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中华-诺贝尔奖华裔科学家传
分類: 图书,传记,科学家,综合,
品牌: 杨建邺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3038455/9787543038455
·条形码:978754303845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杨振宁,195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35岁。中国本土出生、成长,并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从现在算起,20年足够。
丁肇中,1976年获物理学奖,当时40岁。在21世纪,中国人在科学上会有许多重要贡献。
李远哲,1986年获化学奖,获奖时50岁。目前惟一在国内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了面对21世纪带给我们的挑战,好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将是最重要的议题。
朱棣文,199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49岁。中国科学家要想有所突破,第一要选择较新学科中有带领性、人家会跟着走的前沿课题,第二要瞄准代表新趋势、再向前走一步就渴望会有突破性进展的新技术。
崔琦,1998年获物理学奖,当时59岁。21世纪的物理学也会有革命性的突破,不仅在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学方面,在凝聚态物理学方面也是一样。
李政道,1957年获物理学奖,当时31岁。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切条件,21世纪世界物理学的领袖人物将出现在中国。
《荣耀中华》讲述了这六位诺贝尔奖华裔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传奇人生。
目录
登上奥林匹斯山顶峰——杨振宁
1 幸福的儿童少年时代
2 西南联合大学艰难求学的日子
3 芝加哥大学
4 普林斯顿和杨一米尔斯理论
5 “θ—τ之谜”和荣获诺贝尔奖
追寻科学与艺术之美——李政道
1 好学少年,流浪天涯
2 浙江大学的“茶馆里的大学生”
3 西南联大再遇伯乐
4 群英荟萃的芝加哥大学
5李杨合作攻克世界性难题
6 双双登上诺贝尔奖颁奖台
7毛泽东求问对称性
8报国寸心坚似铁,振兴中华功不朽
9老当益壮,迎接新的挑战
10科学和艺术
科学实验团队的指挥大师——丁肇中
1颠沛流离的童年
2“时间是最浪费不起的”
3 与实验物理结了缘
4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5 寻找带色的雨滴
6 J粒子的发现
7 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8 三喷注现象的发现
9 华夏情深
10 探索无止境
他开辟了可能性的世界——李远哲
1 爱好广泛的少年
2 从书中探索人生的真谛
3 一位主动学习的大学生
4 原子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
5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博士生
6到哈佛大学深造
7芝加哥大学教授
8重返伯克利大学
9荣获诺贝尔奖
10“我们都是一个根”
捕捉原子的魔术师——朱棣文
1 家学渊源
2 迷恋上了物理学
3 从“阴影”中走出来
4 捕获原子的突破
5 成为斯坦福的教授
6 不应该把它看得有那么重
7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
8 冰山的一角
9血浓于水的感情
10一位风趣、幽默、平凡的人
做研究就像是一种宗教上的“感召”——崔琦
1只要他们在我心里就够了
2发奋学习的培正时期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奥古斯坦纳学院的奇才
5学业、爱情双丰收
6得天独厚,近水楼台先得月
7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8崇尚教学相长
9梅开二度,登峰造极
10谦谦君子
……[看更多目录]
文摘登上奥林匹斯山顶峰——杨振宁
1 幸福的儿童少年时代
1922年的农历八月十一日,即公历10月1日(星期日),在安徽省合肥县城西大街西古巷,杨家大院杨武之的家里喜得长子,这个圆头大脑的男孩就是杨振宁——20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之一。
1914年,杨武之以优秀的成绩在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毕业以后,有一年时间没有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1915年,他决定报考北平高等师范学堂(北平师范大学前身)预科班。1918年,杨武之从北平高等师范学堂毕业,正好有老同学蔡荫桥先生聘请他,于是他应聘回到母校安徽省立第二中学任教,并担任舍监(训导主任)。杨武之忠于教育事业,也很有决心在教育事业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没有想到他严格忠于职守,却引起了富家子弟的记恨,因此他愤然离开了省立第二中学,去安庆某中学教书,时在1921年前后。
杨武之在去安庆某中学教书前的1919年,与同乡罗竹泉的女儿罗孟华结婚。他们的婚姻是指腹为婚决定下来的,这是因为罗竹泉是杨武之姑父刘芷生的好友。到了安庆后的第二年,他们喜得长子振宁。杨振宁这一代为“振”字辈,而当时杨武之正在安徽长江边上的小城安庆(旧名怀宁)教书,为纪念这一段教书经历,就给长子取名为振宁,“宁”是指怀宁。
罗孟华没有受过新式的教育,旧式教育也受得很少,因此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好,相敬如宾。杨武之曾经说过:“夫妇应始终如一,胡适之从来不嫌弃他的小脚太太。我很赞成他。”
杨振宁出生后仅10个月,他的父亲杨武之考取了安徽省官费留学美国。此后5年,杨振宁便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两人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