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王志刚纵论人生之道
分類: 图书,经济,行业经济,邮政与电信,
品牌: 王志纲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1148585
·条形码:978730114858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谋生:王志刚纵论人生之道》中,王志纲先生站在战略的高度谋划人生,纵横捭阖,笔走龙蛇。他将对世界格局、中国走向的分析和对人生细腻高扬的体悟结合起来,写就了一部不同寻常的“谋生之道”。王志纲历经万端事,阅人无数,他的这部独特的作品,是一位智者对少年的忠告、对青年的鼓舞和对中年的规诫。值得每一位在谋生路上辛苦跋涉的读者细细品读。不管经济起落,无论禀赋高低.谁都逃不开“谋生”这个话题谋生,就是谋求生计,策划生活。或者说,谋生是对人生的设计。站在眼下看未来是展望;站在未来想眼下才是设计。
王志纲先生,中国顶尖的战略策划师,从社科院到新华社,从碧桂园、星河湾的地产策划开创者,到成都、丽江、烟台等城市区域规划的战略推动者,他始终站在中国变革发展的风口浪尖,他用知识和智慧充分去冒险和探索,为中国创造了一个蓬勃的行业,而他的《谋事在人》《第三种生存》《找魂》等著作,更是深入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
作者简介王志纲,他是一位“50后”
他是实至名归的“民间智囊”
改革开放30年.他活出了6个王志纲:
·他曾是杜科院的青年学者——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他曾是新华社资深记者——撰写《百万移民下珠江》《中国走势采访录》《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
·他作为电视纪录片制作人——主持拍摄《大潮涌珠江》《北方的躁动》《南方的河》
·他是地产策划的开创者——创造碧桂园、奥林匹克花园、星河湾、龙湖花园等众多经典案例
·他是城市区域战略推动者——参与成都、天津、烟台,丽江、呼伦贝尔诸多城市,以及三峡旅游战略、北部湾和东北亚等沿边开放战略规划
·他还是思想的传播者——出版《谋事在人》《行成于思》《城市中国》《第三种生存》《找魂》等十余部著作。.
编辑推荐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博弈,你不去规划它,它就要来规划你。有些人一不小心踩到一块西瓜皮,却感觉蹬上了风火轮。其实那只是幻觉,踩着西瓜皮往前溜,迟早要摔跤。
有的人一生削尖了脑袋往官场里钻,到了晚年往事不堪回首,常发出“做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的感慨。有的人从商,赚了些钱,却总在抱怨:“老板这活真不是人干的!”除了红、黄而外,有没有第三种生存方式?作为知识分子,知识的价值永远是你的力量,把握住这一点·你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人生需要舞台,而能创造舞台者风毛麟角,多数人得借助舞台。小人物需要大舞台来提升,小舞台需要大人物来支撑。大多数人都需要借助别人的舞台来唱戏,如何能够在别人的舞台上唱好戏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总结了这么三句话:让别人接受你;让别人喜欢你;让别人离不开你。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我在何处,要向何方?
平顺人生,成功人生,传奇人生,当然还有失败人生,如何避害趋利?
《谋生:王志刚纵论人生之道》是一位智者以其非凡阅历,广博视野,独到见解为你答疑解惑,剖析“谋生”之道。
目录
序
开场白
谋生必先谋势
潮起潮落
美国三百年,中国三十年
守住我们的文化阵地
世界城市争夺战
问答王志纲之一
定位还需观局
全面开放大视野
中国首个海外特区的诞生
龙象之争
问答王志纲之二
思路决定出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要善于捕捉机遇。更要拒绝诱惑
与狼共舞的第三种生存
人生的三种目标
问答王志纲之三
方法关乎成败
不去规划人生,就会被人生规划
生涯规划倒推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让别人接受你、喜欢你、离不开你
问答王志纲之四
丙方王志纲
王志纲五人谈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谁也不能选择时代,但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所处的时代尽管还有种种不足,但她仍无愧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人们终于有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自由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
我常说我们躬逢其盛,有幸身处中国“数千年未遇之变局”,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各种可能的机会。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活这一辈子相当于我们父辈的几辈子。
曾几何时,在政治挂帅集体至上的社会里,组织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每个个体只是社会这台巨型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
文摘潮起潮落
人们往往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忘乎所以,以至于忘记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所以这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影响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也打击了许多年轻人对于就业和未来的信心。正如在日子好过的时候不应信心膨胀一样,在经济下行时也不用悲观失望,其实只要着眼长远,练好内功,潮落总有潮起时。
2008年的中国如同坐过山车,年初宏观政策是双控,防止经济过热;年中一保一控;到了年底,转瞬间变成了彻底放开,保增长成了重中之重。这样的宏观运势基本反映了当下我们所处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这样一个已经高度全球化的时代,覆巢之下无完卵,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中国同样面临非常严峻的局面,而这也将要或者已经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认识这场危机,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课。
财智论语
有些人一不小心踩到一块西瓜皮,却感觉蹬上了风火轮。其实那只是幻觉,踩着西瓜皮往前溜,迟早要摔跤。
只有放弃一夜暴富的妄想,静下心来思考十年二十年的人生道路,才是在危机之中的长远之计。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考察大势,考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再思考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危机正是转机的开始。
这一年多以来,我参加过几次涉及生涯规划的活动。一次是给大学生做未来几年的生涯规划,另外一次是为一户农民设计未来几年的发展道路。这两次节目做的时候我还没太多感觉,但是播完之后反响很大,甚至有许多已经是人到中年的朋友都找到我,希望我能够给他们指点迷津。这说明方向感的迷失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宏观形势不是很乐观的时候。形势好的时候怎么走都可以,不好的时候好像怎么走都有问题,这时就更需要战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这里讲的这些大势,并不只是针对年轻人。
危机来临
前些日子《新周刊》请我选年度关键词,我就写了一个词——泡沫。今天所有的危机,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经济危机,根源都是泡沫。过去几年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来看都是一个泡沫快速增长的过程。2007年谈这些话题的时候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所有炒股的赚得盆满钵满,所有炒楼的都是一套变五套,五套变十套。每个人开始按照这个收人的增长速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原来房子小的要换大房子,原来挤公交的现在要买车,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浮躁的乐观情绪。
举个例子,我们工作室有个员工有感于近两年国内地产形势一派红火,凭在这里镀的金一跳到企业变成销售经理,再跳一次变
……[看更多书摘]
后记将一个想法变成一个行动,将一个行动变成一本著述,就如同将一堆积木变成一座建筑,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中艰辛,非亲身参与者不能道其一二。本书的产生,可以说再典型不过地体现了这一流程。
写作本书的想法来自不久前的一个讲座。北京大学邀请我为该校经济学院的大学生们做一个系列讲座,并特意强调——方向不限,但最好结合我独特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这些象牙塔里成长起来的天之骄子们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考虑到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未来人生的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就像一家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准战略定位和拓展路径一样,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生涯规划》这一课题。原以为对于长期从事战略策划的我,这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实际做起来,却费尽移山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