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简明教程

分類: 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普及性英语学习,翻译,
品牌: 张震久
基本信息·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60081061/9787560081069
·条形码:978756008106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英汉互译简明教程》由绪论和五个主体部分组成。第一篇“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涉及到基础的翻译知识或基本原理;第二、三篇讲述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第四篇探讨翻译中的语用和文化因素;第五篇为语篇翻译练习及评析。 《英汉互译简明教程》可供英语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使用。
编辑推荐介绍多种英汉互译基本方法,简明实用。
通过语言结构对比揭示中英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语际转换的基本规律,利于学习者中英兼修。
译例丰富,语言真实,利于学习者练习、掌握、活用和内化语言。
各篇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相通相补,易于教师操作和调整,利于学习者开拓视野。
把文化研究和文化导入纳入翻译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双文化洞察力和跨文化的敏感性。
配有丰富的练习,供学习者课后操练或自学自练。
配有专门章节练习和评析语篇翻译。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
第1章 形合与意合
1.1 何谓形合、意合
1.2 英译汉——形合转为意合
1.3 汉译英——意合转为形合
1.4 关于形合与意合的说明
第2章 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
2.1 何谓主语显著、话题显著
2.2 英译汉:英语“主谓结构”转为汉语“话题一评论”结构
2.3 汉译英:汉语“话题一评论”结构转为英语“主谓结构”
第3章 被动与主动
3.1 汉英两种语言中主动与被动的应用比较
3.2 英译汉中语态的转换
3.3 汉译英语态的转换
第4章 物称与人称
4.1 何谓“人称”、“物称”
4.2 英语“物称”的表现形式
4.3 汉语“人称”的表现形式
第5章 静态与动态
5.1 英译汉——化静为动
5.2 汉译英——化动为静
第6章 “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
6.1 英译汉——化整为零
6.2 汉译英——化零为整
第7章 思维方式的转换
7.1 英译汉
7.2 汉译英
第二篇 英译汉常用技巧
第1章 词义的选择和引申
1.1 根据词类确定词义
1.2 根据词的搭配习惯确定词义
1.3 根据词的使用场合确定词义
第2章 增词
2.1 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增加原文语义上有而形式上无的成分
2.2 增加原文省略而译文不能省略的词
2.3 增加表达时态的词
2.4 增加表示名词复数的词
2.5 为了清楚地表达原文的内含信息而增词
2.6 为了加强语气或表达清晰而增词
第3章 抽象名词的译法
3.1 由动词抽象而来的名词通常要译成动词
3.2 含有动作意义的抽象名词通常要译成动词
3.3 抽象名词作主语汉译时通常要改变其句子成分
3.4 抽象名词汉译时转化为含有具体特指性的词
第4章 定语从句的译法
4.1 译成前置定语
4.2 译成后置的并列分句
4.3 溶合译法
4.4 译成状语
第5章 名词从句的译法
5.1 主语从句的译法
5.2 宾语从句的译法
5.3 表语从句的译法
5.4 同位语从句的译法
第6章 状语从句的译法
6.1 时间状语从句的译法
6.2 条件状语从句的译法
6.3 让步状语从句的译法
6.4 地点状语从句的译法
6.5 原因状语从句的译法
第7章 否定句的译法
7.1 全部否定
7.2 部分否定
7.3 半否定
7.4 特指否定
7.5 双重否定
7.6 转移否定
7.7 含蓄否定
7.8 非否定意义的否定句
7.9 英语当中某些特殊的否定句型
第8章 长句的译法
8.1 顺序法
8.2 变序法
8.3 分句法
第9章 直译与意译
9.1 英汉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与汉语相似时可用直译
9.2 英汉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与汉语差异较大时应用意译
第10章 英译汉常见错误例析
10.1 望文生义型错误
10.2 语法关系混淆型错误
10.3 逻辑型错误
10.4 由于缺乏背景知识造成的错误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篇 汉译英常用技巧
第1章 词的选择
1.1 根据上下文选词
1.2 根据词的搭配习惯选词
第2章 增词和减词
2.1 增词
2.2 减词
第3章 词类的转换
3.1 汉语动词的转换
3.2 汉语名词译成英语动词
3.3 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译成英语名词
3.4 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译成英语介词
3.5 汉语副词译成英语形容词
第4章 语序的调整
4.1 定语
4.2 状语
第5章 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译
5.1 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
5.2 转译的灵活性
第6章 区分主从
6.1 行为与方式的主从
6.2 目的与手段的主从
6.3 结果与原因的主从
6.4 偏正复句的翻译
6.5 从属式连动式的翻译
第7章 比较句的翻译
7.1 相等
7.2 超越
7.3 差逊
7.4 数的比较
第8章 长句的拆分
第9章 汉译英的多种表达形式
第10章 汉译英常见错误例析
10.1 生搬硬套型错误
10.2 逻辑型错误
10.3 语法型错误
10.4 语义结构型错误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篇 文化的移植
第1章 概述
1.1 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1.2 跨文化语言交际与文化移植的难点
1.3 “归化”与“异化”
第2章 专有名称的翻译
2.1 中国名胜古迹的英译
2.2 中国特有事物名称的英译
2.3 英语专有名词的汉译
2.4 英汉家庭成员称谓的互译
第3章 习语的翻译
3.1 何谓习语
3.2 习语的分类和源流
3.3 英语习语的汉译
3.4 汉语习语的英译
第4章 文化信息的解读与翻译
4.1 概说
4.2 直译
4.3 加注释
4.4 意译
4.5 汉译英中China English的应用
第5章 英汉互译与文化“杂合”
第五篇 语篇翻译练习及评析
英译汉
汉译英
主要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翻译学习长期以来一直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对翻译交际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具有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作为一本重视应用的翻译教材,本书从语言的几个不同层面探讨了英汉语转换的方法和规律,论述由浅入深,例证繁简适宜,难易兼顾,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本解决实际问题的书,一本既把翻译作为深化英语学习的手段又把翻译作为应用技能的教材。
一、编写特色和框架结构
本书在体系安排上兼顾理论和技巧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着重介绍了中国的前辈学者如严复、林语堂等人有关翻译的各种观点。因为这些学者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在中西文化、语言、文学等方面皆有高深造诣,其理论建树皆源自英汉互译实践,对我们学习语言和翻译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技巧指导方面,我们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系统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强并且有一定革新力度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且易于理解和掌握。本书在编写中重在实例的评析和实际的应用。
全书由绪论和五个主体部分组成。第一篇“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涉及到基础的翻译知识或基本原理;第二、三篇讲述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第四篇探讨翻译中的语用和文化因素;第五篇为语篇翻译练习及评析。
本书第一篇旨在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语际转换规律,让学习者了解英汉语言结构对比的要点,在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学会}同察其各自的特点和表达规律,从理论上理解为什么在某种情况下要采取某一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在实际翻译时又必须协调兼顾;懂得同一语言现象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考察,同一方法有可能表现在不同的译述层面和阶段,同一实例可能包含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翻译难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解决。本篇的目的,不在于对英汉语作全面系统的对比,更不是从理论上对一些语言结构问题作繁琐的剖析,而是根据翻译教学的需要,特别是针对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或在语法学习中涉及不到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通过英汉某些语言结构的比较,找出一些对应规律,更深入地掌握英语,并达到“中英兼修”的目的。本篇各节也可视为引出具体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原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英汉语言结构对比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以后的篇章中,多有针对本篇各章节的“参照”说明。
文摘第1章形合与意合
1.1何谓形合、意合
与汉语相比,英语是语法型语言,重语法结构;其语义与语法形式密不可分,语言的意义通过形式表达出来。其主要表现之一是,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大多是通过词汇纽带直接地显示出来,比如用and表示并列关系,用if表示条件关系,用because表示因果关系等。因此,在英语中,各种连接词作为形态标记而得以广泛应用。换言之,重形合的英语注重以形显意,句子成分(包括单词、短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靠关联词等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手段直接标示。与英语相反,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在通常情况下,汉语各分句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或语序间接地表现出来,句子成分之间靠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博士(1982)曾就“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提出一番颇有见地的论述: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及大多数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数是用连接词明确地表示出来的。但是,同样的概念,汉语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是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没有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因为天晚了,我得走了。”两个句字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因为”表示出来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说:“天晚了,我得走了。”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的连接词表明相互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