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出南亚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无住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3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2255422/9787802255425
·条形码:978780225542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虎出南亚》讲述1942年1月,驻泰日军越过泰缅边境发动了侵缅战争。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5、第6、第66军共十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从1942年3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先后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战役的胜利,这是南进日军自太平洋战争以来遭到的最为顽强的抵抗。中国军队这次远征作战,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然而,缅甸失守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至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的空中航线。退入英属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则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指导下进行整训,并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在滇西组建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为盟军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反攻作准备。1943年10月,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攻势,贯通中印公路,中国驻印军于缅北开始实施反攻作战计划。1944年3月,我驻印军先后攻占孟关和孟拱,逐渐包围密支那。5~~6月间,中国远征军在怒江地区全线反攻,战腾冲,攻松山,克龙陵,将入侵日军赶出国门。与此同时,我驻印军占八莫,克南坎,在芒友与南下的远征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打通。我驻印军新1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戍,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圆满结束。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海外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主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三十余万多人,伤亡十余万人。
作者简介无住,云南省玉溪市人。自小生活在中缅边境云南小镇畹町。潜心十余年,始成此书。此书于新浪网读书频道连载时为《国军行动——中国远征军入缅战记》。
媒体推荐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戴安澜
物资胜于精神,此次我军缅北作战之所以成功者,实以我军装备较敌为优。我之火力完全可以压倒敌人,敌日埋头于工事中,坐受我炮火之轰击。而空军又绝对优势,我昼夜自由活动,敌则昼伏夜动,彼我情青势实与我上海战役相反此足以证明我军只要有好装备,即可战胜敌人……盖我军精神条件早经具备,所缺者物质条件耳如能以物资上之充实,精到之训练,则可战胜一切也。
——赵学渊
蒋介石认为,中国军队刚刚进入缅甸,立足未稳,应该首先把脚站稳,然后才能考虑进攻的问题史迪威不听蒋介石的,结果中国远征军最初的惨败,败得很十参所以,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史迪威是个笨蛋,完全否认史迪威的军事才能我认为他看得不全面,史迪威在后面的作战里,特别是指挥从印度进攻缅甸的那支部队打了很多胜仗,所以,应该说史迪威是对中国抗战有功的国际友人但他看不起国民政府,看不起蒋介石,而且曾经想夺取中国的军权,甚至曾经计划要暗杀蒋介石。
——杨天石
1942年夏季,中国远征军是在失败不可抗拒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以自己的悲壮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决定性会战的胜利,并通过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朝胜利方向转变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大环节,这就足以证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重大军事贡献。
——倪乐雄
编辑推荐《虎出南亚》被《愤怒的子弹》作者周健良、《雪高军刀》作者张磊陪衬推荐:
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之战,后又攻胡康洒谷,穿孟拱河谷,围密支那,渡怒江,战腾冲,克松山,占龙陵,最后解放滇西,反攻北,中国远征军痛击日寇,壮我国威!
目录
第一章 缅甸危机
第二章 风云突变
第三章 拯救英军
第四章 血溅日寇
第五章 魂断瓦城
第六章 野人山记
第七章 异国他乡
第八章 临危受命
第九章 初战失利
第十章 乱中打狗
第十一章 渴望胜利
……[看更多目录]
文摘国军暂17师代理师长钟进山上校,身负重任,带着副官范一林要去云南昆明走一趟。
昨天傍晚,范一林中校刚刚回到营地,悄悄地告诉钟进山,据重庆方面可靠消息,国军在中缅边境将有一场大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围绕保卫滇缅国际公路而进行的。听说有大仗要打,钟进山仿佛渴望搏击的斗牛士进到了斗牛场一样兴奋,遂将去广西南部战场参战的念头暂时掐灭了;得先到昆明探听一个究竟,然后再作别的打算。
天才蒙蒙亮,范一林便自己驾车陪着钟进山,悄悄驶出了营地。
峰高天矮,崇山峻岭,天空飘着细雨小雪,道路泥泞不堪。吉普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不时碰到沿路开往湖南前线的部队。第二次长沙会战刚刚结束,小日本吃亏不小。中日双方均不甘心,暗自纷纷调兵遣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帷幕悄然地拉开了,战局再度吃紧,国民政府不得不面对战场离重庆愈来愈近的现实,调集国军后方预备队日夜兼程地往湖南集结,为薛岳统兵的第9战区补充有生力量。
“一林呀,”钟进山拍了一下范一林的胳膊,没有外人的时候,钟进山总是这样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副官,“你说说,云南可是大后方,真的会有大仗打啊?”
范一林略微侧过脸,对钟进山说:“师座,听说过滇缅公路,也就是现在讲的中缅公路吗?”
钟进山摇了摇头,他只是略有一点点儿模糊的印象。
范一林深知师长钟进山的为人。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职业军人,以带兵打仗为天职,每天心里只是想知道某一个战区谁赢了,谁跑了,为什么僵在那里。至于什么欧洲时局、太平洋战局和重庆上层方面的消息传闻,钟进山总是漠不关心的,自然也没有更多的人向他提及。
范一林接着说:“四年前,委座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云南省府主席龙云在一起探讨局势走向,他们都担心中国大后方的出海口。龙云在会上提出:上海一失,我即无国际港口。日军南进政策付诸实施,南方战区可能会扩大,连接香港和越南的铁路也成问题。建议国民政府修筑中缅公路,从昆明出发,经云南大理、保山、畹町到缅甸北部重镇腊戍,再连接腊戍至仰光的缅甸铁路。蒋委员长欣然同意,确定了中央补贴、地方筹款的原则,指派交通部一位次长亲自督办筑路事宜。”
“哦,原来是这样的。”钟进山佩服范一林学识渊博,怎么知道那么多,可转眼一想,不禁问道,“范副官,你在大学里,应该不是教筑路的吧?”
“师座说哪儿去了!”想起当年在家乡当县长的父亲,由二哥搀扶着亲自率领两万民工,背着口粮,携带一些刀斧、锤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