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洛克拉丁语教程(插图修订第6版)(大学堂)

分類: 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其他小语种,
品牌: F.M.韦洛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49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6293102
·条形码:9787506293105
·包装版本:6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拉丁语
·丛书名:大学堂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韦洛克拉丁语教程》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英语世界最受欢迎的拉丁语教材,初版于1956年,很快就因其严密的组织结构、清晰的叙述讲解、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适中的难易程度以及其中收录的丰富的古代文献而被誉为“拉丁语学习的标准著作”,其“拉丁语学习首选教材”的地位无可撼动。
全书共分四十课,以简洁而不学究气的语言,系统讲解了拉丁语的基本词形、句法,并通过丰富的词汇学习、众多的英语词源研究、英拉句子互译和古典拉丁语作家原文赏读,来锻炼拉丁语学习者使用单词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培养其观察、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加强对语言形式、清晰性和美的感受;并通过探讨战争、友谊、未来、生老病死等发人深省的主题来学习古典作家的思想和技艺,分享他们的人文主义传统。第6版更是增补了课后的词汇表,修订了拉丁语的背景介绍、语言演变和一些词源学知识,从而使自学拉丁语变得更加容易。
作者简介F.M.韦洛克,(Frederic M.wheelock,1902-1987)是美国著名的古典学家,拉丁语教学权威。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等名校,并以其在文本批评、古文书学和拉丁语等领域的研究而蜚声古典学界。韦洛克教授是美国古典学联盟、美国语言学会和大西洋国家古典学会的成员。本书是他毕生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R.A.拉弗勒,(Richard A.LaFlem)曾任美国古典学联盟主席(1984 1986)。他在杜克大学获得古典学博士学位,从l 972年起任教于佐治亚大学,并在那里担任北美洲最大的古典学项目之一的负责人长达21年。拉弗勒教授著有《21世纪拉丁语:从概念到课堂》等多部著作,并于1984年获得美国语言学会“古典学杰出教育奖”。
译者简介:
张卜天,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博士。现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有《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等十余部译作。
媒体推荐在F.M.韦洛克任拉丁语教授的45年中,他以幽默而谦逊的方式,从语言和文学两方面培养了学生们对拉丁语的热爱。他对教学工作怀有深深的眷恋,因为他对自己所教授的东西充满热忱。他非常尊重自己的学生.总是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他希望学生们能够像他本人一样热爱和学习拉丁语,把它当作世代相传的火炬,照亮我们今天的路途。
——玛莎·韦洛克和黛博拉·韦洛克·泰勒
听说韦洛克(Wheelock)的著名拉丁语教程将要在中国出版,我感到非常兴奋与欣慰。2002年以来,我在北京教授拉丁语和占希腊语,但始终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的拉丁语语法教材、文选和拉汉词典。《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终于能满足这个迫切需要。对学习西方哲学、文学、法律、历史或宗教的大学生和学者来说,这部教科书的出版是一件重大的事,因为拉丁语是一切西方知识的“大门”,而韦洛克也算是自学拉丁语的最好资料之一……我很高兴可以推荐它,希望它成为很多大学生的读物。
——雷立柏,奥地利古典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推荐《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系统讲解了拉丁语的基本词形、句法,并通过丰富的词汇学习、众多的英语词源研究、英拉句子互译和古典拉丁语作家原文赏读,来锻炼拉丁语学习者使用单词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培养其观察、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加强对语言形式、清晰性和美的感受;并通过探讨战争、友谊、未来、生老病死等发人深省的主题来学习古典作家的思想和技艺,分享他们的人文主义传统。
目录
作者简介
序一 拉丁语在中国
序二 我们的父亲韦洛克
前言
第六版修订前言
目录
导言
地图
第一课 动词;第一和第二变位法动词:现在时主动态的不定式、直陈式和命令式;翻译
第二课 名词和格;第一变格法;形容词的一致;句法
第三课 第二变格法:阳性名词与形容词;同位语;词序
第四课 第二变格法中性词;形容词;Sum的现在时直陈式;谓语性名词和谓语形容词;形容词作名词
第五课 第一和第二变位法动词:将来时和未完成时;以-er结尾的形容词
第六课 Sum的将来时和未完成时直陈式;Possum的现在时、将来时和未完成时直陈式;补充不定式
第七课 第三变格法名词
第八课 第三变位法动词:现在时不定式,现在时、将来时和未完成时的直陈式,命令式
第九课 指示词Hic,Ille,Iste;特殊的-us形容词
第十课 第四变位法动词和第三变位法的-io动词
第十一课 人称代词E90、Tn和Is;指示词Is和idem
第十二课 动词完成时系统的主动态
第十三课 反身代词和反身物主代词;强势代词
第十四课 第三变格法的i-词干名词;手段夺格,伴随夺格,方式夺格
第十五课 数词;整体属格;带有基数词的属格和夺格;时间夺格
第十六课 第三变格法形容词
第十七课 关系代词
第十八课 第一和第二变位法动词:现在时系统的被动态;施事夺格
第十九课 动词完成时系统的被动态;疑问代词和疑问形容词
第二十课 第四变格法;地点夺格(从何处)和分离夺格
第二十一课 第三和第四变位法动词:现在时系统的被动态
第二十二课 第五变格法;地点夺格(在何处);夺格用法总结
第二十三课 分词
第二十四课 独立夺格;被动迂说法;施事与格
第二十五课 不定式;间接陈述
第二十六课 形容词的比较;比较级的变格;比较夺格
第二十七课 具有特殊形式和不规则形式的形容词比较等级
第二十八课 虚拟式;现在时虚拟式;祈愿句和目的从句
第二十九课 未完成时虚拟式;Sum和Possum的现在时和未完成时虚拟式;结果从句
第三十课 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虚拟式;间接问句;时态序列一
第三十一课 Cum从句;Fer6
第三十二课 副词的结构与比较等级;Vol0,Mal0,N010;附带条件从句
第三十三课 条件从句
第三十四课 异态动词;特殊异态动词加夺格
第三十五课 形容词加与格;特殊动词加与格;复合动词加与格
第三十六课 间接命令句;Fi0
第三十七课 E6的变位;地点和时间的结构
第三十八课 特征关系从句;关系与格;目的动名词
第三十九课 动名词和动形词
第四十课 直接问句中的一Ne、Num和N0nne;疑虑从句;描述属格和描述夺格
古文选编
古代文选
自测练习及答案
附录
英拉词汇表
拉英词汇表
缩写
古代名言出处
汉英术语对照表
译后记
出版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听说Wheelock(韦洛克)的著名拉丁语教程将要在中国出版,我感到非常兴奋与欣慰。2002年以来,我在北京教授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但始终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的拉丁语语法教材、文选和拉汉词典。《韦洛克拉丁语教程》终于能满足这个迫切的需要。对学习西方哲学、文学、法律、历史或宗教的大学生和学者来说,这部教科书的出版是一件重大的事,因为拉丁语是一切西方知识的“大门”,而韦洛克也算是自学拉丁语的最好的资料之一,它具备很多语法表格,并附有一部小的拉丁一英语词典。它使用很多古代作者的名言警句来全面地说明和解释拉丁语的种种语法形式,这样在讲解语法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品尝古人思想的滋味。另外,作者也经常指出某个拉丁语词和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的关系,即拉丁语的“现代性”——很多西方语言的共同“母语”就是拉丁语。一句话:韦洛克不仅介绍拉丁语法,而且介绍拉丁文化,我很高兴可以推荐它,希望它能成为大学生们所喜爱的读物。
拉丁语是了解欧洲文化的“大门”。无论是在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宗教学、伦理学,还是在心理学、医学、自然科学或教育学的领域中,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经典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成,或是从古希腊语译成拉丁语的,所以这些知识领域的术语和研究方法都和拉丁语有关系。如果不能阅读这些知识体系的原文著作,就无法在研究和理解上“更上一层楼”,并且还会错过很多重要的因素。比如,14世纪的Boccaccio(薄迦丘)的意大利语名著《十日谈》就是在模仿古罗马Apuleius(阿普雷乌斯,公元2世纪)的拉丁语著作《变形记》一这种关系有谁去分析呢?薄迦丘的晚期著作都不是用意大利文而是用拉丁文写的——谁去把它们引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呢?欧洲的科学史和思想史具有连续性,如果不研究ll到13世纪,也就无法了解后来的文艺复兴时代及近代的发展,但在中国很少有人深入地研究中世纪,因为欧洲中世纪的文献99%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作为学术语言的英语、法语和德语在17和18世纪才开始逐渐取代拉丁语。
文摘插图:

形容词的一致
形容词通常与名词连用,在大小、颜色、质地、特征等方面修饰或限制名词。与名词一样,形容词也需要变格。所以很自然地,形容词要在性、数、格上与名词保持一致(修饰多个名词的形容词通常与距它最近的名词的性保持一致,虽然有时阳性优先)。形容词(adiectum,setnextto,added)是指被加到名词上的词。正如其拉丁语词根所暗示的,形容词通常要紧靠名词(诗歌中除外,那里的词序要自由得多)。在大多数情况下,形容词位于名词之后,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安排,因为一般来说,被命名的人或物要比属性更为重要。指示大小或数目的形容词属于例外,它们和指示词(hic,this;iHe,that)一样,通常会前置,说话者或作者希望强调的形容词也是如此。
句法
希腊语动词syntattein意为“排列”,特指将军队排成有秩序的队列。类似地,在语法术语中,“句法”(syntax)是指根据语词在一个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对它们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要解释一个给定名词或形容词的句法,就应当说明它的形式,它最从属于哪个词,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式(即它在句中的语法使用或功能)。前面给出的例句(这里都译成了拉丁语)提供了一些例子。我们由主语和动词词尾可以注意到这样一条规则,即动词必须在人称和数上与它的主语保持一致;此外,像-ae这样的名词词尾有可能表示多种格,这时词序和语境会为我们理解句义提供必要的线索(于是puellae是句1中的间接宾语,是句2中的主语)。
后记被视为至美至纯的拉丁语,尽管一度被认为是死语言而为人们所忽视或摒弃,但现在据各种迹象显示,它又回来了。以美国为例,拉丁语曾经是许多公立和教区学校的必修课目,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的青少年反叛文化大潮中被弃之不理。但在过去这几年里,拉丁语被视为一门秘密的影响流行文化的语言而受到重视;参加全国拉丁语考试的人数,已经从1998年的101,000人和2003年的124,000人,稳步增长到了2007年的134,000人。据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预测,拉丁语极有可能将德语挤出全美最受学生欢迎的外语三甲之列(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西班牙语和法语)。越来越多的高中已经认识到拉丁语的好处。拉丁语能为更高的SAT分数提供单词和语法上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向知名高校展示一种他们所感兴趣的批判思维,并培养一种真正的学术热情。
而哈利·波特系列的风靡则使拉丁语前所未有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在J.K.罗琳女士的家乡英国,近一两年来也同样出现了拉丁语的复兴。英国提供拉丁语课程的学校在过去八年里增长了三倍。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德国。学习拉丁语的学生人数在以5%的年均增长率不断增长;现在,几乎每一位文科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都在学拉丁语。在2008年9月26日“欧洲语言日”这一天,德国柏林的Kiss FM电台甚至打算在当天上午改用拉丁语播报。
回到中国,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出于各种理由而爱上拉丁语。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开设拉丁语课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的拉丁语选修课常常人满为患。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爱拉丁语的年轻人济济一堂,共同分享语言的美妙,感受历史的传承,这实在算得上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件幸事。
拉丁语的复兴,一方面催生出更多新鲜、有趣的拉丁语教材,另一方面也让一些经典教材于大浪淘沙中更添魅力。眼下的这部《韦洛克拉丁语教程》便是这样一部作品。作为一部适用于初学者的拉丁语教材,《韦洛克拉丁语教程》在西方世界的经典地位毋庸赘言。本书自1956年初版以来,一直是诸多大学古典学专业的必选教材,也是最受拉丁语爱好者欢迎的自学教程。在问世半个多世纪以后,本书终于迎来了它的首个中译本,对广大中国读者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