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探索者:小学与中学科学教育新取向(国际科学教育新视野译丛)(The Natural Investigator)

分類: 图书,教育,教学理论,
品牌: 米歇尔·本特利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9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309380X
·条形码:978730309380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际科学教育新视野译丛
·外文书名:The Natural Investigator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在小学及中学的课堂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方法、课程设计、课堂管理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同时,本书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原理,提醒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兴趣,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对教学过程的突出作用。此外,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重强调了新的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科学课程的教育观。
目录
第一部分审视科学世界
第一章有关科学本质的观点/003
什么是科学/003
怎么区分出科学家/004
科学的操作性定义/008
科学作为问题解决/010
科学的过程/Oll
快速回顾/012
科学与文化/013
语言和隐喻的影响力/014
假设、模型、理论和定律/015
科学与技术/016
快速回顾/017
科学和哲学/018
实证主义/018
建构主义/019
比较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020
建构主义和科学的教学/022
快速回顾/023
结论/024
第二章小学和中学阶段的科学知识/027
小学和中学科学的范围./027
更少即更多/028
科学内容的框架/029
快速回顾/031
国家教育标准/031
物质科学/031
生命科学内容/033
地球和空间科学内容/035
附加的内容领域/038
快速回顾./042
实施深度导向的科学课程的障碍/042
结论/044
第三章科学教育:教室内的新基础/046
学校课程中的科学/047
简要概览科学如何成为教育的一~/047
当代公立学校的科学条件/050
尝试解释已发现的结果/052
快速回顾/053
为什么科学在小学和中学很重要./054
科学是实用的/055
科学是人文的/058
快速回顾/058
为情感和价值观而教/059
科学教育中的情感领域/059
发掘儿童的学习潜力/063
价值观的形成/064
激发儿童学习科学./065
快速回顾/072
对有抱负的教师的蕴意/072
教育的比喻/073
你需要知道的知识基础/075
快速回顾/075
结论/075
第二部分科学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儿童的认知发展与科学学习/079
儿童的科学与建构主义/079
期望的教学效果和实际的教学效果/080
儿童的科学与科学家的科学/084
建构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086
儿童的错误概念/'089
快速回顾/091
促进概念的发展/092
概念发展模型/092
概念发展模型的教育意义/101
快速回顾/102
结论/103
第五章探明儿童对科学的概念/105
访谈的目的/106
访谈的动态过程/106
访谈的本质/107
不同水平的挑战/108
用于设计访谈的组合问题/112
寻找归纳概括和操作定义/114
快速回顾/118
进行访谈/119
分析访谈的回答/121
个体和小组的理解模式/121
将与概念发展有关的回答分类/127
确定教育含义/129
快速回顾/133
寻找访谈的时机/134
人力资源/134
给班级做抽样调查/135
修改班级讨论/135
快速回顾/136
第三部分
第六章发展儿童作为天生探索者的能力
第七章在科学中探究
第八章科学课程的设计
第九章建立真实世界的联结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与课程整合
第十章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第十一章小学、初中科学课程开发
第十二章科学课堂的计划与管理
第十三章学生学习评价
第五部分资源
第十四章科学教育资源概要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当前,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在此之中急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其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日益巨大、深刻的影响作用.使得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凸显出更为重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而儿童期是培养年轻一代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儿童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儿童科学教育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日益意识到儿童科学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当前,在我国,儿童科学教育问题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话题。
但是,客观地说,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儿童科学教育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尽管许多研究者日益关注儿童科学教育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科学教育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科学教育中的许多重要、核心问题的探讨尚处于初始阶段,对儿童科学学习与探究的规律、特点、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尚缺乏实证性的系统、深入的研究结论,因此能够为广大科学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的研究成果也相对有限,一定程度上难以更有效地为实践工作者提供更为直接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从当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现状来看,由于我国科学教育直接脱胎于传统的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距离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对学前儿童和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中,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与问题。
文摘科学和哲学
同人们头脑中的其他所有事物一样,科学的观念是通过与其他的观念相互协商建构的。人们对于科学本质的看法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代的学者已经建构了一幅同几代前盛行的非常不同的科学图景。变化的程度意味着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所说的范例变迁——指的是“大图表” (总体情况)已经改变。尽管学者们对于许多问题仍然存在分歧,但是他们所达成的共识是先前的被称作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现在是不可信的。即使在实证主义是共同的观点时,少数人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早期的为如今的建构主义思想家播下种子的思想者有埃曼·康德、亨利·詹姆斯、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和约翰·杜威。后实证科学哲学的创造者包括库恩和其他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尽管有关科学本质的对话进行了几十年,但是观点远没有达成一致。有关科学和知识的本质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议题。
我们自己的看法是科学家的工作是创造性的,有着许多不同的形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科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创造由证据证实的有用的有关自然的模型和理论,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经验。用希斯腾斯(1992)的话来说:
科学这项伟大的游戏是建造真实世界的模型,每一个科学理论都为进行这个游戏奠定一个规则系统。这个游戏的目标是建构真实物体和过程的有效模型。这些模型包括科学知识的核心。,理解科学就是知道科学模型是如何建构和证实的(p.32)。
随后是更多的有关当代科学观的背景,以及实汪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比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一些有关这些内容如何运用于小学课堂的一日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实证主义
19世纪的哲学家奥古斯特·孑L德创造了实证主义这个术语,但是实证主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被称作“现代科学之父”的弗朗西斯·培根(牛顿和笛卡儿也是现代科学的建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