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工业化-历史与现实的选择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工业,
品牌: 白云伟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806368329/9787806368329
·条形码:978780636832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我国工业化实践进行纵向分析和研究,以揭示我国工业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规律性,并进一步总结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韵利弊得失和经验教训,增进对我国工业化模式选择的理性认识,从而在学理上更加深入地认识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合理性。
2002年9月,我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先生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在三年脱产学习期问,能亲耳聆听先生的教诲,使我感到今生有幸!先生学贯中西、山高水长,尤其是他"不唯书、不唯上、不攀附"的治学风范,令我高山仰止!先生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更使我不敢在学业上有丝毫懈怠!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从论文选题到内容体系架构,再到语言文字精练的整个过程,先生都给以悉心指导。至今,我依然保存着从初稿到修改稿再到最后定稿的全部论文草稿。在每一稿的几乎每一页上,或圈或点、或删或补、或密或疏,都清晰记录着先生批改的红色笔迹。这是先生给予我最为厚重的一笔精神财富!每每看到这一摞草稿,仿佛看到先生伏案批改的情景。对导师的感激之情无论如何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
作者简介�
媒体推荐�
编辑推荐�
专业书评�
目录
导言
第一章理论导航: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1.1经济发展的内涵与主题
1.2工业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1.3工业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4工业化理论概述
1.5小结
第二章 历史回顾:中国工业化历程及其评价
2.1过渡时期全面展开的工业化运动
2.2计划经济下的赶超工业化及其特征
2.3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演变
2.4小结
第三章 发展困境:传统工业化面临的挑战
3.1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关系失调
3.2传统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分布
3.3庞大的人口给工业化造成的压力
3.4环境、资源约束下的高价工业化
3.5小结
第四章 发展机遇:知识经济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4.1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4.2知识在经济增长中韵作用及其"报酬递增"效应
4.3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与知识经济
4.4知识经济为我国工业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5小结
第五章 发展引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5.1信息化的内涵、特征
5.2新型工业化模式的现实选择
5.3中国的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
5.4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策略探讨
5.5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意义
5.6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0.1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工业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国经济迈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一般认为,工业化是指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历史过程。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一五”时期的全面启动,到“大跃进”时期的全面强攻,再到“三线建设”时期战略布局调整,粉碎“四人帮”后的“洋跃进”及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施的“三步走”战略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改革推进过程。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历经曲折,但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持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其中,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一路攀升,经济发展趋势被世界普遍看好,舆论普遍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文摘第一章理论导航: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1.1经济发展的内涵与主题
1.1.1经济发展的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研究对象、内容的不同,把古典经济学关于国民财富长期增长的研究区分为两种理论,即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和研究经济发展的理论。前者以发达国家为对象,认为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后者则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而且还有结构、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强调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不能增长的关键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制度不完善。因此,要理解经济发展概念还必须先了解经济增长的概念。
所谓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指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及数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既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范畴。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给经济增长作了这样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它的人民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个增长中的能力,基于技术改进,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整体演进和改善,是伴随生产、分配和消费结构相应变化的经济增长过程。
后记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并由现工作单位北京联合大学资助出版。
按照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在本书付梓之际总要写一个后记。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惯例,好留出这短短的一页,让自己对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老师、朋友和家人说上几句由衷感谢的话!虽说感谢的话语很短,但纸短情长,情真意切!
本书能够付梓面世,首先要感谢恩师卫兴华教授!
2002年9月,我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先生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在三年脱产学习期间,能亲耳聆听先生的教诲,使我感到今生有幸!先生学贯中西、山高水长,尤其是他“不唯书、不唯上、不攀附”的治学风范,令我高山仰止!先生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更使我不敢在学业上有丝毫懈怠!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从论文选题到内容体系架构,再到语言文字精练的整个过程,先生都给以悉心指导。至今,我依然保存着从初稿到修改稿再到最后定稿的全部论文草稿。在每一稿的几乎每一页上,或圈或点、或删或补、或密或疏,都清晰记录着先生批改的红色笔迹。这是先生给予我最为厚重的一笔精神财富!每每看到这一摞草稿,仿佛看到先生伏案批改的情景。对导师的感激之情无论如何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