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社会思想经典著作)

分類: 图书,政治,综合,
品牌: (美)伊罗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63374817/9787563374816
·条形码:978756337481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社会思想经典著作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等多种角度,探讨群体认同在政治变迁压力下的自我塑造,缕析民族主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认同问题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冲击。作者返回源头,从人性的基本面,考察群体认同的各种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纠缠扭结,以致我们以各自的形态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在全球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世界抹平的今天,人类各种族间的冲突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现代人对归属感的需要也变得空前迫切,焦虑感与孤独感成为心头的梦魇,挥之不去。阅读本书,既像是在读历史,又像是在读预言。读历史,是作者30年前所点名的族群冲突点已经一一爆发;读预言,则是作者早巳看到一些进行式的和未来式的族群冲突。
编辑推荐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全球化,政治却越来越部落化;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是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有广泛的影响力,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来探讨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目录
中译本序 本书对群本质提出新的解构
原版序 族群认同的先知
自序 政治变迁压力下的族群认同
第一章 姆庇之家
第二章 雪人
第三章 部落偶像
第四章 身体
第五章 名字
第六章 语言
第七章 历史与起源
第八章 宗教
第九章 民族
第十章 新多元主义
推荐一 独历史,也读预言
推荐二 两种时间意识
译后记 从“民族”到“国家”
译名对照表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 姆庇之家
动荡称王,宙斯逊位。——阿里斯托芬( 公元前445—前368?,雅典喜剧作家)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全球化,政治却越来越部落化;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只要政治秩序处于变迁阶段,每个国家都必须在族群(部落的、种族的、宗教的、民族的)冲突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权力与族群关系所以能够运转,关键在于外在与内在的现实与迷思都能够维持不坠;其所以能够存活,关键在于它能够克服外来的挑战或保持均势,而内部的主要族群又能各安其位并接受现状。
20世纪所有重大的战争与革命阵痛,19世纪所有改变全球政治生态的民族主义运动,都可以在西欧过去300年的政治、社会与哲学演变中找到根源。所有这些历史与发展,不论其情境如何,也不论其形态如何,都是一种变迁的趋势、理念与技术——由欧洲孕育的工业化、现代化与通讯技术形成,并由这些移动、
扩散、竞争的权力体系无比盲目与宿命地带到各个大陆——的结果。
乱象纷陈的事件,使许多昔日的幻想为之破灭,或降到了最低点。这些幻想包括:美国是一个“熔炉”;美国制度存在着真正的自由与民主,尤其是在对待非白人的少数族群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价值;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美国扮演角色的虚拟价值。
种种情势引发了新的问题,也提高了新问题的层次,在在需要投入新的探讨,并要求我们重探以前匆忙走过的来路,重探过去我们以为是阳关大道的旧途。
所有的证据都显示,一个人之于其他的人,始终都是一只狼而不是别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人还是相信,人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这种想法从来没有改变过。
族群认同正在帝国的废墟上抽芽滋衍,在各种新文化与新政治的墙缝中探头,使理想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忧心不已,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这条道路之外,一定还有更好的途径让人类的故事继续发展下去。
今天的世界,无数的族群groups,一般译为群体或团体,但作者在本书中用到group时,有时是中文里狭义的团体,有时则指广义的群体,但更多的时候是指“基本群体”(basic group),亦即族群(ethnic)。关于group一字的多义与含混,在本书的第二与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