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新教师教育丛书)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高中,综合,
品牌: 陈建伟
基本信息·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25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10792385
·条形码:9787810792387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教师教育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套丛书坚决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从编写理念到编写内容甚至于文本的形式,都努力体现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并以学习者便学、有用为原则。融合当代语文教育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于一体。本套丛书的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高等学校教师。本书是可供高等师范院校汉语文学专业使用的语文教学论教材。
作者简介�
媒体推荐�
编辑推荐�
专业书评�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教学技能]范读
第二章中文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技能]教材分析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
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
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
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
[教学技能]教材处理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教学技能]教学评议
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
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教学技能]语文“双基”分析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
[教学技能]板书设计
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节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
第三节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
第四节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
第五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
[教学技能]作文批改
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节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
第三节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
第四节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
[教学技能]讲课
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第一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
第三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
[教学技能]课外辅导
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的复习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的测试
[教学技能]考试命题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教师教育向来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教育的发展变革当中。 一百多年前,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过程中,在传统的封建旧教育与资本主义新教育思潮碰撞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对民族发展、国家进步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那就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从此,中国教育结束了几千年来混杂无序、官私并存的局面,逐步走上了现代学校教育在国家意志下系统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教育领域的这一巨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师资。在一个长期以来缺乏教师职业训练的国家,这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因为在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学校教育中,没有足够的教师根本无法开展各种必需的教育活动。而以学科课程为教育内容基本体系的现代学校教育,相对于过去的私塾来说,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要高很多。
文摘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中学语文课程是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继续实施母语教育的课程。语言形式与内涵的关系决定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准确把握中学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学习以及承担这门课程教学的基础,并
且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这门课程设置与实施的依据,它不仅表现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达成度,是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概括表述,而且本质上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国家对公民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的语言文化意志。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在我国,语文教育指的是汉语文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但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所以,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通常称作“母语教育”。
母语教育活动的出现几乎和母语的产生同步,因为母语是本民族交流的基本工具,只有人人都掌握了这种工具,人们的交流才能实现。母语的传授和学习就是伴随着人们以劳动为中心的生活而产生的。
但是,作为专门的学校教育的语文活动,是在学校出现后才产生的。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并没有以独立的语文课程为基础的语文教育活动。这种情况在本书的绪论部分已经阐述。
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后记三年前,本书的编者就打算着手编写一本供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使用的语文教学论教材。然而,轰轰烈烈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得编者很快就冷静下来,因为专业的直觉告诉编者,只有重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我国语文教育新发展的步伐。未来的教师,以及在职的教师,需要编者为他们提供的,是一本熔当代语文教育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于一炉的新教材。
本书就是在边学习边写作的艰苦过程中完成的。
我十分尊敬的老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的组长巢宗祺先生曾在课堂上对我们说过:新课标的研制是个学习的过程、痛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还有许多问题没想清楚、没想透。我想,这样的感受,本书的编者是体会至深的。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痛苦的学习过程,才换来了本书今天所能拥有的一些新元素、新气息。尽管编者对今天的语文教学还存有许多尚未明了的问题,也尽管这些尚未明了的问题使得本书在许多方面还显得粗糙和浅陋,但是,现在写就的书是较成熟和有价值的。
我钦佩本书编者的专业态度,更感谢他们的合作精神。
在合作中,各编者对本书所作的努力当记录如下: 陈建伟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与曾毅合作)、第十章(与董国柱合作),【教学技能】范读、语文"双基"分析、考试命题 曾 毅第二章(与陈建伟合作)、第三章,【教学技能】课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