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品牌: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页码:35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310029365
·包装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社会心理学》是由全国13所高等院校的社会心理学教师编写的。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作者们多年来从事社会心理学教学的成功经验,而且从结构到内容博采众长,尽量吸收了国内已有的同类教科书的长处以及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到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社会心理学》兼收并蓄,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两大不同的研究方向上介绍社会心理学,使之既具有心理学方面的优势,又带有社会学方面的特色。
编辑推荐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可供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及函授、业余大学的师生作为教授与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教材或参考材料,也可供社会各界爱好社会心理学的读者参阅。
目录
初版前言
修订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四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第二节 近八十年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
第四章 社会角色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
第二节 角色理论
第三节 角色的行为模式
第四节 性别角色差异
第五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自我过程
第四节 自我的认知表征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四节 印象的形成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第七章 社会态度
第一节 态度概述
第二节 态度理论
第三节 态度的测量
第四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五节 偏见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人际吸引
第四节 爱情
第五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九章 人际沟通
第一节 人际沟通概述
第二节 人际沟通过程分析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分类
第十章 侵犯和利他
第一节 侵犯行为
第二节 利他行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
第一节 他人在场
第二节 从众、服从与顺从
第三节 模仿与暗示
第四节 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
第十二章 群体心理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第二节 群体规范
第三节 群体的维持
第十三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在管理方面的应用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在犯罪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附 主要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自1990年出版以来,至今已经修订过两次,承蒙国内同道厚爱及莘莘学子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需求,总发行量已近三十万册。现在,我们在该书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之际,对该书进行第三次修订,以第四版的形式出版。
对于本书的修订,特别作如下几点说明:
第一,考虑到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大都有对“社会动机”内容的介绍,所以这次修订删去了第三版中的第六章“社会动机”;为了使各章内容更加紧凑,我们将“社会态度”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两章合并为一章,仍以“社会态度”冠名;将“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两章
文摘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在论及研究方法时,主要是指具体用什么方法开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他们尽管也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术语,但多半与具体的做法同义。这正反映了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实际上也是西方心理学界)重实际研究、轻理论指导的传统。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研究没有理论指导,实际上轻视探讨理论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指导思想。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则比较重视研究方法论的问题。例如,安德列耶娃在她的《社会心理学》中就明确指出方法论不等同于具体研究方法。她认为方法论这个术语表示科学观点和方法的三种不同水平。第一级水平是一般哲学观点,称为一般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某种一般哲学观点。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心理学来说,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二级水平是专门学科的一般理论观点,这是在一般哲学观点影响下,在某个学科内形成的。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提出三个理论作为本学科的方法论原则,这就是鲁宾斯坦和列昂节夫的活动与意识统一的理论、洛莫夫的系统理论、乌兹纳捷的定势理论。第三级水平是适合于一般哲学观点和专门学科一般理论观点的具体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社会测量等等。在具体研究中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能离开一般方法论和专门方法论。
我国社会心理学界对方法论问题也有过一些探讨。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界的观点对我们有较多的参考意义。
一门学科的方法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门学科研究最高的或原则性的指导思想。一门学科的这种指导思想就是要指明这门学科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而尤其重要的是怎样去研究。可以看到,这门学科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所具有的世界观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的世界观又和他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基本立场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了一定的立场就有一定的看待世界事物的观点,有了一定的看待世界事物的观点就有了一定的对待世界事物的方法。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构成他相应的世界观,也就构成了他的科学工作的方法论的基础。
就社会心理学这门具体的科学来说,它的基本方法论是什么呢?它要求研究者具备什么样的世界观呢?答案是辩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这也是从事其他科学研究的最高指导原则。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凡是能够称得上是科学的知识,都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