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和失去之间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吕挽
基本信息·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9141778
·条形码:978753914177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得到和失去之间》讲述了:从婚姻围城中出走,需要一个悠长假期的陈吟,由海外回到祖国,回到她曾经念大学的双城。在这座宜古宜今,人情温暖的江畔小城,她以为可以寻找久违的安宁,却没想到遭遇年轻的爱情。这次,是女人有了另一场爱情,而且和大多数男人一样,看上的是个比自己年轻些许的异性。
作者简介吕挽,原名徐明,中文学士,祖籍江苏南通,现居北京。处女作《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甫一出版即引起广泛关注,其书名更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标签。
编辑推荐《在得到和失去之间》虽然有着“一个80后男生遇见70后女生”的爱情故事外壳,所表达的价值观却是趋于传统而不是激进。在对后青春状态的真实描述和反省中,吕挽以容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宜古宜今的南方小城风俗画卷,肯定了朴素的家庭观与生活观。《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作者吕挽在搁笔四年之后,终于完成“青春”的姊妹篇《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并于近日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同样关注女性的成长,不过这一次,小说女主人公阿吟显然已经走出了“无处安放的青春”,步入踯躅徘徊的后青春状态。都说婚姻是座围城,但从《围城》开始,文艺作品更多表达了男性对婚姻围城的无奈疲惫及寻找出口的焦虑。其实,在婚姻的围城里,不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另一个人——女人,有着怎样的切肤之痛?作为女人,她的社会认知、感情诉求,更彻底一些,生理需要,这一切都得到满足了吗?阿吟就是这样一个寻找出口的31岁女人。可是,出口从来不意味着出路,女性的出路也不是遇到一个更好的男人,而是建设一个更好的自己。需要指出的,
第一次,她坐他的车,回过脸来,轻轻一笑,那笑容,好似一朵花,还未开尽,就默然收拢花瓣。无数次捡拾回忆,阿吟留给他的最活泼的笑容,在只属于他们一天的船上,她告诉他,海的那边还是海,以后,他慢慢知道,在生活的那边还是生活,时间的那边还是时间。
目录
自序
第一章三个愿望
第二章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三章迟疑
第四章战争与和平
第五章新人旧人
第六章送嫁
第七章好花常开
第八章不敢见的人
第九章十字街头
第十章七天
第十一章两年后
……[看更多目录]
序言就像没有见到那个人你不相信自己会爱,没有进入一个故事你也不相信自己会写。
写完第一本小说,曾经非常沮丧,因为我什么也不想写了,也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无所事事过了四年。
很久以前,念大学时候有过一个构思,写了个开头:“第一次看见阿吟,她走进来,风也跟着走了进来……”写了就丢在那里,也没想到毕业之后,很久之后,下个世纪的一个下午,还能再把它捡起来。
当然,过去这许多年,原先的构思只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在沉睡着的过去了的时间中慢慢发芽,等有一天,我看见人物跟着故事一个个地向我走来,才明白,原来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
需要说明一下,书中“双城”既不是狄更斯的“双城”,也不是地图上确有的、位于黑龙江省的双城市,它是一个子虚乌有。
于成千上万的汉字中,在整个故事的氛围里,唯独对此“双”字有无限好感。
我只能说,虽然生命的障碍与樊篱无所不在,虽然得到的同时我们总会失去另一些,“双”这个字,还是带来暧,带来向往与回忆。
文摘第一章 三个愿望
第一次看见阿吟,她走进来,风也跟着走了进来。
秋天,傍晚时候,从店的深处向外望去,落日的一点余晖懒洋洋铺在门前的银杏树顶。
她其实并没看什么,目光流转间却让郝帅想起一个人的手,一个人抚摸着时光的手,欲伸未伸,是那么渴望抓住点儿什么,又是那么胆怯,随时都有可能撒手而去。
真的吗?他想到手了吗?回忆是欢喜跟人开玩笑的,目光里的手,手的注解,多半来自时间的添枝加叶,在他熟悉她之后,尤其,在她离开他之后。
一瞬间的印象只能是:她长得真美,雪白花瓣样皮肤,眉目之间,含光蕴潋,有着磁石般致命的吸引力。说不上多大年纪,郝帅猜总比自己大,二十六七?十八九的小女生再漂亮也只好像新玉,难得拥有时光沉淀下来的温润感。
她没上二楼茶座,只在一层书店大略转了转。
眼睁睁地看着她走出去,走过银杏树,麦黄色的阳光正在褪去,她安祥的背影,悠扬而婉转的内心世界。
郝帅以为是第一次。
如果见过,他又怎么可能忘记?
秋天是二○○四年的秋天,至于地点,不管对于最终离开还是留下、得到还是失去的人来说,双城是他们抹不去的印记。
双城是长江边上的老码头,明清两朝曾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既是码头,商业风气必然浓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双城小老板在省内外名头一向老响咯。
此地距上海南京较之本省省城尤近,所以双城人对省城如同广东人对伟大首都北京,总有那么点儿面和心不和。双城子弟即使考到省城大学里去,毕业也定规回双城来,大人们讲起来不外是:省城在江北,江北人总归不够清爽。对南京他们亦满腹意见,嫌南京话太硬南京的包子又太甜,退一万步说,双城是比南京小,我们太平湖可比玄武湖大。上海是搬不出什么来,不过双城人依然骄傲地撇出上海话:大上海洋气得来,阿拉双城适意得来。
双城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市中心占地近万平米风景如画的太平湖。据载,清嘉庆年间,太平湖一带是一位双城籍状元大学士家的后花园。
郝帅的书店就在太平湖边,位于双城市中心闹中取静的一个三岔路口。太平湖于书店二楼可凭东窗而望,背依琥珀山的双城大学则在书店路北,南面斜街不过一箭之遥即双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中新路。
店是传了几辈子的老店,郝帅外爷讲,当一九二三年双城大学还是教会中学时,当外爷还在娘胎里,他们郝家就有这个店了,原本经
营文具字画后来兼销书刊杂志。一九五一年公私合营,外爷进了市新华书店,一九八一年退休回家又把店开了起来,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