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语英汉翻译技巧(Techniques of The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分類: 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普及性英语学习,翻译,
品牌: 夏登峻
基本信息·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3666513
·条形码:978750366651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外文书名:Techniques of The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法律英语这门新兴的课程已经被推上了全国各大学法学院系的讲坛。正如中世纪的拉丁语和法语在英国渗入法律的各类著述、文件以及司法领域一样,法律英语这门课程很快引起广大师生的强烈兴趣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对法律英语方面的指导、研讨、培训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法律英语英汉翻译技巧》是关于介绍“法律英语英汉翻译技巧”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翻译的一般理论和标准、法律英语的特点、援引的翻译、英国援引的解说或翻译、习用语及常用句型、一些词的否定译法等内容。
目录
自序
引言我国法律英语翻译简史
第1章 翻译的一般理论和标准
一、翻译原则和标准
二、20世纪翻译家论“信”“达”“雅”
三、国际上的翻译理论和标准
四、“信”“达”“雅”的三层要义
第2章 法律英语的特点
一、以普通英语单词表达法律上的特定含义
二、以词组、短语或习惯用语表达法律上的特定含义
三、引用外来语
四、美英法律术语有异义
五、一些法律术语有背景含义
六、援引问题
七、用词准确、常用古词
八、句子结构复杂
第3章 译前准备
一、基础工具书
二、各类地图和英语姓名译名手册
三、法律专业书籍和资料
四、大型工具书和套书
五、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第4章 怎样理解原文
一、原文理解难的原因
二、原文理解的技巧
三、原文理解能力的提高
第5章 怎样表达原文
一、确定词义是表达的基础
二、语法结构分析是表达的关键
三、掌握“度”是表达的难点
四、理解弦外之音使表达完善?
第6章 专有名词的翻译
一、地名
二、民族
三、人名
四、判例名称
五、国际组织、世界报刊、通讯社
第7章 标题的翻译
一、关于书名
二、书名的翻译
三、文章标题的翻译
四、新闻标题的翻译
第8章 援引的翻译
一、什么是援引
二、判例援引的基本规则
三、援引的解说和翻译
四、《美国法典》或《美国注释法典》的分类及标题
五、各种援引的翻译举例
六、美国分类援引的基本规则及译法
七、英国援引的解说或翻译
第9章 八种译法技巧
一、长句的翻译
二、定语从句的翻译
三、被动语态的翻译
四、一些词的否定译法
五、直译与意译结合
六、增译、减译、倒译和改译
七、吃透原文、突出重点
八、切勿“望文生义”
第10章 判例报道和法律文件上的小短句、习用语的翻译
一、习用语及常用句型
二、常用词和短语
三、判例节选
第11章 译文赏析
附录法律著述及文件中常用的一些短语或起首语
参考书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3年2月法律出版社张波先生来函希望我总结一下多年来搞法律英语翻译工作的体会,写一本15万至20万字的《法律英语英汉翻译技巧》,读者对象主要是法律院系的学生和从事涉外法律实务的工作者,以及想通过阅读这类书籍掌握一定翻译技能的初学者,这就引起了我的共鸣,但经过一番思索又碍难从命,这既非“不屑为之”,亦非“不能为之”,而是“不敢为之”。其理有三:第一,底气不足(法学水平、英语水平有限,难以胜任);第二,实践不足;第三,资料掌握不足。因而不可能根据对象拟订一个全面规划,包括各式法律文书、法律解释、法律理论,以及内容限定、例句选择、确定重点等,并能按规划而为之。后经出版社和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仅就个人实践和手头的累积资料写了约20万字的初稿,于2005年初交出版社。他们审阅后肯定了内容,并提了许多具体意见和建议。出版社希望把这本书写成“高专业水平,语言简洁、通俗,设计问题明确、线条清晰,反映法律英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翻译工具书(指导书)性质的一本书”。根据这一要求,我对原稿反复修改、更换例句、调整难易程度、深入评析,使重点更多放在翻译技巧的解读和操作程序的介绍上,让读者从中可以获益,并能通过提高法律英语水平达到提高法律专业水平的目的。
文摘一、翻译原则和标准
现在该讨论一下翻译的原则,或者说“翻译的标准”,就是说以什么原则和标准来衡量或要求翻译的“产品”呢?这个问题中国的翻译界已争论了数十年。每一篇争议文章或争议言论几乎都离不开中国文化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大校长的严复在他的汉译赫胥黎的《天演论》(1898年)的例言中所说的,“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什么是“信、达、雅”?按他自己的解释,翻译时对原文要忠实,译文要通顺,还要文雅,有时为求译文通顺,不免要颠倒原文字句,甚至在原文之外还要斟酌补充。这种补足只是发挥原意,绝非节外生枝。有些原文含义艰深,难以理解,则需在译的句子前后酌加“引衬”,以便使原文意思明确。不说“解释”,也不说“说明”,而说“引衬”,是有道理的。“引”为“引申”,“衬”是“帮衬”,帮助之意。所以“引衬”就是加几个字以助了解。他说:“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可是单是忠于原文,而译文不能达意,便失去了译介作用。
后记本书进入收尾之时,感慨有三:首先,感谢支持鼓励我的一些同志、好友,使我不少年来的这一夙愿得以实现;第二,感谢为我提供资料、替我打字、校对的年轻老师李忆和邓宏光、王昱宇、
陈龙环、郭东四位博士生以及刘艳平、陈佳佳、车恰一、路德虎、王彪等硕士生为我付出的辛劳;最后,送出版稿之前,欣慰高兴之余,感到惶恐与不安,因中、外文和法律专业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误和缺陷,希望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但同时也相信读者可从中获得收益。
这里,衷心感谢法律出版社张波同志对我提出的架构和具体修改意见。
特别感谢梁治平教授阅读了本书前五章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此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我的家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得到我夫人杨杜芳女士的鼓励和帮助,使此书得以顺利完成。
作者
西南政法大学夏登峻
2007年4月于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