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至现代家庭小说流变研究(文史哲博士文丛)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评论与研究,小说,
品牌: 楚爱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37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3321030/9787533321031
·条形码:978753332103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史哲博士文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传统中国封建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古今家族小说的发达和兴盛,也决定了家族小说相对于其它题材来说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意义。《明清至现代家庭小说流变研究》正是以此入手,十分有意义。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中的父子形象及其关系的嬗变
第一节权威的确立与失落:明清家族小说中的父子形象及父子关系
一、隐退、张扬与沉沦:《金瓶梅》等商人之家的父子关系
二、放纵、迷失与堕落:《醒世姻缘传》等普通之家的父子关系
三、追杀、顺从与反抗:《红楼梦》等显贵之家的父子关系
第二节父权神坛的坍塌:现代家族小说中的父子形象及父子关系
一、阉割、自囚与死亡:现代家族小说中父亲与长子的关系
二、压制、叛逆与出走:现代家族小说中父亲与逆子的关系
三、贬抑、置换与驱逐:张爱玲笔下父子关系的另类表述
第二章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中的母子形象及其关系的嬗变
第一节母亲与情感
一、寻找母亲的声音
二、母爱种种及其异化:慈母、愚母、溺母与恶母
第二节母亲与权利
一、母亲形象的男性化
二、母亲统治神话的张扬与终结
第三节婆婆与媳妇
一、婆媳关系书写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二、父亲的缺席与母代父权
第三章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中的夫妻形象及其关系的嬗变
第一节传统夫妻关系及两性关系的积极探索
一、传统婚姻本相:男尊女卑与一夫多妻
二、父权秩序的倾覆:泼妒的妻子与惧内的丈夫
三、新型夫妻关系的探索:情理矛盾与贤妇悲剧
第二节现代文学中夫妻关系的互动与嬗变
一、继承与反叛:传统贤妻良母的自救
二、红玫瑰、白玫瑰:摇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丈夫
第四章房屋建筑及花园的文化意蕴与寓意象征
第一节房屋建筑的文化意蕴与寓意象征
一、园林建筑的文学渊源
二、积财与半开放: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暴发商人的房屋建筑
三、尊严与封闭:以《红楼梦》等为代表的世宦贵族的房屋建筑
四、腐朽与晨曦:以《家》等为代表的旧家大族的房屋建筑
第二节花园的文化意蕴与寓意象征
一、花园的文学现象探源
二、《金瓶梅》中的花园:淫乱的性爱场所
三、《红楼梦》中的花园:爱情伊甸园的流失与毁灭
四、《家》等现代家族小说中的花园:透视外部社会的天窗
第五章家族小说的特点以及现代家族小说对明清家族小说的承继和发展
第一节家族小说的特点
一、家族小说的人物构成与兴衰模式
二、家族小说家国一体的网状叙事
第二节现代家族小说对明清家族小说的承继和发展
一、明清家族小说对现代作家的影响
二、现代家族小说对明清家族小说的超越和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几乎是从它产生之日起,也就开始了对它的评论、研究,各种研究论著早已叠床架屋、汗牛充栋。特别是近三十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硕士生博士生的大量培养,古代文学教学、研究队伍迅速扩大,研究论著更是多如山积。文化研究、艺术研究、实证研究、宏观研究、个案研究、文献研究等,无不从经典作家、作品扩展到三四流的作家、作品;文学史的编写已从综合史扩展为分体史、题材史、地域史、编年史、传播史,其规模从单卷本发展为多卷本甚至十数卷本。古代文学的各个角落几乎都巳被纳入了研究的视野,以致硕士生博士生们找一个没有人研究过的选题都十分困难。这一方面表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繁荣,但是否也表明了古代文学研究面临着一种困境?
这种困境,归根到底是由于古代文学是已然的历史存在,而非正在生成的事物,是由它的不可再生性决定的。我们可以下大功夫,费大力气,去寻找、发现新的资料,也可以进一步更新观念、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新的观照,这都可以使古代文学研究有所突破。但走出困境的根本方法,只能是把它由不可再生性资源变为可再生性资源。当然,这不可能是古代文学本身的再生,而是在研究者观照下的意义的再生。
文摘从十七世纪上半叶《金瓶梅》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成熟的家族小说诞生之日起,优秀的家族小说层出不穷,出现了《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重要的典范之作,代表了占代家族小说的最高成就。到了现代,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思潮相呼应,以摧毁旧家族为时代命题的家族小说独领风骚,成为现代文坛上最灿然的收获。截至到20世纪中期,出现r几部霞要的家族小说,分别是《金粉世家》、《家》、《京华烟云》、《财主底儿女们》、《科尔沁旗草原》、《四世同堂》、《金锁记》等,代表了现代家族小说的最高成就。本书以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的古今流变①为研究论题,以卜述较为典型的十二部巾氏篇家族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间或旁及其他一些小说和戏曲作晶),从家族人伦意蕴关系的嬗变、家族环境意蕴的嬗变以及家族小说本体自身的嬗变三个方面着手,分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中的父子形象及其关系嬗变、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中的母子形象及其关系嬗变、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中的夫妻形象及其关系嬗变、房屋建筑及花园的文化意蕴与寓意象征、家族小说的特点以及现代家族小说对明清家族小说的承继和发展五章展开探讨。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马克思、恩格斯说家庭“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问的关系”。①时至今日,家庭、家族始终是学术界颇感兴趣却又难以界说的问题,有关定义林林总总,但仍缺乏一个让大家一致认可的说法。由于家庭、家族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随着时问、地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随着定义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所以任何定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都不是绝对的。
后记多年前,同学和朋友们纷纷外出读博。望着他们的书包和行李,我既羡慕又遗憾, 想门己这辈子可能与博士无缘了吧。四年前, 我收到了博士录取通知书。坐在书桌前, 脑海里一片焦虑和荒芜:厚厚的博士论文,一本书的枝叶和气势。这么大的框架,我怎样才能气脉贯通地搭建起来?
我,能行吗?
而四年以后的今天,一切似乎尘埃落定。还是当年的书桌,我坐在那儿, 面前是我的书稿清样。它静静地躺在那儿,散发着清幽的书香。那些熟悉的几乎让我殚精竭虑的文字,竟然让我恍惚起来。记忆之门在一个瞬间轰然洞开, 随着那一串跌跌撞撞却越来越清晰的脚印而来的,是一场震天撼地轰轰烈烈的感动。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语来感谢我的导师张稔穰先生。十三年以前, 我还只是一个在学术殿堂之外驻足观望的懵懂的文学爱好者, 因为赵利民老师的好意举荐,先生不嫌鄙陋,收我做他的学生, 和另外两名较为优秀的师兄师妹一起共同学习。那时候,先生虽然繁忙,但总能坚持每个星期都要和我们面谈一次,要求我们每个人汇报一星期来的读书情况,有哪些心得等等。致使我们三个虽然苦不堪言, 但在先生雷打不动的坚持面前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每日里与书为伴、战战兢兢地过了三年。这三年,我们每个人都收获很大。硕士毕业时,师兄和师妹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名校的博士继续深造,而我因为志气短缺、才力不足, 留校做了教师。任教期间,先生一直以他博大宏阔、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影响着我,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科研上,先生对我言传身教、耳提面命, 倾尽了一个慈母严父所有的苦心。读博以前,我发了十几篇论文,每一篇先生都要认真审批,提出建议后让我反复修改,有时一篇文章要改到八次甚至更多。但是,每一次修改都无疑是一次实地练兵,让我在醍醐灌顶般的大悟中一点一滴地提高,为此,我深深地感激我的导师。我在学术上的成长、我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浸透着先生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