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The Night Watch)

分類: 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综合,
品牌: 萨拉·沃特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4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274695X/9787532746958
·条形码:978753274695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英语
·外文书名:The Night Watch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守夜》没有出其不意的生离死别。战争是背景,开卷已是结局。它是关于寂寞和失去。战争打乱了生活原本的秩序,使人们做了平时不可能的事。战时,上层社会的凯和朱莉娅才会结识平民阶层的海伦和维芙,凯才能毫无顾忌地和海伦住在一起,海伦才可能和朱莉娅有一场倾城之恋。战争使他们体验恐惧、渴望、迷恋、疯狂这些强烈的感情。他们盼望战后美好新世界来临,当战争真的结束了,他们才知道事情并非如此。战争完结,伤痛却不完结,战争并非伤痛的原因。
媒体推荐无论是驾驶救护车在密集如雨的炸弹中疯狂穿梭,抑或是移情别恋,她都营造出非凡的叙事性张力。
——《每日邮报》
沃特斯的“炸弹故事”读来根本不像时代小说,从内容与描述手法看,反而具有新颖、清新与紧迫感。这是一部极为优美,深具说服力、同情心与想象力的作品。
——《伦敦书评》
《守夜》让你有种感觉,仿佛读着由一流说书人的完美技巧萃练出的一系列看似简单明白却丰富深邃的爱情故事。这可以表明,即使你早已读毕最末一页和起首那一场关键性的邂逅,沃特斯的力作仍将在你心头萦绕不去。
——《周日电讯报》
一本真挚动人、有诚意的书,不必大费周章展露戏法,便会让人想再读上一遍。
——《观察家报》
细密铺陈,却有刻骨铭心的力道……萨拉·沃特斯是位优秀作家。
——《星期日独立报》
编辑推荐我们在最动荡最荒唐的年月相遇,除了爱情,一无所有……
《守夜》是2006年最荡气回肠的文艺小说荣获博达国际文学奖,同时入围布克奖柑橘奖短名单。
目录
1947年
第一章
第二章
1944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1941年
……[看更多目录]
文摘1947年
第一章
这么说,凯对自己说,你现在已经成了这样一种人:钟停了,表也不走了,只靠那个与众不同的跛子来到房东门前,才知道是什么时辰。
她穿一件无领衬衫和一条灰色内裤,站在敞开的窗户前,吸着烟,看着伦纳德先生的病人来来往往。他们准时到来——准时到可以当她的钟表:星期一上午十点,驼背女人;星期四上午十一点,受伤的士兵;星期二中午一点来的是一个老头,一个古怪的小伙子扶着他。凯喜欢看他们在街上缓缓步行。那个穿一身黑的男人看上去精明能干,像开殡仪馆的。那个小伙子耐心、严肃、英俊——她想,在斯坦利·斯宾塞或某些吹毛求疵的现代画家的笔下,这是青春年少的象征。他们后面是一个女人和她儿子,一个瘸腿小男孩,戴眼镜。之后是一个患风湿病的印第安老妇。那个女人和伦纳德先生在走廊里说话时,瘸腿小男孩有时会站在通向屋子的那条残破的小径上,用大靴子磨蹭小径上的青苔和泥土。前不久有一次,他偶尔抬起头,发现凯正看着自己,随后,她听到他要自己去上厕所,在楼梯上大呼小叫。
“门上的那些是天使吗?”她听男孩的母亲这么回答,“老天爷,它们不过是照片而已!亏你长这么大!”
凯思忖,他害怕的不是伦纳德先生那些爱德华七世时代的天使,虽然它们面目狰狞。他害怕的是会碰上她。他肯定认为她是个鬼魂或疯子,在阁楼上游荡。
他多少是对的。有时,她不停地走来走去,据说疯子就是这样的。有时,她又呆呆地坐上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盯着那片阴影缓缓爬过地毯。每当这种时候,她真像鬼,成了这幢陈年旧屋的一部分,如尘土一般融化在这些摇摇欲坠的斜梁歪木所积攒起来的阴暗中。
一列火车开过,进入克拉彭站,离这里有两条街远。她撑着窗台,感受火车带来的震动和颤抖。她身后的灯泡一下亮起来,像一只眼睛恼怒地闪了闪,熄灭了。壁炉里,一块炉渣轻轻塌下。壁炉小得可怜,这间屋子过去是仆人住的。凯最后吸了一口烟,用食指和拇指掐灭烟头。
她已经在窗口站了一个多小时。今天是星期二,她看到一个塌鼻男人来了,他一只胳臂残废。她在等斯坦利-斯宾塞夫妇,不过,这个想法并不明确。现在,她打定主意不再看这些人了。她要出门,天气毕竟不错:温暖的九月中旬,这是战后的第三个九月。她走到用来做卧室的隔壁房间,开始换衣服。
屋里光线暗淡,几块窗玻璃没了,伦纳德先生用漆布来代替窗子。床挺高,床单是脱光毛的灯心绒。睡在这种床上,你会想到,多年以来,有许多人在这张床上睡觉、做爱、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