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民族学,综合,
品牌: 辜鸿铭
基本信息·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页码:35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7332808/9787807332800
·条形码:978780733280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人的精神》是辜式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辜鸿铭用他令人仰止的完美英语力阐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著就了这部当时轰动西方名作。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中国人的精神》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对于中国精神生活的“揭示”,关于中国文化道德精神价值的阐述,都很有意义。
作者简介辜鸿铭(1857~1928)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尝言:“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文化巨擘吴宓亦赞曰:“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之宣传员。”而在新文化运动另一位领袖陈独秀眼中,却是位“很可笑”、“复古向后退”的怪物,以“老顽固”、“老古董”、“腐儒”等相称者也不乏其人。如此褒贬相反的头衔,细数下来,竟有二三十个之多,集于一人之身,足见其受重视之程度。由是,三十年代的北京大学英文教授温源宁谓:“在生前,辜鸿铭已经成了传奇人物;逝世之后,恐怕有可能化为神话人物了。
编辑推荐《中国人的精神》告诉世人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目录
序言
导论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妇女
中国语言
约翰·史密斯在中国
一个大汉学家
中国学(一)
中国学(二)
附录一 群氓崇拜教或战争与战争的出路
附录二 文明与无政府状态或远东问题中的道德难题
辜鸿铭著译年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早在五四时期,辜鸿铭那副由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所构成的遗老形象,就已使他成为北京街头和北大校园的一大景观。人们既以围观他为乐,他也乐得以“京城一景”自嘲。
1921年,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隆之介来华游历时,有一位西方友人握着他的手特别提醒他:“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紧,但不可不去见辜鸿铭啊!”见过辜氏之后,这位日本作家欣然承认,其友人此言“真不我欺
在近代中西冲突、古今交汇的历史时代,辜鸿铭的确不愧为一道充满魅力的人文风景。其可观之处,不仅在于他有怪诞的外表、奇异的行为,机智灼人、滑稽诙谐的名士个性,也不仅在于其对人生、文明和东西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更在于他那独特的人生经历、风格和思想倾向等诸多因素综合汇聚而成的深厚的文化蕴涵。
这位名震中外的文化人,本名汤生,以字行世,原籍福建同安,1857年生于马来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世家。他少年出洋,游学欧洲十余载,通晓英、德、法、拉丁和希腊等近十门语言,曾获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年近而立之时,正式返归中土。回国后,他先是在张之洞幕府做了十七年的洋文案,后又督办过黄浦浚治局,清末时曾官至外务部左丞。民国初年,他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二岁。
文摘在我看来,正是德国人身上那种对正义强烈的爱,和对不义、分裂和混乱极度的恨,使得他们迷信并崇拜强权。可是,当他们这种恨一旦恶性发展而失去控制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不义、一种更可怕更恐怖的不义,其罪孽甚至远为分裂和混乱所不及。古老的希伯来——那个曾给欧洲带来过知识与正义之爱的民族,正是由于这种恶性发展的恨——狂热偏激的、冷酷刻毒的、失去控制的恨,从而毁灭了他们的国家。耶稣基督,那位被马修·阿诺德说成无法形容的,拥有最高理性的救世主,也正是为了将其子民从这种憎恨中拯救出来,才谆谆告诫他们:“要记住,必须和善、谦卑,你们的灵魂才会安宁。”然而,犹太人不仅不听他的教诲,反而对其大加迫害,结果犹太国灭亡了。耶稣对曾是欧洲文明保护者的罗马人,也有过同样的警告:“拔剑者必亡于剑!”可罗马人不仅置若罔闻,反而还纵容了犹太人对耶稣的迫害。结果罗马帝国土崩瓦解,古老的欧洲文明也随之消失了。无怪乎歌德要这样感叹:“要经过多么漫长的历程,人类才能学会温和地对待罪人,宽容地对待违法者,人道地对待野蛮啊!可以断言,最先这样教导,为把此种可能变作现实而推动它的实践并为之献出生命者,一定是具有神性之人。”
在此,我想引用其伟人歌德的几句话,来呼吁德国人民和德意志民族:除非他们设法改变那种对不义所抱的偏激、冷酷、刻毒和无节制的仇恨,除非他们铲除由此而发生的对暴力的迷信与崇拜,否则,德国就会像犹太国一样灭亡,甚至欧洲的现代文明也将同其古代文明一样走向毁灭。我认为正是这种恶性发展的憎恨与仇视,导致了德意志民族的强权崇拜与迷信,而这种迷信与崇拜,又使得德国的外交官、政府官员和一般百姓在与其他民族的国际交往中,变得那样不识轻重和蛮横无理。德国朋友曾要我对此拿出证据来,我简单地举了北京克林德纪念牌坊的例子。北京的克林德纪念牌坊,是德国人强权崇拜的纪念碑,是德国外交蛮横无理的纪念碑,也是德国民族在其与他国的国际交往中蛮横无理的纪念碑。正是这种无礼与蛮横,激起了俄国沙皇的不满,他愤而言道:“我们已经容忍七年了,现在一切都该结束了!”德国外交上的无礼行径,迫使真正热爱和平的统治者沙皇以及欧洲最优秀、最高尚、最可爱、最仁慈和最慷慨的俄罗斯人,同情了英法群氓和群氓崇拜者,并同他们缔结了三国协约。最后,俄罗斯人甚至还支持了塞尔维亚的无政府暴徒,战争也就由此爆发了。总之一句话,正是德国外交上的无礼,或者说是德意志民族的无礼,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