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日本
分類: 图书,文化,世界及各国文化,各国文化,
品牌: 汤祯兆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2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209046690/9787209046695
·条形码:978720904669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命名日本》带你一起脱掉命名的外衣,去见识一个真正的流行日本吧。人妻、女子铁道迷、主妇、悠长假期、落水狗、化妆狂.巨乳、购物狂、腐女子、老头、武士道、AV、足球、寅次郎、欺凌、百货公司,感泪、郊外、M型社会等等。眼花缭乱的名词背后是冷静清晰的追索,谁为谁命名,谁又被谁命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捕捉东洋图景,深思自身处境!这其实是为读者提供认识日本社会当地语境的新线索,让大家考察日本人在过去二十年,如何透过创作新的词汇与概念去面对社会不安,重新认识自己及他们身处的环境。从窥看日本的文化现况,预警香港的文化断层。
作者简介汤祯兆,香港作家,长期从事文化写作,兴趣由文学至电影,再扩展至文化研究。主要写作领域包括日本文化研究、社会文化观察、电影解读、文学创作及评论等,著作发表也由香港延伸至台湾及内地。曾任香港电台“开卷乐”及“东洋现场”节目主持人。目前为《亚洲时报》网络版,香港《文化现场》,台湾《台湾电影笔记》,内地《城市画报》、《上海壹周》、《新视线》及《南都周刊》等的专栏作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教授“创意媒体写作”。
2008年个人新著
1.《整形日本》,山东人民出版社
2.《情热四国》,香港:知出版
3.《全身文化人》,香港:文化工房
4.《香港电影血与骨》,台湾:书林
5.《日本映画惊奇——从大师名匠到法外之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个人博客
http://blog.roodo.com/tongsiu
http://blog.sina.com.cn/tongsiu
编辑推荐从整形丰乳内窥浴血人妻,由误认腐女子远视误读M型,插手日本,预警香港。
如果日本算是抄袭,香港流行文化可能连二手的也不是。在这个意义底下,也许没有人会找不到理由去读汤祯兆的这本《命名日本》,尤其是连大学通识课程也和你分享“Ga妹是怎样炼成的”。
“应景”也许是日本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机制,从大众心理上说,不仅是一个消费对象,而且是把“流行”延续下去的链条,他们的流行文化之所以层出不穷,无怪乎这样一个机制存在。汤兄的《命名日本》,对这一点把握十分到位,值得称许!
目录
序一 阅读日本的快餐法则
序二 命名从来是一种策略
1 容易命名的女人
1.1 “人妻”的易容术/005
1.2 女子铁道学入门/011
1.3 日本女性的AV下半生/017
1.4 日本中学女生的时代变化/021
1.5 专业主妇的去向/027
1.6 腐女子的前世今生/033
1.7 落水狗的美学/039
1.8 电车厢内的化妆狂/043
1.9 丰乳传说的现代神话/047
1.10 购物女王的浴血人生/051
1.11 十年《长假》有时尽,濑名小南去无从/057
对谈:姐姐妹妹自发功直到香港的尽头/063
2 男人名字就是苦
2.1 老头的夕阳美学/079
2.2 武士道电影的新诠/085
2.3 为何会是足球?——J-League的民族心理及国族认同考核/089
2.4 寅次郎的流浪传奇/093
2.5 欺凌的失焦——受害至加害的转化/099
2.6 运动教坏人?——日本青少年的育成误航/103
2.7 自行车的人车合一美学/109
2.8 反乌托邦者的选择——野泽尚自杀之路/115
2.9 寺山修司2006札记/121
2.10 十一月,去看寺山修司/127
对谈:怎么天生不是女人熟到陌生/133
3 消费男女的文化原像
3.1 文坛偶像畅销构造攻略/149
3.2 百货公司城市末日?/155
3.3 郊外病理学的思考/159
3.4 香港与日本在流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165
3.5 泪之消费——感动市场的思考/169
3.6 《禁室培育》的文化根源/175
3.7 宠物狂的两极化年代——人的动物化世纪?/181
3.8 手机文化的研究新潮/185
3.9 “M型社会”的误读/189
3.10 香港对日本AV的色情想象/193
3.11 社区重建的地缘动力/201
3.12 “新新宗教”的幻想光环/207
3.13 温泉与日本性/213
对谈:命名大起义上下而求索/219
附文一 下一站,命名
附文二 离陆的思想与着陆的思想
后记由《整形日本》到《命名日本》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读汤兄《整形日本》的时候,有过一些隐约的印象,后来逐渐变得明确起来。所谓印象,并不针对任何抽象的日本,反而都是细节上的内容。类似“御宅族”、“腐女”、“水手服灯笼裤”之类的词汇,原本都是捕风捉影,很难与日常相识的日本人对号入座,加之这些新派生的概念犹如夏天河沟儿里泛滥的雨水,有的沉淀下去,有的随波逐流,几乎在瞬间之内就消失一空了。
日本每年都评选“最佳流行语”,但奇怪的是真正能留得住的词汇并没那么多,一般不用几年就被日本大众彻底忘掉,大部分流行语都变成了当年的应景道具。顺便说一下,今年日本的最佳流行语叫“阿软佛”,源于英文“Around Forty”,然后把它拆开变成“Aro For”,意思是“40岁上下”的女人。由头来自一部同名的电视连续剧,专门讲日本40岁上下女人的那些杂活事儿。
从上述不难看出,“应景”也许是日本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机制,从大众心理上来说,不仅是一个快捷消费的对象,而且还是把“流行”延续下去的链条,他们的流行文化之所以层出不穷,无怪乎这样一个机制的存在。汤兄的《命名日本》,对这一点的把握十分到位,值得称许!
不过,话虽这么说,跟我常年居住日本的经验相比,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阅读日本的法则呢?这里暂且把汤兄的日本文化论戏称为“陕餐法则”,因为他表达清楚,点与线的连接十分般配,读完后给人的整体感和饱食感都很强。
文摘插图:
后记这是我在山东人民麾下出版的第二本著作,过去一年出现的变动可谓不多也不少,大抵也可以在此向简体版的读者交代一下。
我在2008年分别在内地、香港及台湾出版了不同的作品。在内地除了《整形日本》外,也在广西师大麾下出版了《日本映画惊奇》;在香港出版了日本文化旅游《情热四国》(知出版)以及个人自选回顾集《全身文化人》(文化工房);另外也在台湾的书林旗下出版了香港电影研究《香港电影血与骨》。我说过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2008年个人出版的顺遂,背后当然有众多指路明灯穿针引线在协助,于此先致上由衷的谢意。然而我认为一切并非偶然,多得梁文道在内地打出一片天,他身体力行执持公共知识分子的精神,树立了良好的沟通交流榜样。在《整形日本》的后记中,我早已提及身边有不少香港写作界的友人充满潜力干劲。有麝自然鏖,我信如是——此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李照兴的《潮爆中国》、潘国灵的《城市学——香港文化笔记》及陈宁的《八月宁静》等优质著作,均逐一以简体版回归内地面世。香港虽然是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商业城市,然而自由自在的思想空间,一向利于孕育个人对文化艺术的探究。香港原来的殖民地背景让人可以博取所需,不囿一门,这就是身处殖民地得享资源广泛流通,意识形态无比自由的最佳优势。在香港长大,更加上自己的中文系出身(专攻现当代文学),我一向对于宏大论述的假大空意识极为烦厌。香港的成长经验教晓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最重要自觉性,应该体现在不可自觉为知识分子的身份上。人人都是知识分子,街上满是专家流民。香港一向是以经济金融挂帅的商贸城市,过去如是,未来亦会如是。唯其明心见性,才得以抱持健康的写作态度撰作下去。严格来说,我执持的写作态度应是“娱己娱人”,知识分子很容易走上律己以宽,待人以严的虚浮之路一尤其一旦眼前涌现“钱途”。然而由于在香港从事文化艺术的工作肯定无利可图,反过来减少了喧嚷,催化了更多诚挚交往,亦助长了实干者的思考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