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

分類: 图书,管理,管理学,综合,
品牌: 杨旭
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页码:22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1704221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出身贫寒、运气不佳、资源短缺……这都不是你的错。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从此你便开始走向成功!
如果你还没有“借力”,本书告诉你借得越多,赚得越多;如果你不敢去“借力”,本书教你借的勇气;如果你的“借力”不够顺利,本书启发你审视“借法”是否得当;如果你在“借力”中遇到挫折,本书提醒你是否违背了借的规则。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作者简介杨旭,江西湖口人,管理学硕士,高级咨询师,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咨询;曾在国有特大型企业、大型外资企业工作,并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有独到见解;服务的主要客户为特大型和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编辑推荐聪明的人都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成功!
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谁敢说,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谁敢说,他的成功中没有“借力”。他们敢借,能借、会借,善借。
“借”出了一片新天地!
——作者题记
目录
开篇的话:你“借”了没有?
第1章 “借”出一片新天地
资源短缺不是你的错
拥有资源与使用资源
“借力”可以帮助创业
“借力”可以创造好运
“借力”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
第2章 踢开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乐观看待问题:困难是一个可以撬动的“地球”
正确看待自尊:情面的值钱与不值钱
改变思维模式:试了才知道
正确看待自尊:情面的值钱与不值钱
改变思维模式:试了才知道
积极付诸行动:积哇步至千里
坚持就是胜利:1604次失败后的成功
强化“借力”意识:用上所有的力
第3章 世间万物事皆可借来用
从观音菩萨的三个箍儿说起
“借力”:借的是什么力?
世间万物事皆可“借”为我用
第4章 “借力”的游戏规则
“借力”的含义及其特性
“借力”的本质
“借力”应遵循的六项原则
第5章 常用的八种“借力”方式(一)
明借与暗借
强借与弱借
第6章 常用的八种“借力”方式(二)
直借与曲借
正借与反借
第7章 能从“借”获益的借前十向(一)
一问:为什么要借?
二问:借什么?
三问:什么地方可以借?
四问:向谁去借?
五问:什么时间去借?
第8章 能从“借”获益的借前十问(二)
六问:以什么方式去借?
七问:借多少?
八问:借多长时间?
九问:谁能够去借?
十问:真的有必要借吗?
第9章 能从“借”获取量大利益的秘诀
巧用一个借,胜用百万兵
巧借与巧用,概念要清晰
心胸有多宽,利益有多大
第10章 难从“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一)
第一种:恃才傲物的借
第二种:仗势欺人的借
第三种:乘人之危的借
第四种:颐指气使的借
第五种:利欲熏心的借
第11章 难以“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二)
第六种:损人利己的借
第七种:自私自利的借
第八种:违法犯罪的借
第九种:釜底抽薪的借
第十种:欺上瞒下的借
第12章 难以“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三)
第十一种:不自量力的借
第十二种:不合时宜的借
第十三种:目的不明的借
第十四种:动机不纯的借
第十五种:违背规律的借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借力”,就这么既简单又普通且非常好认的两个字,学问可是大焉!平常我们借钱创业、借钱周转、托人办事、学习科技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企业制度、创建企业文化、品牌经营、上市融资、建立合作(战略)联盟、招聘优秀人才、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公安机关建立社会治安联防机制、利用线人破案、召开公审大会;战争中利用先进装备、虚假情报、有利地形、天文气象、制造敌军内部矛盾、将计就计;国家建立议会(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对外开放、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大张旗鼓宣传英模人物等等,都是“借力”在工作、生活、管理、经济、军事、政治中的实际具体应用。“借力”无处不在,应用范围甚广。
“借力”就是“借用”自己(既指个人也指某个组织)以外的各种力量,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克服仅仅依靠自己之力难以完成的任务。台湾巨富陈永泰深有感触地说:“聪明的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商界巨贾洛克菲勒在信中鼓励儿子借钱发展:“我所熟悉或认识的富翁中间,只靠自己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挣钱发达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因借钱而发财,这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一块钱的买卖远远比不上一百块钱的买卖赚得多。……借钱是为了创造好运气。”我国古代圣贤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文摘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笔者曾就关于成功的问题做过座谈、问卷、聊天等方式的调查。调查过的有1。00多人。在这些人当中,年龄从18~60岁不等,其中,35岁以下的人占60%,36~45岁的人占26%,46~55岁的占10%,56~60岁的人占4%;知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高中以上的占20%,初中以上的占8%,小学及以下的占2%;性别上,男性占78%,女性占22%;地域结构上,来自大城市的占40%,来自中等城市的占35%,来自小城市和农村的占25%;职业上,管理者占28%,白领占35%,一般打工者占37%。
在“是否渴望自己成功”的问题中,100 9/6的人回答“渴望成功”。
在“自己是否已经取得成功”的问题中,20%的人回答“已经成功”,55%的人回答“不成功”,22%的人回答说“不知道”,还有3 9/6的人对这个问题没有做回答。
在“自己成功的原因”问题中,在20%回答“已经成功”的人当中,有30 9/6的人的回答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37%的人的回答是“靠运气获得成功”,33%的人回答是“借助他人的帮助获得成功”。
在回答“自己没有成功的原因”问题时,在55%的认为自己“不成功”的人当中,50 9/6的人回答“自己的运气不好”,21%的人回答“没有钱”,15%的人回答“没有什么知识或技能”,8 9/5的人回答“出身低微”,3%的人回答“没有努力”,3%的人没有回答。
在“愿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获得成功”问题中,94.7%的人回答“愿意接受”,还有3.2%的人回答“要看情况而定”,2.1%的人回答“不清楚或不知道”。
在“你认为影响自己成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问题中,答案有三四十种之多,其中“运气不好”、“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技能”、“没有靠山”、“创业太难”、“风险太大”、“小人使坏”、“实力不够”等九种答案占到了78%。
在“十天之内你能否借到100万”的问题中,在回答自己“已经成功”的20 9/6人,有85 9/5的人回答“能够借到”,10%的人回答“借不到”,5 9/6的人回答模棱两可;在回答“不成功”、“不知道”和没有回答是否成功的人中,有11%的人回答“能够借到”,89%的人回答“借不到”。
在“现有100万可以借给你,条件是一年后必须还200万,你借不借”问题中,23 9/6的人回答“借”,60 9/6回答“不借”,15%的人回答“要仔细考虑后再决定”,2 9/6的人没有回答。
在“如果一件事情连续失败七八次,你是否继续放弃”问题中,28 9/5的人回答“不会放弃”,
……[看更多书摘]
后记集中一段时间,全力以赴把拖了一年多时间的书稿完成,心里非常高兴,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本书的思想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形成,当时没有想到要把它写成书。只是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中,在做咨询与客户的沟通中,在做培训与学员们的交换中,他们都认为有新意,建议我把它写出来。我就有了写作的冲动,但欲望不是太强。
本书能够写出来并出版发行,我要重点感谢两个人: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的校友、老乡、北京胜略公司的董事长曾军庆先生,是他给了我鼓励和帮助。他以做市场的眼光肯定我的想法比较新颖,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写一本书;同时他积极帮助我联系出版发行商,让我认识了著名出版策划人闻洁女士。第二个要感谢的就是闻洁女士,与她的沟通是愉快的,她以资深图书策划人的眼光肯定了我的思想,并给了我一些好的建议。如果没有她的坚持不懈,也就没有我这本书的完成,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打电话给我,催促我赶快把书写出来,我才下定了决心。
还要感谢的是,为本书进行编辑、校对、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的人员,是他们的智慧使本书增彩添色。
在书中,我引用了很多资料,有些资料注明了出处,有的没有注明出处。没有注明出处,是因为有些资料收集时间比较早,当时摘录不全,现在去查,一时也找不到,在此,对这些人说声对不起,让你们做了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