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小读者(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儿童文学,散文,
品牌: 冰心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4248884/9787534248887
·条形码:978753424888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寄小读者》收录了冰心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其中《寄小读者》记叙了她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抒发了心中的眷恋、思念和感伤之情,其间浸润着浓厚的母爱、手足之情、友情、乡愁,亲切描述了陪伴她度过三年异地生活时光的慰冰湖、闭壁楼、娜安避迦楼、圣卜生疗养院、沙穰疗养院,还有病友、朋友和孩子。冰心用真挚诚恳、缱绻悱恻的文字纵情地描述着异国之旅的见闻和感想,述说着对往事的追忆和遥想。在《再寄小读者》中她向小朋友介绍了欧洲之行的经历——瑞士、意大利、英国,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古罗马辉煌的历史遗迹,两千年前被深深掩埋的庞贝古城,水光蔚蓝、礁石嶙峋、碉堡耸立、鸥鸣潮响的西西里岛,河道和桥梁交织、泛着“戈渡乐”的水城威尼斯,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宜人风光。她还写到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乌兹别克的丝绸大路、集体农庄、油田和工厂。在《三寄小读者》的通讯里,冰心老人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传统,教导孩子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和传统,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国际和平和人类进步的重任。
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编辑推荐《寄小读者》收录现代著名女作家、翻译家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 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
目录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
寄小读者
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
再寄小读者(之一)
再寄小读者(之二)
三寄小读者
……[看更多目录]
序言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大家庭里。冰心自幼成长在一个温暖、充满了爱的家庭之中。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一位海军军官,母亲出自书香门第,是一位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人,他们是一对舐犊情深的父母,使冰心倍感亲爱。冰心有三个弟弟,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
冰心在刚满七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去了上海,由此,她第一次见到了她日后如此热爱的大海。1903年到1904年之间,冰心的父亲奉命在烟台创办海军军官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四岁时,便随家辗转迁往山东烟台,大海成为了她童年生活的家园。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丰满了她的想象,成为她后来创作的灵感源泉。她的父亲谢葆璋曾经参加过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父亲的爱国之心深深影响着冰心的心灵。冰心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从小便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她童年的启蒙读本。
1911年冰心的全家南下回到福州。1911年秋天,冰心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1913年,冰心的父亲出任海军部军学司司长,举家北上北京。1914年冰心入读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18年冰心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她想望成为一名医生。然而,“五四”运动影响和改变了她的志向和生活道路。冰,心开始拿起笔来写作,针对战争、人民的贫困和疾苦、同时代青年人的烦闷和苦恼、家庭、妇女等社会问题,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1919年9月,她第一次用冰心的笔名发表了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又陆续发表了小说《斯人独憔悴》、《去国》等作品。
这时期冰心还创作了散文《无限之生的界限》、《笑》等作品,她的散文清新典雅、纯洁质朴。她还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三百多首纯真隽永的小诗,后结集成诗集《繁星》和《春水》。这些诗歌的主题围绕母爱、童心和大自然,蕴含深厚的哲理。自此她转入了自己喜爱和擅长的文学道路,成为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
1921年暑假,冰心从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毕业,迈入燕京大学念文本科。192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在出国前不久,冰心刚刚开始在《晨报副镌》的《儿童世界》专栏里发表她的《寄小读者》通讯。第一篇作品在1923年7月25日完成,一直延续到1926年8月31日,一共二十九篇。这组语言唯美、风格独特的散文,成为了冰心的主要代表作品。《寄小读者》记叙了她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抒发了心中的眷恋、思念和感伤之情,其间浸润着浓厚的母爱、手足之情、友情、乡愁,亲切描述了陪伴她度过三年异地生活时光的慰冰湖、闭壁楼、娜安避迦楼、圣卜生疗养院、沙穰疗养院,还有病友、朋友和孩子。冰心用真挚诚恳、缱绻悱恻的文字纵情地描述着异国之旅的见闻和感想,述说着对往事的追忆和遥想。
1926年,冰心在国外学成,获得了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国文系教书。1229年6月与吴文藻举行了婚礼。之后,冰心笔耕不辍,继续创作了许多歌颂母爱、童心和大自然,反映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社会生活的作品。
1938年,吴文藻和冰心带着孩子来到大后方云南昆明。1940年移居重庆。1946年,11月冰心随丈夫赶赴日本,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讲学,并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1951年,冰心全家回到祖国,从此定居北京。此后,她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来,她发表了大量的作品,歌颂祖国、人民和新生活。
在1942年12月12日到1944,年12月1日,冰心在重庆的潜庐,写了一组《再寄小读者》,一共四篇,发表在《大公报》上。这次写《再寄小读者》与前一次相隔十九年,而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3月27日所写的一组《再寄小读者》距离冰心刚开始写《寄小读者》已然过去了三十五年。这组作品一共二十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文学丛刊》、《儿童时代》上发表。此时她写《再寄小读者》时,她刚刚从埃及访问归来,于是,她向小朋友叙述了自己此次的埃及之行。
此后的通讯中,她还向小朋友介绍了欧洲之行的经历——瑞士、意大利、英国,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古罗马辉煌的历史遗迹,两千年前被深深掩埋的庞贝古城,水光蔚蓝、礁石嶙峋、碉堡耸立、鸥鸣潮响的西西里岛,河道和桥梁交织、泛着“戈渡乐”的水城威尼斯,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宜人风光。她还写到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乌兹别克的丝绸大路、集体农庄、油田和工厂。
与《寄小读者》不同的是,冰心在这组《再寄小读者》中描绘得更多的是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且情感不再悱恻缠绵,而是笔调欢畅、喜悦,风格迥异。
这组通讯中还有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暑期的读书计划,如何学好语文课,日新月异的天安门广场,举国同庆的国庆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李贡医生,新时代的公社园艺队队员等等,都是冰心与孩子们谈论的亲切话语。处处反映了祖国新时代的新风貌,处处流露出对祖国发展欣喜、快乐的真挚情感。
在1978年的5月5日开始,冰心再次提笔,为孩子们撰写《三寄小读者》的通讯。此时,距她写作《再寄小读者》已经三十六年,而距《寄小读者》已经是五十五年了。从这一天开始至1980年1月22日,共发表通讯十篇。作品刊登在《儿童时代》上。那时的冰心虽然已经是一位近八十岁的老人了,可是她童心永驻,一直在关心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在《三寄小读者》的通讯里,冰心老人倡导科学与民主的传统,教导孩子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和传统,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国际和平和人类进步的重任。
冰心写给孩子们的作品,蕴含着博大而深沉的爱。她为小朋友写作总是带有关切之情,每每当她提笔给孩子写通讯时,她总是说:“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今天,当我们再来读冰心的这些作品时,仍能感觉到涿厚的情感与关爱。善良的冰心心中的美好愿望便是: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温暖的母爱和天真的童心,并希望世上所有的人都能像孩子一样纯真,像母亲一样善良。
1999年2月28日,冰心老人离我们而去。她在给人们留下了大批丰厚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深深的思念。让我们在心中默默缅怀这位坚毅、温良的世纪老人,她见证了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她的心永远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们的心中也永远有她的位置。
编者
文摘寄小读者
通读一
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们:
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两月内,自分已和文字绝缘;因为昨天看见《晨报》副刊上已特辟了“儿童世界”一栏,欣喜之下,便借着软弱的手腕,生疏地笔墨,来和可爱的小朋友,作第一次的通读。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个世界时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小朋友,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十分的喜欢有这次的远行,因为或者可以从旅行中多得些材料,以后的通讯里,能告诉你们些略为新奇的事情。——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开玩笑的和我说:“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子。”小朋友想这是可能的事情么?——我又有一个小朋友,今年四岁了。他有一天问我说:“姑姑,你去的地方,是比前门还远么?”小朋友看是地球的那一边远呢?还是前门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