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
分類: 图书,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金一南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页码:4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1426207/9787801426208
·条形码:978780142620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苦难辉煌》讲述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叱诧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作者简介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进修,并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
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国防战略委员会专家委员,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学习时报》专栏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节目主持人。
编辑推荐高层智囊金一南历时,十五年倾注心智的力作。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目录
第一章 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二章 东方之梦
第三章 岩浆
第四章 “围剿”
第五章 崛起
第六章 陷落
第七章 突破
第八章 湘江,湘江
第九章 烈火真金
第十章 瞩目大西南
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
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
第十三章 阴见多云
第十四章 福兮祸所倚
第十五章 历史与个人
第十六章 狂飙歌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
所问像生命一样久远和古老。
不仅是未来对过去的寻问。是大树对根须的寻问。是火山对岩浆的寻问。是有限对无垠的寻问。
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到1949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
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到2050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
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相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历史命运蜕变为个人命运,众生便只有在周易八卦面前诚惶诚恐。
我们没有在丢掉自己的宝藏么?
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
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获得腾飞的翅膀?狄德罗说,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把他的话反过来设问:若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
钱包鼓起来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么?
皆从个人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
不是要你到历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应该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费弗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法西斯德军枪毙了,他的话语仍然在新世纪全球动荡的回音壁上回响。
文摘第一章 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的故纸。
静悄悄的图书馆内,靠角落那个书架上,有本如秋叶般枯黄脆裂的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十月重庆初版。翻到第195页,见一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日记:
……凌晨五时半,床上运动毕,正在披衣,忽闻行辕大门前有枪声,立命侍卫往视,未归报,而第二枪发;再遣第二人往探,此后枪声连续不止……
颇像一部拙劣惊险小说的开头。可以想见,当年写到这里,握笔的手定在不住颤抖。接着往下写:
……出登后山,经飞虹桥至东侧后门,门扃,仓卒不得钥,乃越墙而出。此墙离地仅丈许,不难跨越;但墙外下临深沟,昏暗中不觉失足,着地后疼痛不能行。约三分钟后,勉强起行,不数十步,至一小庙,有卫兵守住,扶掖以登。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而西行恐遇叛兵,故仍向东行进,山巅陡绝,攀援摸索而上……
竟然连“离地丈许”的高墙也认为“不难跨越”,上墙之后未及细看又飞身纵下而跌入深沟,出逃之狼狈仓皇与求生之急切鲁莽,浑然一体。
难以想像,这个越墙攀山身手不凡人已逾五十。
他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所记之事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史称“西安事变”。
事变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在保安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审蒋、除蒋。当天中午毛泽东、周恩来致张学良电,14日红军将领致张学良、杨虎城电,15日红军将领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都是这个态度。
事变第三天,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认为张学良是日本特务,事变乃日本阴谋所主使。
日本政府则认为莫斯科同张学良达成了“攻防同盟”,张学良是苏俄工具。苏俄才是事变真正的后台。东京《每日新闻》发表社论:“中国中央政府如在抗日容共的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南京方面何应钦调兵遣将要动武,宋美龄穿梭引线欲求和,戴季陶摔椅拍桌、大哭大叫,连平日颇为持重的居正也用变调的嗓音呼喊:“到了今日还不讨伐张、杨,难道我们都是饭桶吗!”
凡此非常时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立有一席之地的,无人是饭桶。
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人们能够轻松觉出每日每时不息不止的量变,却不易觉出行将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