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概念史导论(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分類: 图书,哲学,哲学流派,综合,
品牌: 马丁海德格尔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45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00057973/9787100057974
·条形码:978710005797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时间概念史导论》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时间概念史导论》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时间概念史导论》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目录
导言 讲座的课题及其探索方式
第一节 作为科学对象域的自然和历史
第二节 以时间概念史为线索的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
第三节 讲座的大纲
准备性部分 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章 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哲学的形势。哲学与科学
a)实证主义的立场
b)新康德主义——从科学论立场重新发现康德
c)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狄尔泰对于人文科学独立方法的探求
d)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狄尔泰问题的肤浅化处理
c)哲学作为“科学的哲学”——作为哲学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关于意识的学说)
α)弗兰茨?布伦塔诺
β)埃德蒙德?胡塞尔
第二章 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
第五节 意向性
a)作为体验之结构的意向性:对此的揭示和初步阐明
b)李凯尔特对现象学与意向性的误解
c)意向性本身的根本枢机
α)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自在自足的存在者(寰世物、自然物、物性)
β)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被意向状态的方式(存在者的被感知状态,亲身具体的一在此之特征)
γ)关于意向性基本性向之为Intentio(意向行为)与Intentum(意向对象)之共属一体的初步阐明
第六节 范畴直观
a)意向式意指与意向式充实
α)自证作为呈示性的充实
β)明见作为自证性的充实
γ)真理作为呈示性的自证
δ)真理与存在
b)直观与表达
α)感知的表达
β)简捷的和多层的行为
c)综合行为
d)观念直观行为
α)防止各种误解
β)这一发现的意义
第七节 先天的原初含义
第八节 现象学的原则
a)“朝向事情本身”这一座右铭的意义
b)现象学自我理解为对先天的意向性的分析性描述
第九节 对“现象学”这一名称的阐明
a)对这个名称各构成成分源本含义的阐明
α)(此处为特殊符号)(现象)的源本含义
β)(此处为特殊符号)(逻各斯)的源本含义(此处为特殊符号)(陈示性逻各斯)与(此处为特殊符号)(意会性逻各斯)
b)关于“现象学”的意义整体的规定和与之相切合的研究
c)排除几种对于现象学的典型误解——这些误解就产生于“现象学”这个名称
第三章 现象学研究的最初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第十节 课题域的厘定:关于意向性的基本规定
a)解释胡塞尔和舍勒对现象学课题域的界划和对现象学研究视域的限定
b)关于课题域之本源结构的基本思考:将纯粹意识看作独立的存在领域加以廓清
第十一节 现象学研究的内在批判:有关纯粹意识四个规定的批判性讨论
a)意识是内在的存在
b)意识是在绝对的被给予性意义上的绝对的存在
c)意识是在“nulla re indiget ad existendum”(无需存在者也可达到存在)意义上的绝对既与的存在
d)意识是纯粹的存在
第十二节 现象学耽误了对作为现象学研究基本领域的意向式存在者之存在的追问
第十三节 现象学耽误了对存在的意义本身和对人的存在的追问
a)与自然主义心理学相对,关于现象学的必要的界定以及对这种心理学的克服
b)狄尔泰的“人格主义心理学”尝试——他的作为人格之人的观念
c)胡塞尔在《逻各斯一论文》中对人格主义倾向的接纳
d)在现象学基础上对人格主义心理学的原则性批判
e)舍勒规定行为与行为实行者之存在方式的不成功尝试
f)上述批判性思考的结论:对存在本身的问题和意向式存在者之存在问题的耽误植根于此在本身的沉沦
主干部分时间现象的分析和时间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对研究领域的准备性描述,借此显露时间现象
第一章 植根于存在追问的现象学
第十四节 依据对现象学原则之意义的一种彻底的理解而对存在问题所作的阐发
a)把传统接受为真正的重演
b)通过对存在本身的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而对现象学的课题域、它的科学的研究方式以及今日现象学的自我理解作出修正
c)依循时间线索展开存在问题
第二章 通过对此在的初步阐释厘定存在问题
第十五节存在问题起源于此在的无规定的前理解——存在问题与存在理解
第十六节 存在问题的问题结构
第十七节 存在问题与发问的存在者(此在)之间的关联
第三章 由此在的日常状态出发对此在进行最切近的阐释。此在的根本枢机即为在一世界一中一存在
……
第四章 对之中-在的更为原始的阐释:此在的存在即为牵挂
编者后记
附录
……[看更多目录]
序言《时间概念史导论》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①《时间概念史导论》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②,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相对于《存在与时间》而言,《时间概念史导论》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而该书的最为研究者所看重的特色,就在于其中有五分之二篇幅的内容(即它的”准备性部分”)是《存在与时间》中所完全没有的。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就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若干重要论题的讨论,并从中开掘出了经过海氏重新表达的关于”存在本身”的问题。这是一种以比现象学本身更为现象学的方式来彻底地廓清现象学的内在趋向与问题的探析,而这些探析向我们显出了海氏本人的”现象学的本体论”得以生成的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和准备。通过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积极推介与辩护,
①读者若欲详知有关《时间概念史导论》的文本来源、编辑与整理以及《时间概念史导论》的主要论题等具体情况,可参看书末的”编者后记”。
②它的第一稿是1924年的马堡大学讲课稿《时间概念》,终稿即是1927年出版的《存在与时间》本身。
文摘准备性部分 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哲学的形势。
哲学与科学
我们必须从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哲学的历史局面出发,来理清现象学研究兴起的历史。这种兴起是由十九世纪科学意识的变革所决定的,正如这种科学意识是在唯心主义体系瓦解之后而完成的一样——科学意识的此一变革不仅触及了哲学本身,而且触及了所有的科学。由这一变革,我们将可以理解:在十九世纪后半叶,人们以怎样的方式重又尝试让科学的哲学获得一种自身独具的权利。这一尝试是在这种趋向中进行的:首先,让各具体的专门科学获得其独立的权利,与此同时又给相对于这些专门科学的哲学确保一个特有的领地。由此趋向出发,导向了一种带有科学论、科学的逻辑学这种本质性特征的哲学。而这个特征就成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哲学革新的标识。
其次,上述哲学革新不是在一种源本地回到被探究的事情中实现的,而是通过返回到一种历史上既有的哲学,即康德的哲学而实现的。因而,这种哲学就是传统主义的;它由此而接受了一套与完全确定的提问方式相应的完全确定的体系,并进而在一种完全确定的立场中走向了具体的科学。
……
后记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时间现象的分析和时间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时间概念史的解释
第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基础上,为一般存在问题以及特别地为历史与自然之存在问题廓清研究的视域。
但是,该讲座最后所真正完成了的内容,只是置于三个主干部分之前的”引论”以及第一部分。在出版时,考虑到其篇幅较大,引论部分就被标示为”准备性部分”,它包括了以下三章:
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
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
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在《时间概念史导论》出版时,该讲座的唯一完成了的第一部分被称为”主干部分”。在其中,又只有头两部形成了文字,而第二部的文字还相当简略:
第一部:对研究领域的准备性描述,借此显露时间现象
第二部:解释时间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