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今译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世界地理,
品牌: (唐)玄奘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24082341/9787224082340
·条形码:9787224082340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唐西域记〉今译》中玄奘法师从小受佛门的熏陶,感慨如来讲法的祗园精舍未曾到过,成年后缅怀释迦的真迹,仰望佛首次说教的鹿野苑而一心向往。撩起衣裳,迈步庄严洁净的佛教发源地,这是他早巳蕴藏的平生愿望。正当敦厚朴实的风气向西方流布,顺从时令候气东归的季节,于贞观三年(疑是“元年”之误)手持锡杖登路启程了。依赖神明的保佑,才到达了不同风俗的异邦,经历重重艰危都化为平安;凭借如来的暗中帮助而跋涉了险阻可怕的道路,几乎是死里逃生。炎暑酷寒突然变化,历经辗转方才到达。
编辑推荐《〈大唐西域记〉今译》讲到寻觅佛学的本来面目,详审探索哲理的观点正确与否,在于一切法的虚妄与实有之间;广泛地推究精微学说,听闻教法产生慧解,在于有为诸法的因缘和合与离散之际。
文摘卷一
离开昔日高昌国境[西行],从与它相距最近处开始[叙述],这个地方是阿耆尼国旧名叫焉耆。
阿耆尼国
阿耆尼国东西六百多里,南北四百多里。此国的大都城方圆六七里。[这个王国]四面有山作为屏障,道路艰险难行,因而易于防守。境内泉水溪流交织如带,水便被引来灌溉田地。这里的土质适宜种植叫做糜黍的一种糜子、黍子、冬小麦以及香枣、葡萄、梨、沙果[槟子]等各种果品。四季气候温和,舒畅宜人。风俗淳朴,人们真挚相处。所用的文字取法于印度字母而稍加增减。居民用粗细毛织品做衣装服饰,剪发,不束巾帻。通用的货币有金钱、银钱和小铜钱。国王是本国人,有勇但少智谋,喜欢炫耀自夸。国家缺少纲常法纪,政令也不完备严肃。[境内]有寺庙十余座,僧徒有二千多人。他们研习的是小乘教说一切有部。此地研习的佛经教义、戒律仪轨既然完全遵循印度,所以,所有的研习者也就都根据印度原文来进行潜研揣摩了。这些信徒恪守戒律仪轨,持身清洁,刻苦勤奋。然而吃食却夹杂了名为“三净”的肉类,[只要是没有眼见牲畜的被屠宰、没有听见被屠宰的牲畜嘶叫、也不被怀疑是我所杀的牲畜的肉类就可以照吃]这就未免是拘泥于小乘“渐教”的教义了。
从这里往西南走二百多里,翻越一座小山,渡过两条大河,再西便来到一片平原,走七百多里,到达屈支国旧名叫龟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