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少年红色经典(少年红色经典)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儿童文学,小说,综合,
品牌: 杏锦
基本信息·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页码:13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39142197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少年红色经典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一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但她宁死不屈,从容地走向被鲜血染红了的铡刀,为新中国奉献了她十五岁的花样年华……毛泽东主席为这位党的最年轻的女烈士亲笔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编辑推荐少年红色经典:
2004年入选中室部等九部委“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推荐书目
2005年起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政府采购书目
2006年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重点图书选题
2007年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
2008年入选联合儿童基金会赈灾捐赠图书采购书目
目录
战火纷飞浴童年
上学习班去
胡兰回家
上级给的任务
纺棉花
一丝不苟
去东堡
要做共产党员
不怕闲言碎语
她的选择
撞上了敌人
在困难中斗争
抗日政府贴出了布告
这是什么花招?
陈区长带来了消息
冷冰冰的天
面不改色
宁死不屈
风范映千秋
……[看更多目录]
序言“少年红色经典”丛书共二十册,分“文学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系列。前者为原创的文学作品,后者多为纪实的人物传记。作品中的英雄,不管是艺术形象还是生活原型,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崇拜和追慕的偶像。英雄的壮举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典范。
丛书主要选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最具影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和相关题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革命人民的大智大勇得到了充分展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历史意识得到了有力张扬。在这些作品中,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单纯强烈,情节清晰明了,冲突紧张激烈,语言生动朴实,风格健康明朗,结局总是正义战胜邪恶,人物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些作品往往有真实的历史为依托,作者大都有扎实的生活体验,有饱满的创作激情,有深厚的写作功力,加之未被商品市场之风沾染和浸润的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作品在今天看来仍清新可读。作品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符合大众欣赏习惯的浓郁的民族风格,显示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化和审美作用。作品刻画的英雄形象,已经成为“几代人对革命传统从神往、认可直到孜孜追求的审美路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其为“红色经典”丝毫不为过。
丛书2004年出版,同年入选中宣部等九部委“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推荐书目,2005年起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政府采购书目,2006年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重点图书选题,2007年列入总署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
正值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再版这套丛书,让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幸福成长的少年读者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责任,继续高扬革命传统的大旗;并以此向即将到来的伟大祖国的六十华诞献礼。
文摘胡兰回家
胡兰学得很好,还当了学习组长。四十天的学习结束以后,金香和玉莲(玉莲的爹去世后,她又参加了学习班)当天就回家了。胡兰留下做完总结才能走。
胡兰走的那天早上,吕梅担心地问她:“你回去以后,你奶奶会打骂你吗?”
胡兰很有把握地说:“奶奶从来没打过我,骂几句是可能的,她就是没完没了地对我讲她那套做人的道理。”
吕梅点点头说:“看来你已经摸透了你奶奶的脾气。”
胡兰笑了笑没吭气。可是胡兰第一次离开家这么多天,她实在非常想家。她最想的也还是奶奶。她长这么大.不仅纺线织布、做衣做鞋,连勤俭持家和做人的道理,哪一样不是奶奶教的。奶奶疼她,她也很孝敬奶奶。
交待了学习班的事,胡兰急急忙忙往家走去。当她快走到村边的时候,忽听背后有人喊她。扭头一看,原来是石世芳。石世芳也是云周西村人,现任区委组织部长。
胡兰见到石世芳高兴地叫道:“呀,世芳叔,你从哪里来?”
石世芳说他在南胡家堡下乡,抽空回家去拿件衣服。他问胡兰:
“学习结束了?怎么样?有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