平等、公正、共享(9)
1.3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15)
2 农民工与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25)
2.1 浙江农民工发展的历史回顾(26)
2.2 农民工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32)
3 农民工的规模、结构与特点(53)
3.1 浙江农民工规模(53)
3.2 浙江农民工的结构和特征(65)
3.3 分析结论(72)
4 农民工与新农村建设(73)
4.1 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工(75)
4.2 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工问题(82)
4.3 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88)
5 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95)
5.1 浙江农民工市场化就业的现状(95)
5.2 农民工市场化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03)
5.3 促进农民工市场化就业的对策(107)
6 农民工工资收入问题研究(116)
6.1 浙江农民工工资收入现状(116)
6.2 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及制度比较(124)
6.3 完善农民工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133)
7 农民工劳动保护问题研究(141)
7.1 浙江农民工劳动保护总体现状与特点(141)
7.2 浙江农民工劳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44)
7.3 农民工劳动保护问题的原因分析(154)
7.4 加强农民工劳动保护的对策建议(160)
8 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169)
8.1 浙江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169)
8.2 浙江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问题分析(207)
8.3 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思考和建议(216)
9 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230)
9.1 浙江农民工社会保险现状(230)
9.2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难的原因分析(234)
9.3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基本思路(240)
9.4 浙江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设计与相关建议(247)
10 农民工就业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252)
10.1 浙江农民工就业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的现状(252)
10.2 浙江农民工就业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262)
10.3 完善农民工就业法律保障机制政策建议(268)
11 浙江农民工就业的发展趋势研究(277)
附录1 浙江农民工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305)
1.1 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结构(305)
1.2 农民工的求职与就业情况(308)
1.3 农民工工资收入和消费水平(309)
1.4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310)
1.5 农民工的劳动时间与加班工资支付(311)
1.6 农民工劳动保护情况(312)
1.7 农民工技能培训情况(313)
1.8 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及自我维权意识(314)
1.9 农民工的生活与政治参与情况(315)
1.10 农民工问题研究问卷样本(317)
附录2 农民工生存状况和社会融合——以宁波为例(324)
2.1 农民工的生存状况(324)
2.2 农民工的家庭资源和社会融合(331)
2.3 结论(345)
附录3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杭州为例(347)
3.1 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形式(347)
3.2 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353)
3.3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356)
3.4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360)
附录4 农民工体质测试分析报告(367)
4.1 浙江省农民工体质测试的基本情况(367)
4.2 测试结果分析(369)
4.3 改善农民工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建议(376)
……[看更多目录]
序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出来,成为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浙江,一方面,“人多地少”的省情决定了浙江省必须加快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走“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另一方面,浙江省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也吸引了大量的外省农村劳动力来建设浙江。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浙农民工总数已有1 700多万,其中本省农民工约1 200万,外省农民工约500多万。可以说,广大农民工已经成为浙江省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把此项工作摆到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省委、省政府也从实际出发,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面临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普遍偏低,还经常被拖欠;有的劳动时间偏长,安全卫生条件差;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培训就业、子女入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亟须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关注,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从深层次看,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问题。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工,爱护农民工,关心农民工,妥善解决他们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更好地为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才智,并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7浙江就业报告——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是浙江省劳动保障厅和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省内高等院校和有关部门联合完成的。作者们在历时半年多的时间里,对浙江七市十县(区、市)的劳动力市场和百余家企业、两千余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在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紧扣农民工就业这一主线,抓住农民工就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农民工的收入分配、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存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理性思考,并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浙江农民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值得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参阅。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
2007年2月
文摘插图:

第二,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结构:浙江省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特点是以青壮年为主体,年龄主要在18~39岁之间,其所占比例为96%;值得注意的是18~30岁的年轻群体更为集中,达到样本总量的73.3%。浙江年龄为26.69岁。
性别结构:本次调查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性别结构呈现女多男少的特征,其比重分别为63.4%和36.6%。在制造业的不同工种中,农民工性别开始分化.化工、电镀等技术要求较强的工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制伞、包装等体力劳动轻,需要眼明手快的工种女性占大多数。
教育情况: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要比农村劳动力略高,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在调查中没有出现未读过书的状况,小学文化程度也仅占9.6%,初中文化占65.2%,高中文化的占22.2%,大专以上的占2.7%。本次调查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为9.53年。
后记自从定下对浙江就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来,这已经是第三本书了。当初之所以确定“农民工问题”作为2007就业报告研究的主题,不仅仅因为它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更是因为我们这些就业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它是当今就业的一个绕不开的议题。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是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有关资料显示,今天每三个产业工人中就有两个来自农村,建筑业的9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务业的60%,都是农民工。2006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5亿左右,浙江农民工总数也已经超过1 700万,这是一支何等壮观的劳动就业大军。浙江农民工,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对农民工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我们就不可能对中国的就业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不能做好劳动就业工作。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牵头,于2006年3月成立了“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从拟订写作提纲,召开课题讨论会,冒着南方酷暑,深入浙江7市10县,100余家企业,对2 000多位农民工进行问卷访谈,课题组人员历时半年多进行调研写作,于2006年11月完成了初稿,经反复讨论和修改,数易其稿,2007年2月最终定稿。
《2007浙江就业报告——农民工问题研究》是一部系统、全面反映浙江农民工就业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紧扣农民工就业这一主线,从浙江农民工构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分析入手,就农民工收入分配、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生存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理性思考,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具体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总工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九家单位的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
本书得到了浙江省吕祖善省长的关心和支持,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中,专门为本书作序。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杭州市、宁波市、舟山市、绍兴市、金华市、嘉兴市、台州市,以及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杭州滨江区、余姚市、舟山普陀区、绍兴县、永康市、义乌市、海盐县、玉环县、温岭市等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协助开展了相关的调研,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给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本书定稿之际,正逢2007年春节将至,人们正为筹备节日而欢天喜地地忙碌着。此时,使人更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浙江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在中国这个传统节日来临之时对农民工们的深切关怀:带着第二故乡人民的衷心祝愿,农民工专列、农民工包机起程了;百桌贺岁酒、千人团拜会开场了,让远离家乡的农民工们感到无比的温暖;一份带着对农民工兄弟庄严承诺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炉了,使农民工们对未来更有了希望;杭州、温州被评为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的消息传来了,让农民工们对明天更加充满了信心。农民工的春天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