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中国传统文化养生小丛书)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预防、卫生学,
品牌: 杨国安
基本信息·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7092254
·条形码:978780709225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传统文化养生小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道家养生》正是对道家养生保健功法的精要介绍,它向广大读者介绍了道教的起源和生命观、道教的心理健康观、四时养生法、饮食调养法、起居杂修法、道教气功、道教医药学等,这些具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对于人们医疗康复、开发智力、怡情养性、发掘人体潜能和创造康乐奇境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我国古代民间庞杂的信仰为基础,以神仙之说为中心,加上道、易、阴阳、五行、卜筮、巫术、占星以及儒家学说,并综合了方术、咒术,形成了独特的刨造康乐奇境的养生保健功法。两千年来,道教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也推动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向前发展。
编辑推荐《道家养生》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同仁,以仁爱济世之心编辑出版的,其内容博大而深入浅出、形式活泼,希望这套丛书能为广大读者的身心健康带来福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中华医药学的指导哲学,就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基本元素,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轮廓的辩证的朴素唯物论。她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然而比较模糊的认识论,分析和理解人体规律,并从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狩猎生活中获益,在博大的自然界发现了无数草本为主、辅以动物、地矿的巨大中药库。到了今天,尽管有的人不正确地否认中医的科学性,却不得不承认中药,尤其是草本中药。
目录
前言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教与生命
一、道教的生命观念/8
道教·宇宙·生命/8
对生与死的悟性/10
对长生不死的幻想/12
二、道教的生命神话/15
道教的神仙观念/15
造神——护卫生命的愿望/16
炼丹术与成仙之道/20
清静寡欲,四时调养:道教与生活
一、道教的心理健康观/24
清静——以静制躁/24
无为——顺应自然/27
寡欲——见素抱朴/28
不争——为善制怒/30
二、四时调养之法/32
春季摄养/32
夏季摄养/35
秋季摄养/39
冬季摄养/41
三、道教饮食与健康/45
饮食是生命的基础/45
道教饮食养生法/46
道教信徒的饮食/49
道教禁酒倡茶/51
四、起居杂修养生法/54
动静适度/54
梳头·洗脚·漱齿/56
大小便与养生/58
叩齿反舌咽津法/59
沐浴养生法/61
睡眠与健康/63
静坐与坐忘得道/65
五、禁忌、斋戒与健康/68
医道同源,医道同修:道教医药学
一、道教医药学的辉煌成就/74
道教医药学的主要内容/74
道士与医生/79
永乐宫壁画的医药学内容/83
二、《太平经》的医学思想/86
《太平经》与阴阳五行/86
病因与治疗方法/88
修道与长寿/89
三、道教服饵法/91
服饵法与药物学/91
服饵法诸药漫话/94
守一气功,疗疾养生:道教气功
一、道教气功概说/104
守一/104
存思/109
导引/113
服气/119
胎息/123
二、道教经典实用气功/126
小周天功/126
十二段锦/128
呼吸内视功法/136
陈抟老祖睡卧功/139
存思日月法/141
老子按摩法/143
聚气鸿寿功/146
回春功/149
三、道教男女性气功/151
铁裆功/151
女丹功/154
道教气功治遗精/155
四、道教气功保健/158
乳房健美/158
气功治水肿/159
眼病的气功防治法/160
神经衰弱的气功治疗/161
感冒的导引按跷治疗术/163
腰背痛的气功治疗法/164
王子乔导引治诸病/165
乐而有节,益寿延年:道教房中补益
一、道教房中补益概要/170
二、性不可无欲不可绝/173
人类对性生活的需要/173
适当的性生活有益健康/174
三、欲不可纵适度而行/177
纵欲危害健康/177
性生活频度/178
四、性生活禁忌/181
忌天时变异/181
忌生理不顺/183
忌情志不佳/184
关于“七损八益”/186
五、性生活与生殖/189
受孕与不孕之谜/189
优生优育/192
……[看更多目录]
序言以释迦牟尼为经典作家的东方佛学,从对“相”(客观存在的各种形态之现象)的认识破题,以“空”(即“无相”,亦即一切客观存在都是不断快速变化发展的过程)的观点观察客观世界,努力以“明心见性”来破除“无明”(人们有限的主观认识无法客观、全面、真实地了解、描述、把握无限的客观规律,亦道学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以求实现心灵的大慈悲、大智慧。其后以修心(意密)、发音(声密)、炼形(形密)三结合为修养要义的密宗,以及以顿悟为特征的禅宗,都在人体规律的探求和修身养生方面积淀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以《道德经》为经典的中国道学,以积极入世的态度,以客观存在第一性、主观认识第二性为出发点,朴素辩证地探究人们主观世界对客观规律。
文摘生与死是道教最为关心的话题,认为生死是道的永恒而不变的体现,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是生命本质的不同表现方式。
老子认为“出生人死”,出世就是生,人地就是死,这是自然而然的变化。不只是人才有生死变化,宇宙万事万物都有生死变化。“万物将白化”,人应该顺应这普遍的规律。《道德经》既认为“道”是生的根源,也认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这就是说万物过分强壮就会衰老,就是不合于道,就会很快死亡,死的原因也是“道”。老子对生死的看法是从宇宙论的角度来提出的,是以万事万物自然变化的铁律来消除由人的死亡意识造成的生顾反差,从而使人们能对生死抱超然的态度,以“无可而无不可”的态度顺从地接受自身必然的变化。
庄子认为生是生命的显现状态,死是生命的隐伏状态,“万物一体,死生同状”(《庄子。天地》)。他在《庄子。逍遥游》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与人并生于道,万物与人同归于道,“道”是人的生命的穷极根源和最后归宿。生与死是相依的,生是死的连续,死是生的开始,生死相续,变化转移。所以《庄子.知北游》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熟知其已。”生与死说到底不过是“通天下一气”的流衍变化而已,因此,庄子继续说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这种把生与死相联系来考察,把死亡视为人的生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恩格斯说过:“今天,不把死亡看成生命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性质上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生理学已经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了。因此,生命是和它的必然果,开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生就意味着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39页)。庄子的认识虽然没有达到如此清晰而深刻的高度,但他对生死的悟性已是相当可取的。
由此可见,道教把生与死的变化看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是宇宙生命乃至万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对生死应持超脱的态度,甚至进一步认为死是人世烦恼的解脱,无须为之悲哀。于是就有庄子因妻死却敲盆而歌的故事。《至乐》载,庄子妻死,惠于去凭吊,见庄子席地而坐,敲盆讴歌,便愤然加以指责。而庄子却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